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是基于中国特殊教育向高等阶段发展所面临的课程衔接问题为背景,以听障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为研究基础,指出听障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衔接的基础是专业设置的衔接,而关键与核心是听障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从而提出听障中高动漫专业课程衔接相关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听障生 动漫专业 课程衔接
1、课程衔接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沟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出:“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中高职院校重点讨论的话题。
要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但据统计,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中大约只有83.3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以2010年为例,全国仅有7000多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000多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而目前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100多个,在校生约1500多人,毕业生也仅有6000多人。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目前来说还比较落后,并且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主要原因有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各个地方的残疾人教育水平发展不匀衡,残疾人教育体系不统一和不够完善等。如何更好地提升残疾人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使残疾人教育事业匀衡发展,2010年9月,全国聋人中等高等教育衔接研讨会在中州大学隆重召开,与会的各院校代表对目前我国聋人中高等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是基于中国特殊教育向高等阶段发展所面临的课程衔接问题,现以我院动漫专业为例,探讨听障中高职生的课程衔接问题,为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听障中高职学生所能选择和适合他们的专业非常少,动漫专业只是其中之一。动漫专业是一门新型的专业,对于听障生来说是感到陌生的,而对从事特殊教育的特殊中高职院校来说同样也没有更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从头开始。因此存在特殊高职学院招进来的学生中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不平,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等现象,从而影响了特殊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与发展;特殊中职学校却又要兼顾听障学生就业与升学两方面的压力,无法做出更加合适的调整,只能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特殊中职的职业教育。这样从而形成了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的脱节,具体表现在:
2.1、文化基础课程的脱节与重复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根据这一要求,特殊中等职业学校都以地区为特色,开办各自的中职专业,提升听障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对文化课的开设遵循“必要、够用”的原则。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中、高职都没有全国统编的教材,因此在各自的培养目标中,各特殊院校都是各自选教材,五花八门,花样繁多,从而导致了特殊教育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脱节与重复。我院动漫专业的学生就存在高职的语文课上的内容与他们中职上的一模一样,在此情形下,必将导致听障高职生因内容的重复或脱节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2.2、专业理论课程的脱节
动漫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它不仅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艺术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而现在特殊中职的学生因各地的发展需求进行了专门的技能培养,目的是走向社会、走向用人单位,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特殊学生,他们有升学的要求和愿望。对于他们的升学,特殊中职学校也只能是在第三年的学习时间中,根据高职院的考试要求进行简单的培训,更有甚者有的特殊中职学校不能完成自己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临考前进行简单的复习,这样势必造成这一部分特殊中职生在升入高职后,因自身的基础不稳固或专业理论知识脱节,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备感困难,从而容易引起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学习挫败感,对他们的专业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3、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针对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存在的问题,完善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对特殊职业教育而言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对于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3.1、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听障动漫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模式。
听障职业教育要实现技能型、技术型特殊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就应该构建以适合听障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首先听障动漫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要尽早脱离现阶段普通高职院校实施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努力构建适应听障动漫专业发展需要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将原有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变成由专业平台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人文素质课模块和实训(实践)课程模块等组成的活动的课程结构,增加听障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其次无论特殊中职教育还是特殊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都要逐渐脱离学科体系的巢臼,强调以学生身心发展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 针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瞄准职业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体现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生个性特征来构建综合化的活动课程内容结构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克服听障动漫专业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能够凸显特殊职业教育的特色。
3.2、制定符合听障动漫专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沟通的通道是专业教学计划, 这也是听障动漫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骨架。但特殊中、高职职业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各类专业教学计划,这与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在编制动漫专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中高职听障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课程体系设置为“ 三类五块”。 三类为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五块为素质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人文素质课。听障动漫专业的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每块的课程选择原则是够用、实用而且应避免雷同设置。例如:在中职阶段开设《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而在高职开设后续课程《动画原理》、《动画分镜》和《场景及角色造型设计》等;又如中职阶段开设网页设计,高职阶段开网站建设等。这样有层次地合理安排课程,有利于提升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听障中高职动漫课程的衔接。
4、总结与展望
总之,特殊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来确定办学目标,找准院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只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将听障中、高职教育衔接起来,提升特殊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特殊教育的发展一定将更上一个台阶。但在特殊教育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中高职课程设置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差异性,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衔接方法,为特殊教育的中高职衔接提供帮助,为特殊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提升信心。虽然目前特殊教育的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相信在国家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广大特殊教育工作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中国特殊教育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子课题(编号:Y201122571),学院重点课题(XKY2011—11)
参考文献:
[1] 任平,陈文香 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5)
[2] 李庆原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职业时空 2006(15)
[3] 曾博文,马非,朱景锋,李玉梅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衔接研究[J] 才智 2009(23)
[4] 程向前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 计算机教育 2011(11)
[5] 李舒 以岗位制定课程 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有机衔接 学理论 2010(07)
关键词:听障生 动漫专业 课程衔接
1、课程衔接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沟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出:“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中高职院校重点讨论的话题。
要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但据统计,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中大约只有83.3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以2010年为例,全国仅有7000多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000多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而目前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100多个,在校生约1500多人,毕业生也仅有6000多人。与普通职业教育相比,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目前来说还比较落后,并且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主要原因有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各个地方的残疾人教育水平发展不匀衡,残疾人教育体系不统一和不够完善等。如何更好地提升残疾人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使残疾人教育事业匀衡发展,2010年9月,全国聋人中等高等教育衔接研讨会在中州大学隆重召开,与会的各院校代表对目前我国聋人中高等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是基于中国特殊教育向高等阶段发展所面临的课程衔接问题,现以我院动漫专业为例,探讨听障中高职生的课程衔接问题,为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听障中高职学生所能选择和适合他们的专业非常少,动漫专业只是其中之一。动漫专业是一门新型的专业,对于听障生来说是感到陌生的,而对从事特殊教育的特殊中高职院校来说同样也没有更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从头开始。因此存在特殊高职学院招进来的学生中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不平,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等现象,从而影响了特殊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与发展;特殊中职学校却又要兼顾听障学生就业与升学两方面的压力,无法做出更加合适的调整,只能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特殊中职的职业教育。这样从而形成了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的脱节,具体表现在:
2.1、文化基础课程的脱节与重复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根据这一要求,特殊中等职业学校都以地区为特色,开办各自的中职专业,提升听障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对文化课的开设遵循“必要、够用”的原则。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中、高职都没有全国统编的教材,因此在各自的培养目标中,各特殊院校都是各自选教材,五花八门,花样繁多,从而导致了特殊教育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脱节与重复。我院动漫专业的学生就存在高职的语文课上的内容与他们中职上的一模一样,在此情形下,必将导致听障高职生因内容的重复或脱节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2.2、专业理论课程的脱节
动漫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它不仅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艺术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而现在特殊中职的学生因各地的发展需求进行了专门的技能培养,目的是走向社会、走向用人单位,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特殊学生,他们有升学的要求和愿望。对于他们的升学,特殊中职学校也只能是在第三年的学习时间中,根据高职院的考试要求进行简单的培训,更有甚者有的特殊中职学校不能完成自己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临考前进行简单的复习,这样势必造成这一部分特殊中职生在升入高职后,因自身的基础不稳固或专业理论知识脱节,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备感困难,从而容易引起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学习挫败感,对他们的专业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3、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针对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存在的问题,完善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对特殊职业教育而言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对于听障中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3.1、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听障动漫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模式。
听障职业教育要实现技能型、技术型特殊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就应该构建以适合听障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首先听障动漫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要尽早脱离现阶段普通高职院校实施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努力构建适应听障动漫专业发展需要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将原有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变成由专业平台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人文素质课模块和实训(实践)课程模块等组成的活动的课程结构,增加听障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其次无论特殊中职教育还是特殊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都要逐渐脱离学科体系的巢臼,强调以学生身心发展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 针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瞄准职业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体现学生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生个性特征来构建综合化的活动课程内容结构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克服听障动漫专业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能够凸显特殊职业教育的特色。
3.2、制定符合听障动漫专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沟通的通道是专业教学计划, 这也是听障动漫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骨架。但特殊中、高职职业教育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各类专业教学计划,这与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在编制动漫专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中高职听障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课程体系设置为“ 三类五块”。 三类为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五块为素质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人文素质课。听障动漫专业的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每块的课程选择原则是够用、实用而且应避免雷同设置。例如:在中职阶段开设《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而在高职开设后续课程《动画原理》、《动画分镜》和《场景及角色造型设计》等;又如中职阶段开设网页设计,高职阶段开网站建设等。这样有层次地合理安排课程,有利于提升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听障中高职动漫课程的衔接。
4、总结与展望
总之,特殊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来确定办学目标,找准院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只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将听障中、高职教育衔接起来,提升特殊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特殊教育的发展一定将更上一个台阶。但在特殊教育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中高职课程设置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差异性,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衔接方法,为特殊教育的中高职衔接提供帮助,为特殊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提升信心。虽然目前特殊教育的中高职教育教学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相信在国家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广大特殊教育工作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中国特殊教育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子课题(编号:Y201122571),学院重点课题(XKY2011—11)
参考文献:
[1] 任平,陈文香 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5)
[2] 李庆原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职业时空 2006(15)
[3] 曾博文,马非,朱景锋,李玉梅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衔接研究[J] 才智 2009(23)
[4] 程向前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 计算机教育 2011(11)
[5] 李舒 以岗位制定课程 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有机衔接 学理论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