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文人缪德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3-03
  一、古镇秀才
  南黄海之滨有一个古朴秀美的小镇——栟茶。栟茶又名南沙,唐初为煎盐场亭,大历中筑堰御潮,赵宋南渡后,移民聚居,建寺营宇,日渐繁荣。明清时期农桑接壤,商渔称盛,文风韵丰,著述百卷。徐述夔文著冤为清朝四大文字狱案之一,事发于栟茶。惨烈而神秘的故事相传二百年,至今不绝于耳。乾隆四十三年徐述夔父子被戮尸,且满门抄斩。其后,虽然栟茶镇的文人雅士们仍然吟诗赋对,但其思溯前明,鞭挞时弊的倾向几乎荡然无存。
  缪氏是栟茶镇大姓,早年由江阴迁入。自古就有栟茶大族排序“一缪二徐,三蔡四于,五周六唐,七沈八扬,九葛十王……”。缪氏祠堂位于栟茶镇中心,占地一亩半,一进三堂。大门青石台阶和青石铺地紧连镇中的石板街。栟茶缪氏文人辈出。科举时代的“热籍”大多是缪氏祠堂的学生,其它“冷籍”考生须向缪氏祠借贴子考中的几率才较高。清末时期缪氏家族出名文人有缪文功、缪德载、缪玉成等等。他们各有建树,著有文集、画集。
  缪德载生于1891年,其父缪湘国,秀才,曾任东台儒学老师(相当于教育局长),后在缪氏祠堂教书。大伯父缪芝兰,秀才,私塾教师。二伯父缪芝根,举人,曾任阜宁县正堂。缪德载排行老四,毕业于南京农林学院,能书善画,是当地公认的秀才。栟茶镇的另一大姓蔡氏家有一小姐蔡秀云,知书识礼,仰慕缪德载才华和人品,决意嫁给当时已经家境败落的缪家。婚后共生七子二女。家庭收入主要源于八亩薄地和出售书画。在末代状元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缪德载曾经开办过钱庄、铁行,但时事变迁,经营不善,未得其果。后曾将市中心房屋租给专卖公司。还曾经跟随张謇在如东沿海的范公堤上植树造林,改良海边盐碱环境。不幸染上致命肺结核,经常吐血,迫不得已辞职还乡。那么多儿女难以生存,夫妻二人挥泪忍痛作出两项决定:一是举家迁至栟茶南郊农村,自已种粮种菜,住进三间泥墙草屋中。二是将一些子女送给人家收养:长子缪夏荣过继给缪立诚家(大伯父)。三子缪菊荣(后改名缪荣)过继给缪慎卿家(三伯父)。四子缪荷荣在缪夏荣去世后也过继给缪立诚家。老七女儿缪润荣(曾改名徐梅)给海安县沿口镇徐缪氏家(小姑妈)抱养。八子缪秋荣(后改名缪锡生)给上海好友陈家抱养。六子、九子因贫困交加夭折。缪德载的九个子女中仅剩二子缪桂荣(后改名缪荣森),和老五女儿缪清荣(后改名缪洁民)。即使仅剩两个孩子要抚养,还是入不敷出。缪德载夫妇俩都染上肺结核,有时锅都揭不开,基本上无钱治病,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勉强带病度日。二子缪桂荣十五岁时就送给当地一名医学医。
  缪德载的字画深受郑板桥的影响,同时吸收颜真卿笔法技巧,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当时堪称一绝。因此,不时有人向他索取作品。他作画习字非常勤奋,常常秉烛夜战,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致使他的肺病每况愈下。虽然才艺超人,无奈世道不公,无生存发展之路。1938年1月5日缪德载吐血不止,他让缪桂荣给他打止血针。当时缪桂荣才十七八岁,医术尚不精通。注射之后,缪德载立即大汗淋漓,脸色刹白,连呼“二畜牲要了我的命”。不久便气绝身亡。
  二、作品剖析
  缪德载出生于1891年,清末光绪年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府,家中当时颇有财势。虽然从小受到封建礼教和“学而优则仕”的墨染,但后来外出求学,博览群书,吸收了维新变法思想和西方科学兴国的理念。特别是被中国实业救国的先驱张謇录用,参与张謇筹划的范公堤绿化工程,使得缪德载渐渐具有较准确,较客观地认清时局的能力,也渐有在清贫寒苦中努力抗争的能力。社会的黑暗,政权的腐败致使他对清末和民初都不抱多大希望。他对子女的教育中不时地叹息“穷人无路可走就去红头造反”,又流露“没有饭吃就去干共产党”之类的言辞(20年代末如泰地区红十四军活动频繁)。这些对旧社会的愤恨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影响了子女们,使他们很早就走上革命道路,很早就加入共产党。
  缪德载仅存一张照片,外貌英俊,额眉之间充满睿智,但双目颇有愁虑,颊骨清瘦足见生活艰苦。事实上,家庭生活艰苦到每天只能吃两顿,而且都是玉米粥,经常挖野菜充饥。缪德载妻子蔡秀云原来是大家小姐,后来吃野菜得病,满身浮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境况下,缪德载的作品中饱含着辛酸、无奈、抗争和期盼,同时又蕴藏着苦中有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缪德载以出售书画为生,书画作品应该丰厚。平时索取书画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也积压较多卖不出去,便请人帮忙出售。有时仅换来一升黄豆,一瓢玉米糁儿。还有时无偿奉送给一些穷苦人家。但存世的作品非常稀少。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栟茶镇编纂一部《栟茶史料》。书中记载,近代名人缪德载善书能画……。并且收录缪德载四幅字画。这四幅字画应该是1920年左右的作品。一幅是对联,字体与郑板桥相似,柔合颜真卿笔法,刚劲而又秀美,外拓而富有变化。对联的对仗十分公整:
  十载辞荣常枕石  一朝慕义起弹冠
  其义为连续十多年,不求荣华富贵,视金钱如粪土,过着风餐露宿辛酸清贫,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一旦与友人谈及正气大义、社会道德,可以立即起来庆幸自己的行为,庆祝自己的成就。对不齿于人类的昧良行为自己感到问心无愧。笔名“犁云”,更诠释了缪德载心怀大志,向往光明的心境。
  第二个作品是隐士出行图。描写一隐士游于乡村,若有所思,遇雨也不躲不避,不失学士风范,仆人疾步送伞。画中人物生动,颇有动感。表现了缪德载困境逆境中不失节操,保持风范,虽苦犹乐的心态。
  第三个作品是一幅垂柳鸣蝉图。河边垂柳,鸣蝉驻枝条,呼之欲出,颇有情趣,很有美感。暗示着缪德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第四个作品是一幅钟馗戏蝠图。钟馗的外貌画得并不面目可憎,而是凶狠含有正气,强壮伴随愤恨。蝙蝠在他上方翩翩起舞。这既是如东民间特色舞蹈的缩影,也展示了缪德载借钟馗打鬼的良好愿望。
  缪德载留下的重要作品是《书寒山诗》发表印刷的字帖。“寒山”人名,唐朝诗人、僧人。1200多年前寒山写下3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妙句,当时十分流行。寒山应为笔名或法名。名如其人,寒士的心胸如山高大。诗如其人,他的诗大多是佛教的理念,《金刚经》的口吻,劝人处世修身,行善惩恶,苦难中善忍,荣富中善退,对人要有爱心,對社会索取要少,对生活要能苦中生乐。诗歌中充满哲理、智慧和人类道德的水准。寒山和拾得被古今称为和合二圣,被供奉在苏州寒山寺。缪德载选书七十一首,并发表印刷,可见对寒山有仰慕之意,对诗歌有共鸣之情。请看其中第一首: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寒山诗原义:我独自一人隐居到渺无人烟的高山峻岭,与飞鸟相伴。房屋简陋,但云彩山景怡人。一住就是多年,在寺庙中赋诗抒怀,不图虚名。虚名对我来说不值一谈。
  缪德载受其影响变卖房产,迁居乡下,住进三间泥墙茅草屋,自己练字习画,种菜,种庄稼,以乐观的态度支撑着身体与病魔斗争,勇敢地担负起维持全家生活的重担。再看第六首:
  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寒山诗原义:城市中画眉点唇的,珠光宝器的歌女们,非常优美地在花前月下弹唱起舞。殊不知歌再长三月足矣,万人观看的仅是短暂的舞蹈,不会长盛不衰,不会娇容永驻,美丽的芙蓉经不住寒霜冰冻。
  缪德载持相同观点,荣华富贵不会永久,盛世美景只是昙花一现,经得起苦难的人才能学会坚强,经历过苦难才能理解幸福。再看第三十首:
  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悠悠不见清,人人寿有极。
  苟欲乘白云,曷由生羽翼。唯当鬒发时,行住须努力。
  寒山诗原义:滚滚黄河水向东长流不息,永远流不尽,河水也不会变得清澈。然而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想行动于白云之间,怎么可能长出翅膀呢?如果遇到艰难,怎么可能有异人之能将它排除呢?只有在年轻时努力劳作,奋力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缪德载的一生也充满着抗争。虽然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但他十分努力,而且教育子女要努力进取,要奋发图强。再看第七首: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不如鸿与鹤,飖扬入云飞。
  寒山诗原义:鹦鹉本来生活于西域,用网捕回来。美女们朝夕玩弄,一直穿行于挂鸟笼的帏帐之间。让它关在黄金笼子中,可能会因为关在笼中折损羽翼。关在金笼中的鸟不如鸿雁和飞鹤,不能自由地飞入云端。
  缪德载书写此段显然向往光明,歌颂幸福。再看第五十四首: 平野水宽阔,丹丘连四明。仙都最高秀,群峰耸翠屏。
  远远望何极,矹矹势相迎。独标海隅外,处处播嘉名。
  寒山诗原义:平地广渺,水色连天,微红色的山脉绵延。所居之处犹如仙境,高耸于碧翠树林之上。极目远望,山山相连,山峰矗立于海滨,每山每峰都冠以美名。
  缪德载书写此诗满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颂扬之情,同时寓景于国,折射缪德载对和谐社会,太平盛世的期盼。
  缪德载书写寒山诗七十一首之后,又自撰一跋:
  世风日下 况尚侈逸 攘杀之风 由是而剧 衣食固人之所必须也 苟非淫奢则分鹿衣粥 麦粥亦是以生存 然人欲无穷 精神之乐不能弥物质之缺陷 而安分守道之人遂不复见 于今世虽高车驷马亦有 蹙然不自满之感 鸟得不为大乱之原 平夫欲侈则贪生 贪生则杀起 免杀必先戒欲而私人欲之起又非法所能防 必人人效法 寒山求精神之乐 然后可以不为物累 寒山所居山穴也 清风四壁 树石为屏 玩云飞于天际 听鸟语于山陂 逼宦海而侣虎鹿 弃膏梁而食薇蕨 孔子谓颜子居陋巷贫而乐 寒山直视天地物质无一为其所有 更不知贫为何物也 世之醉心名利者手此一篇 亦足以开拓心胸而淡然无求矣!
  由此跋更可见缪德载对时世非常不满,对贪官污吏批评抨击,对政府当局镇压革命者忿忿不平。虽然生活窘迫,但仍乐观自得。他崇奉寒山,清风四壁,树石为屏,虽苦犹乐,心胸坦然。
  三、女儿继承
  缪洁民排行老五,原名缪清荣。年长的四个孩子都是男孩。因此,缪洁民从小很受父母宠爱,加之聪明好学,缪德载夫妇视为掌上明珠。缪德载教她读书、画画,有什么吃的也先让缪洁民吃一点。冬天父亲让懂事的缪洁民先上床帮他焐暧被窝。缪德载不断灌输给缪洁民和其他子女“世道不平”,“红头造反”,“摆脱贫穷”的思想。缪德载一生与贫困和疾病做伴,在死亡线上挣扎多年,盼望改朝换代,向往光明世界。在生活中以习字画画为乐,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将寒山、寒山诗以及寒山对生活的态度推崇至极,对生活也充满逍遥乐观。
  缪德载1938年1月5日去世,年仅48岁,母亲蔡秀云1947年2月3日去世,年仅53岁。母亲去世时家徒四壁,穷困潦倒。那一天正好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出殡的正日正好是大年初一。那几天特大暴风雪,雪没膝盖。一眼望去,找不到哪里是田,哪里是路,哪里是垄,哪里是沟。缪洁民呼天喊地,悲痛欲绝,伴随着疯子四哥缪荷荣的哀嚎。当时请人找人都难以出行,雪还在铺天盖地下着。那时缪洁民的大哥缪夏荣已去世,二哥缪荣森已去南京,后去句容行医谋生。只有三哥缪荣仍在当地任县文教支部书记,三嫂黄佩贞经常来照料婆婆,平时住在娘家附近的小学里。黄佩贞的娘家只有10里远,黄佩贞就凭着树木和房屋参考物,找到娘家,请人帮忙。区委也协助料理后事。缪荣从区委借到上等棺材(从大财主家没收的棺材,后来缪荣从工资中还清这笔账)。黄佩贞又借来她奶奶的寿衣。棺材由黄佩贞的几个兄弟用船装运到家。
  母亲蔡秀云去世后,缪洁民无依无靠。三哥缪荣总是跟着政府机关走,那时城镇还没有解放。三哥无力接纳妹妹。母亲去世与饥饿和吃野菜过量有关,病倒后浑身浮肿,不久又化脓,血肉都粘在床上。母亲去世后那些血肉的斑印慢慢剥落,缪洁民见物思人,异常伤心,在万般无奈走投无路之下,将房屋、家中物品和疯子四哥缪荷荣托付给邻居刘兴发,去句容投奔二哥缪荣森。辗转上海、南京等地,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兄妹团聚。后因逃避国民党的追查,考进上海高级惠生助产学校。在学校努力上进,勤奋好学,考试基本上都名列前茅。加之家庭异常贫穷,无依无靠,被地下党组织重点培养。后加入共产党,干地下工作三年,出生入死,遭受过多次险情。解放后分配到南京中山医院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出色,成果斐然,深受广大医疗工作者拥戴,被调至省卫生厅。后来在文革中受到極左思潮冲击,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她能坚持信念,热爱事业,处事乐观。也能不断与疾病斗争,修心养性。离休后习字作画,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宣传和谐社会,帮助其他老人,将自己的余光余热发挥得尽善尽美。   缪德载从四个方面对女儿缪洁民有重大影响:
  1.缪洁民受到父亲缪德载进步思想的熏陶,很小时就爱憎分明,对“红头造反”有所盼望,对穷苦农民非常同情,对有钱有势的财主和欺压穷人、歧视穷人的地主非常憎恨。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思想上得以飞跃,在白色恐怖下干地下党工作三年,为解放上海作出了贡献,成为一名共产党的坚强战士。
  2.在性格和人格上缪洁民深受父亲影响。缪洁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坚毅、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缪洁民在家庭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坚持学习;在寄人篱下的情况坚持读书;在毫无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支付学费;在敌人严密搜捕的形势下,坚持斗争;在极左思潮的冲击下,仍然赤胆忠心为党工作。
  3.在生活态度上缪洁民也与父亲一样,持乐观态度。不向党索取更多报酬,为党义务工作20年,藐视荣华富贵。对革命烈士以及家属非常崇敬,非常关心,长期资助烈士家属。缪洁民也与父亲一样推崇社会和谐,呼吁人们遵守社会公德,不可贪得无厌。
  4.在艺术上缪洁民更是继承了缪德载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缪洁民从小受到父亲的指点,画画的技法与父亲相似,线条简练、流畅,形象生动、准确,表情丰富,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缪洁民的书法也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字体风格,融郑板桥、颜真卿于一体,柔中含刚,富有变化。特别是缪洁民模仿缪德载写的一段“寒山诗跋”,惟妙惟肖,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可见缪洁民的功底之深,可见受父亲影响之大。
  四、家族现状
  缪德载1891年生于书香之家,祖坟是一砚台地(四面是河,中间一高地,呈砚台状),因此世代教书。缪德载是第5代教师,缪德载的儿子缪荣是第6代教师。孙子缪庭,孙媳康蓉,孙女缪显,孙婿姚止平是第7代教师。曾孙缪曲现就读于南通高等师范,有望成为第8代教师。
  缪德载于1938年1月5日吐血而逝,葬于祖坟砚台地。缪德载妻子蔡秀云1947年2月3日去世,有幸入殓缴获于大财主的上等棺木,也葬于砚台地。1947年6月患精神病的四子缪荷荣饥饿、疾病死于囚禁的房间内。由三子缪荣收殓,也葬于砚台地。解放后由于挖河、修路三次迁坟,都由在如东工作的缪荣、黄佩贞出资料理。第三次迁坟时缪德载的棺材已有点朽毁,蔡秀云的棺材基本上完好无损。缪荷荣的棺材彻底散架,只能挖出遗骨,装入坛子迁葬(那时已是1978年,大兴火化,买不到新棺材)。三人葬于一坟中。此坟现在如东县栟茶镇关口村5组,承包此田的农民叫徐守明。缪荣的家人每年前往祭扫。
  缪德载的父辈有兄弟三人:缪芝兰、缪芝根、缪湘国。只有缪湘国有子女6人:
  老大缪立诚如皋师范毕业,私塾先生。养女缪纯如在无锡,嗣子缪夏荣、缪荷荣都在25岁时,英年早逝。缪立诚晚年生老病死均由缪荣出资并料理,1953年去世。
  老二女儿,嫁给栟茶镇石家(后辈称她大姑妈),于1959年去世。有一子石炳全,娶本镇沈凤正为妻。石炳全之女石坚、女婿季云程在南京发展很好。
  老三缪慎卿,如皋师范毕业,善书能画,其书法刚劲潇洒,《栟茶史料》有他的作品收录。于1958年去世。其妻洪紫英如皋城里人,文革期间受尽苦难,1969年去世。洪紫英对孙子缪庭异常宠爱,给孙子留下很多深刻的记忆。缪慎卿有嗣子缪荣,亲生女儿缪焕如。缪焕如丈夫冒乃璜,有两个女儿静升,平升,都在上海。
  老四缪德载,1938年1月5日去世。其妻蔡秀云,1947年2月3日去世。有子女9人。
  老五女儿,嫁到海安县沿口镇徐家第六子(后辈称她四姑妈),1963年去世,缪润荣给他们家抱养。
  缪德载的9个子女情况如下:
  老大缪夏荣,给大伯父缪立诚家立嗣,杭州省立高中毕业,肺结核病逝于25岁。
  老二缪桂荣,后改名缪荣森,15岁学医,早年参加革命,担任共产党区委财经管理员。在反清乡斗争中受怀疑、受迫害,被迫脱离共产党,外出行医,加入农工民主党。解放后与妻子潘凝铁任职于南京白夏医院。潘凝铁1990年去世后,缪荣森续娶尹德珍。缪荣森2001年10月5日因突发脑溢血,救治不力,去世。有一子一女,女儿缪鸣鸣任职于南京市人防局,儿子缪百齐任职于南京气象局,发展都很好。
  老三缪菊荣,后改名缪荣。生于1921年10月28日。因患感冒,引起心衰,又因栟中校庆未能转院治疗,卒于1998年9月28日。先给三伯父缪慎卿家立嗣,后受大伯缪立诚资助上中学,再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缪荣在三伯父家受尽歧视和苦难,有几年受缪芝根的二姨太太缪刘氏照料(解放后缪荣料理她,直到她95岁,1960年去世,曾孙缪庭称呼她“老爹爹”,因为她不喜欢称她“太太”)。十八岁参加新四军,抗大分校毕业,1941年入党。因染上肺结核转到地方,一直担任教育行政领导,后正处级离休。妻子黄佩贞生于1925年5月6日,现年87岁,目前身体尚佳。有一子一女。女儿缪显,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女婿姚止平,2007年遇车祸,不幸早逝,省委发通知“教育系统向平民教育家姚止平学习”。缪显、姚止平有一女,姚佳琳,任职于财政部。女婿程鹏,四川人,任职于建行总部。姚佳琳、程鹏已有一子。缪荣、黄佩贞的儿子缪庭,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正高),妻子康蓉也在同一单位任教。缪庭、康蓉有一子一女。女儿缪斯,大学毕业,在无锡一大型企业任翻译,已结婚。其夫王剑,泰兴人,也在无锡工作。儿子缪曲,就读于南通高等师范,有望成为缪家第8代教师。
  老四缪荷荣,继缪夏荣之后给大伯父缪立诚家立嗣,因幼年在体育课上被铅球击伤头部,头盖骨瘪陷,家中无力与人争吵,又无力医治,落下严重后遗症,成年后得精神病,后回到生父家。25岁病饿加疯痴而亡,死时囚于一室,手铐脚镣,骨瘦如柴。
  老五缪清荣,后改名缪洁民。幼年习字画画,父母去世后被迫外出投奔二哥缪荣森。考上上海高级惠生助产学校,1947年参加革命,加入地下党。解放后担任南京中山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后调至省卫生厅,再调至省人口计生委,已离休,目前身体尚佳。作画颇丰,并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画展、香港画展,有画出版付印,《银潮》2011年第6期有专题报导。其夫吴学凤南京军区后勤部任职,55年第一次授衔为中校。于2004年逝世,安息于南京將军公墓。有一子一女。儿子吴跃宁任职于省教育学院,其妻欧阳光泽。有一子吴洋。吴洋已婚,妻徐菲。缪洁民、吴学凤女儿吴旬红,其夫毛俊同,南京中医大学教授,系主任,有一女吴秀宁。
  老六,贫困夭折。
  老七女儿缪润荣,给小姑妈家抱养,曾改名为徐梅(徐留)。缪润荣坎坷一生,第一个丈夫姓李。到洪泽农场后与同场职工芮姓结婚,芮病逝后又改嫁同场职工周继武,后精神恍惚。1999年病逝于洪泽农场。有一子一女。儿子赵玉田,海安县沿口镇轧花厂干部已退休,有二子一女,孙辈已经上大学。缪润荣的女儿芮小红,溧阳市南渡镇,有两个女儿,都已工作。
  老八缪秋荣,后改名缪锡生,给上海银行家陈琴(陈子密)先生、陈李成莲女士家抱养,现居台湾,现年 82岁,身体尚佳。1990年3月和1997年4月两次回大陆探亲、扫墓。缪锡生至今仍然珍藏着其父缪德载九十年前的照片,和八十多年前自已被陈家抱养时其父缪德载亲笔所写的出生时辰、姓名“缪秋荣十八年阴历八月二十一日卯时生”,写在一片红绸布条上。缪锡生有四个女儿。大女儿缪维蕙,二女儿缪黎明,都居台湾。三女缪新蓉嫁、居美国,现居俄勒冈州。四女缪和燕居台湾,后改姓蔡。大女儿缪维蕙曾于1998年回大陆探亲。
  老九幼年喝牛奶不慎烫死。
  光阴荏苒,缪德载的后辈已到第5代,均奉道德情操至上,努力进取为本。任劳任怨,踏实做人,保持操守,无一失足,且成功者居多,乃缪德载家族之大善其果。
  缪 庭 (缪德载孙子)
  2011年9月15日写于江苏如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6-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已成为每位中学任课教师的共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思想品德教
【摘要】透视校园事件发生的原因:①是学生自身发展方面的问题;②是当今社会人们对读书的看法;③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④学校德育工作不力。针对事件采取的措施与对策:①教师要把道德标准告诉学生,使其有独立思考的依据;②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③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  【关键词】校园事件 家庭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 社会教育  【中圖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9-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将和諧民族关系列入党代会报告,就在于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摘要】作文教学的路在何方?其实就在脚下:一、扩大阅读,丰富积淀,为学生作文创作夯实基础;二、感悟自然,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阅读 感悟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2-01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
本课题以泌乳奶牛乳腺组织为研究材料,在泌乳奶牛乳腺组织的体外培养方法选择(试验一)和用于测定奶牛乳腺组织酪蛋白α基因mRNA表达量RT-PCR法的构建(试验二)进行了研究;并利
【摘要】语文教师应结合新课标,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努力写出有趣味、有情味、有意思的能真正反应学生心灵的作文。要使学生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克服“两怕”、“三脱节”等现象,由“师评”向“自评”转化,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 兴趣 习惯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4-02
Forkhead box(Fox)蛋白调控着细胞的分化、增殖、免疫和衰老。大多数与Fox蛋白相关的研究都局限在培养的细胞和啮齿动物中。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blot,放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4-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明确提出:让学生有日常口语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听话、说话教学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话、说话的良好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正确而良好
【摘要】要想改变作文死水一潭的局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降低难度,减缓坡度。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想象片段练习;重视活动中的现场片段练习;重视生活中的材料片段练习,不失为作文教学中的一大法宝。  【关键词】作文 阅读片段 活动片段 生活片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8-01  面对着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