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參与美术活动的态度,表达真实情感,表现创造性。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目的论也十分强调“注重创造性人才和做人最基本品质的培养,强调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体现”,这与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即美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由,发展儿童的个性,注重儿童的创造”。那么,如何将“活教育”思想与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呢?
  
  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自我成长
  
  美术活动要成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首先需要创新型教师。要求幼儿在“做中学”,教师就更应当在“做中教”,不断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每一个幼儿都是艺术家”,幼儿作品是其心性初始的创造性表现,天真稚拙的形态是它的自然属性,我们应保护和发展它。不仅要将幼儿视为课程工作的中心,在课程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的课程”观,树立大目标意识,构造“活”的课程内容等。
  
  二、关注幼儿生活,寻找创造源泉
  
  陈鹤琴吸收杜威“经验教育观”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提出儿童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生养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统一、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认为现实生活即幼儿教育的本质,并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美术活动需要幼儿表现创造性,需要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撑,教师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兴趣,并据此设定相应的课题。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所设计的课题要来源于幼儿生活,高于幼儿生活,充分体现新颖性、情趣性,要能激起幼儿的共鸣,使美术活动能够与幼儿的心灵进行互动;课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给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比如小班的《给树宝宝穿衣》,中班的《鸟妈妈和它的宝宝们》,大班的《我的书屋》等等,这些课题的素材都来自于幼儿生活,深受幼儿喜欢,为幼儿表现创造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环境,展现独特个性
  
  陈鹤琴认为环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指出:凡是可以给幼儿以刺激的都是幼儿的环境,这包括一切物质及人,并且人的环境比物的环境更为重要。当前学前教育理论界也普遍认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环境包含了幼儿所处的物质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所营造出的心理环境。
  在物质环境的创设方面,陈鹤琴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物质环境创设标准必须以幼儿为本;环境材料的基本来源是要亲近自然;环境创设的基本方式是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环境,推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多样的材料工具,是幼儿充分表现的条件。教师应教会幼儿在操作中使用多种工具,感受不同工具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增添乐趣,从而创造出多样个性化作品。
  二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由的作画方式,有利于幼儿思维的激活和表现的大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幼儿树立自主表现的意识,更能使作品呈现出个性化。
  
  四、尝试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做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既然有这种强烈的本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动机去教导他。”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线条、色彩、造型、构图来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体验、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点也就在于通过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将认识和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美术教学方法从“灌输”走向“探索”,只要是能增进幼儿审美创造力,幼儿也感兴趣的方式都可以去尝试,比如在活动室内设立一个让幼儿有创造表现冲动的美术活动区;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描绘;让幼儿在游戏中去体会、去创作。如在结合重阳节开展的大班绘画活动《螃蟹乐园》中,教师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了螃蟹,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它的外形特征,知道它是横着爬的;给螃蟹开运动会,把螃蟹侧着摆,想尽办法让螃蟹快爬;当儿童进行绘画表现时,个个情绪投入,表现的场景多姿多彩,就连螃蟹这么复杂的外形,也表现的形态各异,特征鲜明。
  另外,我们发现思维敏捷的幼儿,反应快,敢想敢做,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也积极。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彻底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头脑,扩大幼儿知识面,引导幼儿欣赏多种形式的文学及音乐作品,扩展幼儿视野,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
  陈鹤琴先生创立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是系统的,体现着科学性和先进性,“活教育”体现的观念和今天的儿童观、教育观是一致的。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领域里,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有机地融合进去,必能使幼儿园美术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4。  教学目标: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解释负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2,利用学生容易理解和熟悉的相反意义的量,理解用正、负数表示的科学性;3,会正确地读、写负数;能利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4,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习正、负数,体会数学的实用性;5,结合数学史料和课件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1,理解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级中学《生物》第一册第五章的最后一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下面我从学习内容、学习者、教学目标、教与学的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一)学习内容  本节为高中《生物》第一册中第五章的最后一节,不但新概念多,如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囊胚、囊胚腔、原肠胚、原肠腔、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羊水、变态发育等,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尤其是从卵裂
日前,随着“雪龙”船艉甲板完成三道线缆和气枪的收回工作,第33次南极科考队罗斯海区域海洋地质与海洋地球物理考察作业圆满完成.在此期间,科考队首次完成罗斯海东部和罗斯冰
期刊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多媒体辅助演示的工具,而应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融入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新问题、协作讨论、解决新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信息技术作为课程,进行自身知识的整合,包括各种知识之
摘要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妨碍了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课教学 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
腐霉枯萎病(Pythium blight)是世界范围内对于草坪危害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高温高湿等天气条件下,有时能一夜之间毁灭整块果岭。这就是许多草坪总监如此惧怕腐霉枯
摘要 儿童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关键期,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通过一定手段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指法习惯、掌握并熟练键盘操作。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反复练习,培养习惯。并注意训练要规范,只有循序渐进,才能练好指法,提高打字效率,为今后的學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指法练习 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而面对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包围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只有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儿童才能逐渐形成社会性,由刚出生时的“生物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  但是,由于大多数幼儿为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小家庭中,与邻居的交往很少,他们往往容易缺乏交往能力,不会团结他人,缺少一定的同情心,不能体谅他人的感受,缺乏协作精神,尊重人的精神
恨您一辈子    收到一位在二中就读的学生的来信,从字迹可以认出是薛刚同学,他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届教的学生。且看里面写了什么:  “老师,您好!  您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老师……”  常接到学生寄来的信和贺卡,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们大多数向我表达了思念和问候之情。再看还写了什么?  “老师,您知道吗?有一件事我会恨您一辈子!”  什么事情让他恨我一辈子,我的心一阵紧缩。“您记得吗?一次我因为上课时间在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是学校提供的多种学习途径之一,由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其本人的教育资源来获取知识。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