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先要养成好读书之习惯,教学在加之辅导,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善读,最终不待教师辅导而自臻于通晓全篇。”可见探讨阅读教学开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实施阅读教学开放
  
  现今,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性为主,摒弃原有的单一、被动、枯燥、僵化教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自主性”这一特点,对学生实行开放式阅读教学。
  (一)开展学生“意境”阅读教学。学生意境的培养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境教学是依据教育学、认知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原则,在认知过程中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指导,从而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境时,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体会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没、形象美和艺术美;根据学生爱想象的特点,引入学生触发感情、启动思维、促进联想,从而进入文章图文并茂的意境,使感情在陶冶中升华。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十册中《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夜色幽静道路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录音中所出现的情景,随之在让其朗读《夜行黄沙道中》并融入录音情景中:词中有“蝉鸣”,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黄沙道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出一种恬淡喜悦之情。
  (二)以“多媒体”辅导阅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就是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使教材中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优美画面,以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字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舒畅的体验。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小课件,包含有农舍、小桥、溪流、林木等,让学生感受到乡下风情——一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使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三)创设“问题”提升阅读教学。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形象性,为此,教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几个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追求的科学精神,达到阅读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熏陶感染力。如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册学习《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要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勾勒出来,并对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
  
  思维是在一个基点向多方位多角度幅射的过程,人在形成思维习惯和能力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思考基点的时候,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并进行创新。有了这个习惯和能力,思考就有了多向性,思维就活跃了起来,思想就有了宽度,就有了依托,它是人具有高强能力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新的一轮课改已经进行六年,但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新理念、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如:讨论式、启发式、自助式、探究式等。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新见的,就表扬;有道理的,就鼓励。不要轻易否认学生观点,把激励语言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使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启发想象,挖潜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对一个人做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摒弃陈旧观念,创新新的理念,是成事之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和挖潜学生自主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使思维得到续写、扩张。
  
  三、结论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习惯、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即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欣赏者,时时参与阅读活动,言传身敬,才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纲要.
  [2]娄金龙.在阅读课中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几个着力点[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3)
  [3]顾留元.夯实课内拓展课外——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6).
   [4] 陈晓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6).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炉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现在是二十世纪初期,祖国的经济建设正在不断地壮大,而我们这一代被家里人更视为为祖国添砖送瓦的一代。所以上大学也成了我唯一改变命运,为祖国奉献的路。父母都是农民,生活
期刊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的作用历来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从小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课内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力求开放学生阅读空间,提倡广泛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领域,指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阅读到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获取
一、新课标的基点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关注学生、学习形式、学习方法、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等等成了主题词。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理念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们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上课不是在显示自己对数学掌握的有多么好,而是通过我们和学生的交互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促进他们终身的发展。这是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的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应该和我们数学的课程目标、
一年级小学生见多识广,虽然识字还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一年级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敢想敢写,充满了童真童趣,别具韵味.rn 我在一年级的写话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据美国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
目的:制备抗HIV-1Ta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Tat蛋白的mAb,并用ELISA法对所得mAb的特异性、抗原识别表位及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与教改相关的科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子。笔者将近几年语文教改经验总结如下:    一、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有些学校进行语文教改只重视教师教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不承认学生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们学的过程。只进行教
文[1]告诫人们:代数问题应慎用图象解法.下面再举三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要“慎用图象解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