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娘”,则国“娘”?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因节目组邀请了王鹤棣、朱正廷、王源等多位当下正红的小鲜肉”作为嘉宾,引来了网友的一片炮轰。有的网友认为这些小鲜肉”长相秀气甚至浓妆艳抹,是在宣扬娘炮”风气。更有甚者,上升到国家高度,觉得少年娘,则国娘”。与其他的热点事件百家争鸣”的场面不同,这次网友的观点似乎呈现出惊人的“一边倒”形势,网友纷纷指责央视没有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娘炮“救救孩子”之类的言论层出不穷。
  从表面上看,男子应该拥有的是“阳刚之气”男子气概”,而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娘炮”如果霸占了荧屏,那么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们便会争相模仿,最终形成少年娘,则国娘”的局面。这便是那些自认为颇具正义感”的网友的逻辑。显而易见,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
  具体说来,有两个理由可以有力地反驳这一观点。
  第一:“娘炮”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一定偏见、歧视的说法。“娘炮”到底是什么?举止温和、气质腼腆的少年是“娘炮”:化妆、穿粉色系的衣服是娘炮”:甚至长相俊秀、声音细软这些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娘炮”。难道一定要脸部棱角分明、肌肉壮硕、声音粗犷,这样才像个男人的样子吗?为什么所有男性都要展现出“霸权性男性气质”呢?说到底:“娘炮”说法就是一种霸权、一种歧视、一种抵制,是多数对少数的霸权,是社会对女性以及一切女性化事物的歧视,是主流审美对多元化审美的排斥。
  第二,外表柔美不代表内心软弱,举止文雅不等于行为阴柔。古代兰陵王高长恭貌若妇人”,甚至着假面以对敌”,这样一位音容兼美、举止温和的男性,却多次击退来犯的突厥,解围金墉城,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近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虽在戏台上饰演充满阴柔美的花旦”一角,但是浓厚的脂粉从未遮盖住他刚毅的内心。当日寇进犯中华时,他毅然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军演出。现在的当红小鲜肉”王源曾代表中国青少年在联合国青年论坛上发表全英文演讲,呼吁优质教育“投身公益”,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新一代的声音。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说明了这些俊美的男子绝对不是人们口中的娘炮”,他们俊美的外表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坚毅的人。
  相反,我认为娘”并不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可以帮助国家发展。
  “娘”可拆解为“女”和“良”,意為女子善良美好的品德。广义上讲:“娘”其实代表着一种阴柔美,也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思维方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歌颂阴柔美的艺术形式数不胜数。除了上文提到的京剧中的旦角,更常见的形式就是诗、词、曲了。从《诗经》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描写,到宋词中的婉约派,再到现代诗歌中的朦胧凄迷之景,无一不倾诉着绵绵情思,给人以纯粹的艺术享受。就拿苏东坡来说,他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多为豪迈壮阔、雄浑一体之风格,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岗”:但就是这样一位豪放词人也不乏,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样婉约回环、小巧细腻的词句。这表明阴柔美是被中华诗词、中华文化认可的一种美,具有独特的价值。
  以柔克刚、以智取胜是中国干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的思想。而在现代中国的高速发展中,我们也始终贯彻这一理念。在与别国的交往中,中国主张和谐共赢,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别国内政,实施霸权主义。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和平交往中实现共赢、多赢。在现代化国防建设中,以肉身相搏的冷兵器时代旱已过去,如今加强国防军队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未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并不能通过强硬的霸凌或暴力解决,而要走和谐共处、以德服人的道路。所以,以柔克刚的思想从古至今一直适用,它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黑格尔曾言:“存在即合理。”我们应该摒弃偏见,以一颗博爱之心去接受、包容多元的世界: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独具特色的阴柔美,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巧妙结合具体情况,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地解决问题。如此,我们便可以大声疾呼:“少年良,则国扬!”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关注现实的时评文,也是一篇有模有样的驳论文。
  文章由央视《开学第一课》所引发的讨论人手,针对压倒性的反对娘炮”的呼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很显然,作者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有破有立有理有据。在论证中,作者先分析“娘炮论”中的审美歧视与以偏概全的问题,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而后从正面分析了“娘”所代表的阴柔美的意义价值。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学艺术到国际政治,文章取材广泛,有纵横捭阖的气概。这样,到最后提出“少年良,则国扬”的观点就显得坚实有力,水到渠成。
  (倪峰)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  河南某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2019年1月,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受此启发,该景区又面向游客推出了“寻亲通道”。一些网友认为,借门票寻亲成功率较低并有炒作之嫌。  时事鲜评  客观上看,“寻亲门票”的确存在炒作成分,但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关注此事,怎么也算得上是一种公益行为。失踪儿童是每个
近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慢慢地失去了“年味”,历史沉淀下的文化传统也逐渐被浮躁的喧嚣取代。不管是在生活层面,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年味似乎已慢慢消失。  何谓“年味”?年味其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敬意。无论是制作红白年糕、备足福橘,还是贴福字、挂春联,都是这种文化自信外化的表现,即人们挂在嘴邊的“年味”。  既然年味意义如此重大,为何其近年来
推荐人语  与同龄人相比,潘芸珂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她似乎总是游离于嘈杂和喧嚣之外,  带着诗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她看来,文学不是外在的表演,而是深切的观照。正因如此,周围喜悦也罢,愠怒也罢,烦扰也罢,琐屑也罢,她就在那里,看似不冷不热,却不离不弃。  潘芸珂的文字天然地带有女性的细腻,却又不乏一点儿超越年龄的冷静、犀利,甚至狡黠。在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看到她的自信和聪慧。写作是她的“希腊小
熏风四月到天涯,边城无处不着花。  莫谓塞外春来晚,转眼秋實满枝丫。
到了高三,愿意写记叙文的学生越来越少。原因何在?记叙文制胜在精巧的构思、具体生动的描写、真实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前两点是写作技巧方面的标准,第三点则是从选材上提出了要求。其实,大部分学生“拒绝”写记叙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那么,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选择触动心灵的素材呢?  一 有生活气息,熟悉又陌生,平凡中见新意  我们的生活是不竭的素材宝库,但我们总视而不见。脱离了现实生
母亲是家里的小女儿,生得羸弱,一小把,没骨头似的软软一团,许多人都说怕是养不活,她有一搭没一搭地竟然也活了下来。她人小,个子小,取名“细妹”。  外祖母在母亲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享年48岁。那天,母亲在水田里干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听到有人喊,告诉她,她娘走了,她就飞快地跑,瘦小的身体在田塍上摇来晃去,终于扑到娘的身上,可是那身体是冰冷的,她抱着娘的腿,眼泪在脸上哗啦啦地流,哭得身体一抖一抖的
我曾想活在枕头里。  我特别爱午休,这话写出来我自己都有点儿心虚。心虚地摸摸鼻尖,心里却无比笃定,因为平时四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里,我一般只能睡上二十分钟,有那么点儿言行不一的意思。但午休时间永远是我心里最软的棉花糖,它可以被作业或其他什么事情咬去一口,但竹签上仍会剩下丝丝缕缕,带着我喜欢的甜。  午休前二十分鐘,我一般用来写作业,好像趴下前一定要写几个字才踏实。窝在从窗户透进的光里,然后认认真真地、
徘徊、摇摆、四顾。自我平衡与权衡外物能力不足的人硬撑着,企图像优秀的管理者那样,做出一两个完美的决定。  必须要承认,需要权衡的事物远多于优秀的管理者,故凡人拼尽全力,要在矛盾中找到合适的容身之地。  我把矛盾分为两类,实用的和诗性的。实用的矛盾像雨日挤潮湿的公交车,在上面找到立足点和扶手可不容易,但又不得不去做。学生在学习与课外兴趣间权衡得失,企业在激进与保守的措施间权衡利弊,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据说在北宋时,有一个年轻人平时爱编些浅薄的顺口溜,就自命不凡以诗人自诩,将一些文人墨客不放在眼里。后来他听说朝中有一个叫欧阳修的人是文坛领袖,能诗善文。这个年轻人很不服气,他决心与欧阳修比个高低,就动身去找欧阳修。  途中,年轻人忽然产生了“作诗”的雅兴。吟咏什么呢?年輕人看到一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死树,于是吟道:“门前一枯树,两股大枝粗。”但他怎么也想不出下边的两句来,只好反复吟咏着这两句。说来也
题目  萨特说:“我们与他人关系的本质就是冲突。”而王鼎钧在《我们的功课是化学》中说:“咱们同年同月同日找一个人烟稠密的地方,结束千日防贼,百年披挂。上帝为我们造手的时候说过,你不能永远握紧拳头。”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从材料呈现的形式来看,这道作文题给出了两句名家名言,并用一个“而”字连接。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对每一句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