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探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1.信息化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地域发展不均衡。
  数据显示,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仅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为79.41%,仍有7个省未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实现数字化、无纸化,改变了过去手写、纸录的低效率状况,大大提高了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检索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覆盖率不高、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2.信息化系统衔接不畅,网络化协作水平不高。
  《2010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在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27个省中,只有15个省实现了与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对接,对接率为44.11%,不到全国省市区数量的一半;而各省之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基本无对接,无法实现信息互换和交流。计生流动人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及计生信息的无障碍互换,这也是管理好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的关键之处,但由于目前各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导致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仍未实现全国联网,网络化协作水平有待提高。
  3.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下。
  在一些单位,计生档案工作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变动大,且多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计算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工作人员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也不积极学习新知识,得过且过,在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大潮面前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
  4.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收集难度大,信息更新不及时。
  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面对有些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随意性和隐瞒性大等特点,流动人口基层原始档案不能及时收集、上报、整理,致使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库信息不准确,影响了计生流动人口档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提高流动人口计生档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对策
  1.国家主导,加大投入,实现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理应实行“全国一盘棋”策略。国家应在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加大投入,并主动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努力实现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国家还应提前部署,统一规划,制定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标准,力求建好即能对接,真正实现数据无障碍对接和“全国一张网”,不断提高国家与省、省与省之间的网络化协作水平。
  2.加强区域、部门合作,促进信息互通。
  针对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收集难度大导致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库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只有各地、各部门加强合作,尤其是通过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齐抓共管,不仅积极收集、录入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还主动通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互通,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实现数据库信息实时更新,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档案准确率,为做好计生工作服务。
  3.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直接影响流动人口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影响流动人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慢,作为人口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熟练的档案管理业务能力,善于管理档案,面对信息化大潮,还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素质别无二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从宏观层面来说,用人单位要调整人才结构,将不同专业、学历、年龄、职称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调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就微观而言,单位要积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档案工作人员自身也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主动学习人口计生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素质。
  虽然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在辅助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前景仍然广阔。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空间,开发其智能,提高其数学素质。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
自语言出现以来,口述历史便成为人类记录和传播历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口述史学已经成为史学研究的新热点,也开始进入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  高中口述历史教学初探  整合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和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以此为课例,探索高中口述历史教学。  1.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
校本研修是学校立足自身发展的实际,以改进实践为目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研训一体为特征、以学校资源为依托、以合作研习为形式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结合并校后出现一校地址的实际情况,立足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基本理念,在一校多址下教师校本研修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健全一校多址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1. 从“人”的发展出发,制定校本培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写作,掌握这种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言语形式,从而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和交流。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流”。阅读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教师首
新基础教育的评课,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得到主动发展为标准,因此,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成为我们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华英学校地理课堂由原来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模式变成“互问互答”。  一、“互问互答”是“问”和“答”的一种高境界  古语有云“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互问互答”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互问”让学生变成“系铃人”,自
2014年12月,缘于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的海外研修项目,我随考察团去美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培训,收获甚多。这次学习,全美排名第一的教育研究生院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七场讲座。期间,又到十所学校作了实地考察,包括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和四所大学,让我对美国教育文化有了全面而生动的认识。回国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迫切地想与同行和家长朋友分享,那就是:教育
驻校社工是进驻学校进行社会工作的简称,也指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人。  一、驻校社工的实践模式  1. 定期开展班建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抗逆力与心理素质  这是指社工每月一次在全校各班举行主题班会,通过设计特定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培育学生的抗逆力。例如“阳光少年,欢乐团健”的主题班会,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沟通的重要性,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培育对班级的归属感。“心存感恩”则顺应英语科组
打造教育特色品牌需要文化的引领。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平凡教育”办学理念的确立、体系设计和实践活动都是根植于学校的发展历史,根植于学区实际和社区居民的教育现状与需求的。我们期望通过正确的理念引领,提升宝民小学的文化建设品位,增强办学软实力,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平凡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平凡教育”理念提出的历史渊源  “平凡教育”办学理念的启示来自于校园里
2014年11月,我随广东省初中名教师成为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为期二十一天的基础教育考察。短短的时间里,虽不是很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但对美国基础教育已有了一些直观和直觉的认识。中美的基础教育,都是以本土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之土之根长出的树木,有什么样的土壤,有什么样的文化根基、历史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以致深深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发展前景
母语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最终目标就是育人之美,自然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指向“诗人”,一条指向“匠人”。所谓“诗人”,是更倾向于对母语的一种感觉、感悟,是人文的、隐性的,是母语的精、气、神;所谓“匠人”,是更侧重于对母语的表达与运用,是工具的、外显的,是母语的技、艺、术。教学中,“诗人”与“匠人”俱得,才能落实好母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  一、努力培育学生诗人之妙悟  传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