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逻辑近况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模态逻辑是伴随着现代逻辑的兴起而产生的,它创立于十九世纪末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刘易斯(C.I.Lewis,1883—1964)从分析实质蕴涵悖论开始,建立了一系列模态逻辑系统S1、S2、S3、S4和S5。他的工作确立了模态系统的多样性,显示了模态逻辑的丰富内容,引起了逻辑学家们的广泛注意。三十年代后,不少逻辑学家围绕着刘易斯的模态系统,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基础。四十年代中期,卡尔纳普和巴肯等人建立起了卡尔纳普语义学和模态谓词演算,虽然没有完全解决语义和谓词方面的问题,但为后来建立严格的语义学作了准备。与此同时,麦金西等人把当时古典逻辑代数语义学方面的成果运用于模态逻辑,
其他文献
B·A·列克托尔斯基是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任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主编、科学院哲学所认识论研究室主任。《主体·客体·认识》一书是他的一本有相当高学术价值、享有国际盛名的力作,已被翻译为七种文字。本文系他为该书中译本写的前言,其中谈了对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看法。该书中译本由贾泽林等人译,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 (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中,有一种用实践来淹没认识的倾向。主要表现是,片面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简单地把认识的能动性、社会性归结为实践的能动性、社会性,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坚持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二) 实践的唯物主义批判的对象是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
<正> 为了庆祝国庆40周年,为了推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在深化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将和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等11个单位联合举办《历史唯物主义和国有企业承包制》研讨会。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干事扩大会议上,对这次研讨会的有关事项作了研究,决定会议于1989年9月中旬在北京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举行。会议将讨论以下问题:1、企业承包制在经济体制
<正> 智能范畴是心智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认知科学的核心范畴。近来,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范畴正在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人,这个骄傲的名字,就在于他具有能够高皮发展的智能。人的自觉能动性,人的一切伟大的创造,包括制造出自己劳动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放大器”,都是与这种高度发展的智能分不开的。然而,如果你要问智能是什么,答案却总是不甚了了,不能令人满意。现将国内外关于智能范畴研究的一些动态简介于后,并略加评论。 1、人智能的多维性一般认为,智能是一种复杂的机制和过程,它包括认知、
<正> R.希尔毕宁(Risto Hilpinen)是当代著名的芬兰科学哲学家,芬兰土尔库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DLMPS)秘书长。本文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从哲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既可以把它看作结果,也可以把它看作过程。30、40年代的科学哲学主要探讨理论结构和证明条件等问题,这是把科学看作结果。当哲学家对理论变化与科学进步、科学的合理性等问题发生兴趣时,就开始把科学看作过程。这样,价值和科学目标问题就无法回避,而且必然要采取科林伍德(Collinewo
<正> (1) G·Takeuti和W.M.Zaring的《公理化集合论导引》第2版(Introduction to Axiomatic Set Theory [2nd ed]),本书以Zermelo-Fraenke的理论为线索全面介绍公理化集合的Godel和Cohen相容性和独立性理论,用这种论述方式介绍,读者能较容易地掌握公理化集合论的基本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结果,并进入到80年代的许多新的前沿课题。本书1971年初版,1982年第2版对初版作了全面刷新,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Silver机、证
<正> 诡辩的存在可说是源远流长,批判诡辩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建国以来,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发表过论诡辩的文章,但作为专门性的论著,本书可算第1部。对于诡辩,人们一般总以为是不讲道理、毫无根据的瞎说一气。对这种看法,作者并没简单的加以贬斥,而是引用了中外哲学史上大量的史料来说明。诡辩派原来的观点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合理化论辩”,一切具有代表性的诡辩命题,都有表面、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特征。并且指出,诡辩不是只有坏人才具有的一种恶劣品质,好人在论辩时也会犯诡辩性的错误;也不能把所有带有诡辩倾向的人都
<正> 本文依认识历史程序介绍牛顿开始的自然科学对时空的认识和爱因斯坦在时空观上的革命性变革,最后着重介绍当代宇宙学研究对时空的新探索和新认识。一、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一书中是这样叙述他的绝对时间观念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并且由于它的本性而均匀地、任何一种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念可以从他的力学中导出,也促进了经典力学的形成。这个绝对时间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如有的话,
<正> 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五四”运动以来的70年却把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从沉睡中唤醒,催其奋进。“五四”发生以来,70年的光阴过去了,但是人们普遍感到,它所提出的发扬“民主”与发展“科学”的任务至今没能完成。因此,当“五四”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这个素有儒学传统的华夏民族的子孙,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都在纪念它。由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五四’70周年学术讨论会”就是其中之一。会议于4月1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在京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畅所欲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致力于“建立一种实质上适当和形式上正确的关于‘真句子’的定义”,丰富了人们对形式语言中的真、假命题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自然语言的假命题,把它归结为七类。(1) 事实的假命题。(2) 逻辑的假命题。(3) 参照的假命题:用形式语言来表述的理论系统,对客观事实只是一个抽象的、间接的反映,它本身是远离现实的。因此,这个系统内的命题也就难以直接与现实相对照,而只能与该系统内作为出发点的初始命题或者已假定为真的命题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