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探究有效复习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高考上海地理试题大多是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组合、挖掘、引申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社会素材而命制的,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越来越关注能力考查,贯彻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念。
  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要转变死记硬背的地理教学方式,转变题海战术的复习模式。那么,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有效复习呢?
  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感受、认识和经验,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正确解答试题。
  本文以“河流特征专题复习”为例,力求在突出双基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通过读图,复习河流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中读出哪些与河流有关的信息?
  通过读图,学生可以把有关河流的知识整合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在地图中,河流的特征一目了然。河流的水系特征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形状与河网密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它与河流所在地的地形关系密切。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它与气候、地形和植被关系密切。
  因此,教师要通过读图,了解学生对河流特征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完善河流特征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描述区域中的河流特征,学会分析影响河流特征的因素。
  2.通过诊断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诊断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思路、知识联系、表述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清晰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解答试题,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分析失分原因、总结答题规律的目的。
  3.出示错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可出示错误试题,引导学生订正错误试题。这样,学生就能把原有知识整合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牢固掌握新知识。
  4.引导学生互相“把脉”,尝试寻找“良方”。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评价其他同学的解题情况。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交流和评判,构建河流水文特征知识体系。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典型问题,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探究出结果,找到“苦口良药”。
  5.通过自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复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自测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复习效果。
  6.尝试编写试题,深化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河流有关的高考地理真题,引导学生总结高考地理命题规律。高考地理试题多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水环境为背景,通过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特点。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图文资料,自主编写试题。这样,学生就能从命题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此外,编写试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增强复习信心。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教师应该重视诊断与探究的重要作用。诊断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构建知识体系。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来源和实施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和外延作了明确界定,将其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物质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影视资料、教学资料、乡土资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人力资源包括历史教师、学生及专家等。  根据这一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材是历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不一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前景期望过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未充分发挥其职能给予学生有效指导等问题日益凸显,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本文对某独立学院2021届103位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問卷调查,总结归纳所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在三维目标之首。近年来,唐河县教研室积极倡导“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推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草根方法,用风格显特色,用人格育品
虎门销烟和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来都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很多教材和考试试题都以此为素材而展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更是以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是历史教育的必备环节。清朝中后期,鸦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冲击着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  由于篇幅的限制,中学教材对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统治者内部对禁烟态度的分歧都避
微课是以录制好的视频为载体,视频内容记录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实践证明,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全视频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展开,有利于学生反复地学习。  微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授课方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跟传统课堂的教学方
随着2013年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思想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发挥情境课堂的魅力,将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努力践行情境课堂无疑是提高历史课堂魅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历史课堂的基本要素,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
教无定法,但教必得法。我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顺利开展,贵在找到了适合农村高中教学特点的课改新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改的点滴感悟,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更新理念,以生为本是学好新课程的先导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而现在的新课程教学主张师生平等协商,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但本文笔者将从另一方面试就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的一些举措作一探讨。  一、对对手角色判断失误  1839年3月24日,林则徐下令断绝广州的中外通商并封锁洋人聚
在历史教学论的书籍中和历史老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较常看到的导入方法主要有复习导入、经验导入、故事导入和设疑导入。2016年5月,我有幸聆听了南京十三中胡老师的公开课《罗斯福新政》,学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导入方法,现将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罗斯福新政。  (PPT1展示图片: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  师:1933年3月4号,美国迎来了一位新的总统,历史往往是巧合的,189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的作用不仅仅是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还是对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导向作用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内容决定了高中教学的主要内容,高考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考会决定高中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正是因为如此,任何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都会不可避免地要讨论它对高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作用;反过来通过探讨高考试题对高中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也是准确把握教学趋势,不断提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