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大都文质兼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珍贵的范式。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文学底蕴,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立足阅读教学课堂,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并总结出写作的规律和要领,辅以相应的写作训练,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写作;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立意要新颖准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过:“惟陈言之务去。”文章要推陈出新,避免陈词滥调,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文章才更有意义,更具创新性,才能在众多的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在学生平日的习作中,很多作文都在重复着一些司空见惯之事,比如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很多同学就会想到在地铁上给老人让座之类的“老话”,毫无新意可言。立意之新往往出于取材之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他人之所未写,言他人之所未言的另类的材料,其实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中亦可写出新意。可以指导学生透过一些平常的小事,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写,推陈出新。比如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性的温暖的文章《父母与孩子们之间的爱》,在这篇文章中所写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交往的几件事都很普通,却写出了美、写出了新,让读者难以忘怀,并久久地沉浸在父母博大的胸怀与大爱当中。作品在平凡的小事中突显了作者的平等和关爱、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点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而这些“大”问题却是通过父母与孩子交流时的日常生活的“小”事来表现的,又新颖又准确。
  二、布局要巧妙合理
  内容充实的记叙文会有很多有价值的材料,而将这些材料精心组织安排好对文章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安排众多的写作材料?可以巧用线索将其穿起来,使之井然有序,脉络清晰,不散不乱。有效利用线索还可以收到情节跌宕起伏的效果,“文贵曲忌直”“文似看山不喜平”“学会在尺水中兴波”。记叙的线索可以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人为线索。可单线或双线,或一明一暗。鲁迅的《祝福》就是以人物——“祥林嫂”为线索,记叙了“祥林嫂的过去——现在——将来——原因”,情节的设计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俄国作家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也是以人物“别里科夫”为线索,通过他的种种表现和言语,在情节的设置上巧用悬念,不断吸引读者继续读的愿望。
  三、表达技巧要舒展
  一篇好文章要有好的立意、充足的材料、妥善的结构,如果没有好的表达技巧还是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因此表达技巧的好坏也决定了一篇文章的质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表达资源可供学习和借鉴。自己的心情和主观情感进行取舍。教材中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是一篇以情驭景的散文。这篇散文的神是“清、静、悲凉”,作者的主观心境是悲凉的,因此在整篇文章所选取的景物都反映的是作者这样一种心境。比如“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中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以及秋槐的落蕊等,无一不表现作者的主观心境。同时,《故都的秋》也是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色浓、味永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对比衬托的手法后,写出了类似:“每当盛夏结束,初秋来临之时,尘世间无一处不在标示着秋的踪迹。田野间,金黄的稻子把腰弯了下来等农民来收割,一阵秋风吹过,稻香迎面而来。农民们在田间,挥动着双手,挥洒着汗水,脸上却写满了快乐及满足。那是秋的喜悦。当你走进果园,通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得发亮的葡萄,还有那阵阵果香,让人馋涎欲滴,这是属于秋的香甜。当你随着秋的踪迹,来到山中时,你会看到那一片片红的似火的枫叶,寻着秋风的轨迹,飘散在空中,那是属于秋的火红。”这样优美的语句,从而突出了如今秋天的可贵。
  四、语言要积累训练
  精妙的语言能牢牢吸引人的注意力,语言亦是高中生学习的基础。一篇文章思想内容再深刻、结构再巧妙,如果语言疙疙瘩瘩,诘曲骜牙,整篇文章也会黯然失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而边读边记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最佳策略。潘新和先生说:“阅读的感想和心得,只有透过语词化(写作),才能有清晰、深刻的印象与体悟,这就是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读书札记的原因。”读书笔记让书中的好词妙句变成自己语言修养的一部分,而其思想境界、品德情操则附着在身体上,诚如朱熹所言“切己体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写读书笔记是一种积累,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形式,否则难以建立新的图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五、读书笔记隅举
  学生在读罢《老人与海》后的心得:
  圣地亚哥的每一天都弥漫着与困苦搏斗的硝烟,即使在与大马林鱼搏斗感觉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还是忍住了一切疼痛,回想自己当年的威风,把剩下的力气统统拼出来。返航途中,鲨鱼来抢食,他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伤残的身躯与之拼搏,展开一场实力悬殊的殊死战斗。圣地亚哥面对失败的泰然处之、永不言败的精神令人折服。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向上,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和胜利。一位名人说过: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人生自古无直路”,可见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也是一门学问。现实中,考试失意、工作受困、疾病缠身,每个人都会遇到难题。但即使身处穷山恶水中,也不要灰心,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灵魂随着老人航行于人生的大海上,去感受精神不败的快乐!
  总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系统的教学,需要周密安排与严谨实施,在教学中注重细节,及时反思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不断修正前进的脚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怀着一颗谦虚、开放的心努力学习,在错误与不足中奋然前行。
  参考文献
  [1]褚树荣,等.名师公开课课例点评[J].中学语文教学,2012(4).
  [2]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成了一大教学难题。由于语言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语文更是处于停滞状态,这并不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根本就学不好语文,而是我们从事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实际困难问题,精心设计出有利于他们学好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文章和写好文章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文知识的最终目标
【摘要】语文是创造而不是复制,语文是自由而不是羁绊,语文需要自主而不是听从,但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进行的多是“填鸭式”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丧失了语文中最基本的创造力。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者必须在课堂上改变自己领导者的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  【关键词】初中;教学;引导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开放和自主是语文美学的一种重
【摘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自愿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关键词】学生;活动;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老师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人人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
【摘要】我发现网络上关于这则神话的教学设计都大同小异,大部分都围绕文言文“先落实字词,之后分析共工形象,最后朗读”这样的顺序来完成。搜索关于共工的神话,发现共工的形象非常复杂,有极正面的,也有极反面的,《怒触不周山》也有很多版本,马克思指出神话的本质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认识和愿望。共工只是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个具体化的载体。因此,我觉得我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在学生面前去定位共工的
【摘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的魅力靠语言。富有个性的文字,总是惹人喜爱,引人入胜。那么,如何使作文的语言文采出新呢?(1)巧用修辞添神韵;(2)巧妙用词最传神;(3)化用诗文添典雅;(4)句式摇曳出神姿;(5)真情哲思传意旨  【关键词】作文语言;“文采出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的魅力靠语言。富有个性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
【摘 要】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的有效性教学是课堂上抓住“词”来理解句子、段落和文章中人物的品质,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的人物情感进行交汇,在想、说、写中内化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摘要】教学七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要扣住作者独特的外貌描写,带领学生品味语言,配合图片,深切体会描写的生动逼真,从而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  【关键词】外貌描写;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背景: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很多时候起不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出示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根本没有深入
【摘要】如何开启一节语文课和谐美妙的篇章,如何以巧妙手法将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认真地研读思考,更加需要动用非凡智慧。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语文课导入艺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和谐美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将中职语文课堂比做一场师生共演的舞台剧,那么课文内容的导入,则是拉开这场精彩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课堂上把“满堂灌”变成合作、探究活动化教学后,反而成了“满堂乱”。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广大教师只有掌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 转变方式;转变策略;回归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但是由于先天及后天的种种客观原因,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到一些所谓的“问题儿童”。笔者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问题儿童的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尝试。  【关键词】 问题儿童;不良习惯;教师的言传身教;真心的关爱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吗】A  去年开学后,我现在的班里有一个与众不同非常怪异的学生——小帅。说他怪异一点不为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