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缘于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的海外研修项目,我随考察团去美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培训,收获甚多。这次学习,全美排名第一的教育研究生院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七场讲座。期间,又到十所学校作了实地考察,包括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和四所大学,让我对美国教育文化有了全面而生动的认识。回国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迫切地想与同行和家长朋友分享,那就是:教育,应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内驱力和主动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教育就一无是处,美国的教育就无可挑剔。事实上,中美教育各有长短。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同样出现了一些全球化趋势,如提高学业成绩的全球趋势、提高学术表现的全球趋势。不过,当美国基础教育开始建立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开始统一教材,统一评价时,他们会坚守并强调教育服务于个体发展的宗旨,坚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仍然代表着未来人才品质的需求趋向。这样明确的教育定位,我们确实有反思和借鉴的必要,这样中国人才能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内驱力和主动性。而一个人良好的主动性与内驱力肯定来自足够的自主、足够的自由和足够的自信。
  尊重让人自主
  我参观的学校中有两所小学,热情的向导还为我们特别加推了一间幼儿园,三个地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尊重。教室里,是家一般的温馨布置,温暖的地毯区让人格外自如。
  无论是9个学生3个老师在上课的特殊教育班级,还是那种老师拿本书坐在椅子上,20来个孩子席地而坐簇拥身边的场景,都能让人感受到求知的魅力,有种春风拂面的愉悦。一位同行的老师还告诉我们一段“插曲”:当老师要求孩子们从桌椅区转移到地毯区交流时,有一个男孩迟迟没有就位。他从凳子上滑到了地上,就是不愿到地毯区。老师召唤几次,男孩照样不从。老师不生气,也不强求,便开始了自己的教学,没过多久,男孩自然就加入了围坐的团队,一切是那样平静而和谐。
  这样的尊重在美国已成为一种非常自然的文化表现。尊重无关年龄大小,无关身份地位,仅仅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即使是孩子,也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的选择,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成人很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孩子讲话大人要认真听,必要时要蹲下来对话,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美国人反对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众斥责,伤害自尊。
  我们以学生成绩为例,套用我国的说法,美国也有学霸、学民、学渣,关键是这些都是中性词,纯属个人选择,无关优劣。美国人对教育结果的期待似乎更加“多元”,他们相信,成功不是只有一张面孔,学霸有学霸的去处,学民有学民的去处,学渣也有学渣的去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千人一面,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尽管“自己”的标准是千差万别的,不一定“优秀”,也无法保证“卓越”,但就是这样的各得其所,各安人生,似乎并没有影响美国成为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并没有带来美国社会乐于平庸、享受安逸的社会风气,反而促成了一种自由自在、充满个人奋斗激情的社会形态。
  自信源于能力
  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归根结底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对于一个人,好比根基对于一幢高楼。如果只是把高分和好名次当作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注定大多数的学生是失败的,只有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为孩子找到自己建立自我创造条件,接下来他们才有可能为自己积攒属于自己的自信力量。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自信是动力源。然而,自信靠实力作保障,没有能力,自信容易演化为浮夸与狂妄。那么,现在的学生应该培养哪些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呢?专家和现实均表明,考试成绩仅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应对未来的挑战,目前的全球趋势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学术表现包括六种能力:问题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能力,作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力等。要形成这样的学术表现,基础教育价值观就必须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从单纯重视知识的获取转向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转向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源于能力而勃发的自信,能让孩子敢于去直面并走过哪怕铺满荆棘的成长之路,从容抉择其所要的人生。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天生爱美的学生,而语文学科本身渗透着美,蕴含着美,因此,在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提倡和重视审美教育,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的语文教学中去。  一、加强美文教学,接受美的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创设一些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审美境界,引发学生产生愉悦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核心素质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主体发展意识,提高教师的知识与能力。  一、通过日常化、人性化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校长必须亲自建立起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为了使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倡导成立以
台湾是中华传统文化保存和传承较为成功的地区,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台湾岛上依然保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诞生了一批批国学传人,培植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为几代台湾人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一、重视字词训诂,文化底蕴厚重  台湾的《课程纲要》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能熟悉并灵活应用语体文及文言文作品中词语的意义”,要求学生增加对国学的流变及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台湾国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视训诂和作者背景知识介绍
所谓“悲悯”,即深切地同情、恻隐。朱光潜认为“这种同类的痛痒相关就是普通所谓的‘同情’,孟子所谓的‘恻隐之心’”,又认为“它(恻隐之心)的最高度的发展是悲天悯人,对象不仅是某人某物,而是全体有生之伦”。悲悯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  一、体现为对人生存的外在环境的忧虑  对人的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忧虑。以白居易《轻肥》(粤教版《选修1》。下文所引用诗文皆出自粤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一诗
误区之一:学生的知识面当然小于教师的知识面。 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时代结束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主发问自主探究,课堂已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思维活跃,思想的触角伸向知识的各个角落,又像是一匹匹思想脱缰的野马。这对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主持者——教师来说,切忌大意,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是教师就肯定比学生懂的多,自己走的桥比他们走的路都多,从而没有认真准备便走进课堂。这会让自己非常被动,要知道教室里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空间,开发其智能,提高其数学素质。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
自语言出现以来,口述历史便成为人类记录和传播历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口述史学已经成为史学研究的新热点,也开始进入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  高中口述历史教学初探  整合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和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以此为课例,探索高中口述历史教学。  1.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
校本研修是学校立足自身发展的实际,以改进实践为目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研训一体为特征、以学校资源为依托、以合作研习为形式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结合并校后出现一校地址的实际情况,立足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基本理念,在一校多址下教师校本研修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健全一校多址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1. 从“人”的发展出发,制定校本培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写作,掌握这种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言语形式,从而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和交流。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流”。阅读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写作产生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教师首
新基础教育的评课,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得到主动发展为标准,因此,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成为我们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华英学校地理课堂由原来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模式变成“互问互答”。  一、“互问互答”是“问”和“答”的一种高境界  古语有云“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互问互答”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互问”让学生变成“系铃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