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境课堂中教学策略活化之析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对英语课堂教学起到外化助推作用,利于活化课程资源和活跃课堂氛围。围绕学生自由学习需求,创设符合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环境,有助于增强感知体验。运用情境展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便于学生深化认知感悟和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是基于情境互动交流基础上的表达,是师生语言信息沟通的重要阵地。情境课堂体现了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和课程资源丰富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的思维灵感在碰撞中不断生成运用技巧。情境活化,使得学生跳出教材思维束缚,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主动表达和积极展示,提高英语表达运用的敏锐性和综合性。
  1. 丰富教材创设相似情境,引导自主表达
  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有真实情感的世界里学习和使用,更能调动他们的语言感官思维情感。学生在如同身受感知过程中更能干主动融入学习过程,大声说出自己的理解。教材情境生活化,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教材创设相应的情境,能使得学生在动态化的认知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例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的《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中,我将教室布置成电视采访的场景,建议学生围绕“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erview the others?”, “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等问题,引导学生扮演记者、医生等角色,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课文教学主题内容。同时,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want to help the poor people?”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主动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词汇短语进行表达。
  创设相似的情境,使得学生走出单纯理解教材的片面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主动融入课堂情境。创设的情境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点和差异点,突出背景烘托和环境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深化感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学习内容,自我表达交流,让他们的思维更加丰富。
  2. 深化探知营造自由情境,鼓励各抒己见
  尊重学生的感知差异,多给他们宽广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在相互交流和彼此探究的过程中激活思维灵感。创设生生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大胆尝试和积极交流,能给他们的语言表达带来更多的帮助。
  以自由环境导入课堂教学,便于激活学生的内驱动力,鼓励他们大胆畅所欲言。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中,我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The different greetings in the world ”的场景,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和激情主动阅读认知文本。利用动漫图片的形式展示Daniel和Jenny的对话,建议他们围绕“What did the author tell us about greetings in the UK?”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greetings in the other countries?”让学生结合阅读感知进行主动表达。在此基础上,可建议他们就“How do you understand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在畅谈中获得知识。
  围绕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一定的问题任务,帮助学生明确一定的目标方向,便于他们有话可说。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组员探讨,让他们在彼此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有趣内容,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建议学生对小组探究情况予以总结,让他们能够在相互学习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3. 延伸过程建构趣味情境,倡导模拟发展
  拓展延伸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更能够丰富他们的思维感知。实践证明,运用情景角色模拟的方法活化课堂教学,更能够使得学生升华感知体验。
  延伸过程,就是学生语言感知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阅读中,我就要求学生扮演导游、游客、当地居民等不同的角色,围绕“What are there in Hong Ko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话交流,并鼓励他们运用课件展示有关美丽香港的情况。继续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中更加深化感悟。
  延伸过程创设情境,让文本思维更加具有动感,指导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调整策略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设备,诸如多媒体、挂图等,给学生创设更多多彩和情趣的环境,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进行主动表达。
  总而言之,课堂情境创设对活跃氛围和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便于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主动修正完善不足。情境创设突出和谐性与自由化,更能帮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易家桥中学)
其他文献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
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
建立在多元互动基础上的高中英语课堂,不仅整体的教学氛围会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更为充裕的语言应用的空间与平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非常有效的构建。多元互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从多方面与多层面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应用更加积极,进而丰富学生从互动过程中获取的学习体验。  1. 鼓励学生和文本展开交流对话  多元互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达州、巴中、广元、绵阳、南充5市共计25个县域行政区域。该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发展绿色循环农林畜药业具有显著的先天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较低,大部分的英语教师依然是使用传统的英语教材模式,很对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生一直是被动地接受英语学习,因此,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1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都是从零出发,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是到初中才接触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接触到与英语相关的知
“语言的教学必须立足于语境视角”。这是目前英语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只有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语境创设方法才能发挥最佳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课堂参与感提升到最高。本文立足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各单元导入对话及角色对话,将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语境创设方法进行简要分类,并对每种创设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研究。  1. 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英语(新目标)》教材,是一
高中牛津版英语的显著特点是阅读模块较多,注重学生对英语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对于英语阅读版块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中有要求运用主题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主题式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方法运用不得当,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主题式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学生的英语
期刊
从2009年起,江苏省中考开始实行英语听力和口语“人机对话”自动化考试,将信息技术与口试有机整合,设定科学程序、评判标准,自动生成分数,这样口试的公正性就得到了保证。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将不得不重视起来,因而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必然得到真正的提高。  1. 多读勤记,广泛吸收口语倾吐之营养  1.1让学生“读”起来  让学生“读”起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读”来促进学生“说”英语。因
武都区是陇南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亦非常重要。武都区下设684个行政村,农村地区的教育一直都是当地政府与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越发重视,武都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辖区内的教育工作实行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武都区实际,探讨了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和建议。  1. 武都区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  1.1学习兴趣普遍不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快速阅读教学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较强的快速阅读能力不仅在英语考试中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由于词汇量不足、阅读面狭窄等原因,在应对快速阅读时感到棘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也更注重带领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每个段落语句,很少去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本文主要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