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自然试验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自然试验;意识;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8
  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量與日俱增,而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迫在眉睫。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自然实验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是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只是围绕教材传授知识,不能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教材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学问的能力,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以下几点:
  1、破除神秘感。不要认为创新是高不可攀的,是天才的“专利”。其实每个正常人生来都有创新细胞,关键是能不能发挥它的潜能,陶行知老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
  2、要有危机感。目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而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小学自然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它是人的一种积极创新的思维品质。如果我们实验教师还是把学生的学习视为单纯继承性的观念,以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这就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也不完全符合新时代的需要,现时的实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研究等方面都要作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努力。
  3、树立使命感。知识经济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而小学教育又是教育中的基础。儿童在小学阶段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基础建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实验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
  二、掌握创新方法
  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既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自己教学工作的创新。教师树立了创新意识后,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必须掌握相应的方法。在我们施教中,不能沿袭以往的方法,只教教材中的那点知识,而要以教材为依托,教给学生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
  1、物理方法。如《沉浮的秘密》、《物体的热胀冷缩》、《声音的产生》等课文,阐述了用物理方法发现沉浮的规律,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以及声音产生的原因。这类课文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2、化学方法。运用化学原理创造,了解新的化合物。如《生锈与防锈》、《燃烧和灭火》等课文是通过化学实验而了解到铁锈是一种新物质,燃烧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3、类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或激活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和较好逻辑推理能力。如《毛细现象》、《生物的启示》等课文,都是先给学生一个事实:水沿毛巾“爬”上来了,薄壳结构的屋顶,雷达,古代鲁班师傅发明的锯等,然后让学生联想一个对应物从而推理出制造这些物品依据的原理。
  4、量变质变方法。创造性人才在知识、技能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美国的发明大师爱迪生一生能有1320多项发明专利,主要是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小学自然学科中包含的知识门类众多,给学生带来的信息量是很大的,给学生知识的积累留有很大的空间。在众多的学生实验中给学生创设了诸多技能学习的机会,这都为学生提供了积累知识和技能的条件,关键在实验教师依托教材努力去丰富学生知识和技能达到量的积累。
  三、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通过如下三种渠道。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实验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学生兴趣很浓,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不仅要求知其然,而且尽力求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先哲思维深处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设计演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热喷泉”实验。拿一个盛满水的烧瓶(里面的水带点颜色,便于观察),瓶口塞上一个带玻璃管的塞子,这时水就会升到细玻璃管中,然后教师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水就像喷泉一样从玻璃管中喷出来,学生个个睁大了眼睛,露出了疑惑的目光,玻璃管中的水为什么会冒出来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教师把学生引到了探索研究新知的境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2、在课后延伸中培养。依托教材可在课后开展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讨论,很多灵感是在思想交流、碰撞中产生的。自然实验课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例如在教学《反冲》一课后,要求学生课后相互讨论交流,利用反冲原理,进行一些小制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自然教材中有许多观察实验是要求学生回到生活中进行观察的,如第六册第9课,观察自然水域。在施教这类课文时,教育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突破。
  四、解决好创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实验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基础上。
  2、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学生什么都听”这种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主动感知和领悟知识。
  3、切实改革“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运用一切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的三大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就是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心态理解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准确梳理教材信息量,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喜好、强势、弱势等,重新选择、调整教材、合理取舍、适当补充,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及网络资源来优化英语教学。  关键词:分析 活化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是
本文以丹参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培养手段,研究了外源激素、外植体、培养基pH值、营养元素等因素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愈伤组织中丹酚酸B的含量以及愈伤组织的PAL活性等的影响,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无菌苗的根、茎、真叶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2,4-D、NAA、6-BA及其组合的MS固体培养基上,研究外源激素对丹参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是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集中体现,能够顺利通过英语四级是很多大学生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听力部分是考生较为薄弱的环节,但也是可以凭借科学的解题方法较易突破的部分。本文以听力真题为切入点,对听力题型,考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应试技巧进行探讨,以求总结出一些对考生有帮助的听力解题方法。  关键词:四级听力;题型;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9.4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办这一专业的院校日渐增多。但同时在办学思想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 课程设置 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7;G712.3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7  进入初中,由于学科的增加与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会出现成绩的分化,实施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真正解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因能分类,确定层次  实施分层次教学,首先是因能分类,确定层次。我们要在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好的基础上,
【摘 要】与高职不同,中职需要培养的是实务操作型人才,怎样才能让中职生在仓库业务这一部分脱颖而出,改变现时中职生在企业眼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印象?那就需要学生在业务上更熟悉,对业务有更深的了解。而立体模拟沙盘更适合中职生的状况,让学生对业务有更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中职 仓库业务 立体 模拟沙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4  在仓库实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只对仓库业务中的单证处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在新课标的实行之下,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冲击作用,面对传统教学弊端的日益显现,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从实际情况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应用情况;看法  【中图分类号
摘要:《黑塔利亚》是一部风靡世界的动漫,故事将二战期间的国家拟人化,以轻松搞笑的方式深受观众喜爱。《黑塔利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所欠缺的,它从孩子的兴趣角度出发,在愉快观看的同时更容易记住每个国家的特色以及国与国之间复杂的关系,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本文联系中学语文教育实际,吸收借鉴《黑塔利亚》给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的启示。  关键词:《黑塔利亚》、拟人化、兴趣、中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