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将之还原于生活。将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良好地结合起来,将语言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学以致用,可以促进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主要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一节公开课为例,论述了英语生活化的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其本质的目的是为应用于实践,实现在生活中交际的功能,因此,英语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把课本上的内容融与生活,实时营造语言环境,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回想以往,我们有过多少曾经把英语作为语言知识来教学,而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经历。我们把精力集中于一些语法规则的讲解、机械的操练,老师“滔滔不绝”,教得辛苦;学生“忙忙碌碌”,学得难受,大多数学生依旧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实际交流。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学的是“哑巴英语”。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课堂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那么,该怎样才能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
二、理论基础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当前事物意义的过程,而且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使英语教学回归生活。
只有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使英语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才能使学习更有亲和力,更能激发课堂学习的活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也只有这样,让语言习得源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实现语言作为交际的本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及时引导、鼓励学生把所学内容自然地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能力。
其实,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每个单元的话题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加工、重组,延伸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扩大知识面。
三、执行策略
以下以笔者上过的一节公开课: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为例。
(一)联系实际,优化课堂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新课的掌握程度。导入新课时结合好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使所学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导入的现实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吸引的学生眼球,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情境,优化新课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因此,在推进新课中,应当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平时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内容,精心预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教材内容动态生成为生活的体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感悟的机会,达到初步运用语言的目的。
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操练语言,在听、说、读、写、唱、玩的过程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联系社会,优化课内延伸
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不应是教学的终点。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决不能拘于书本,必须延伸课堂,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课程教学的内涵,达到巩固和应用的目的。适当延伸课堂,进一步创设社会化的语言环境,把课内的知识延伸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可以操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表达,又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回归生活,优化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当创新地设计英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同样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所学内容的生活化运用。定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平时,教师也可以布置涉及社会生活的调查活动、宣传活动、纪念日活动等,引导学生群策群力、人人参与、活学活用,既可以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处处皆教育,只要我们愿意发掘和利用可用资源,就能让教学融入生活,还教育以本来的生活化本质。
实践证明,将语言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用以致学、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化的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合课程的能力、教学活动的创造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并且及时深入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个体特征,勤于收集整理素,善于总结钻研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生活化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其本质的目的是为应用于实践,实现在生活中交际的功能,因此,英语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把课本上的内容融与生活,实时营造语言环境,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回想以往,我们有过多少曾经把英语作为语言知识来教学,而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经历。我们把精力集中于一些语法规则的讲解、机械的操练,老师“滔滔不绝”,教得辛苦;学生“忙忙碌碌”,学得难受,大多数学生依旧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实际交流。很多学生“高分低能”,学的是“哑巴英语”。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课堂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那么,该怎样才能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
二、理论基础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当前事物意义的过程,而且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使英语教学回归生活。
只有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使英语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才能使学习更有亲和力,更能激发课堂学习的活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也只有这样,让语言习得源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实现语言作为交际的本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及时引导、鼓励学生把所学内容自然地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能力。
其实,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每个单元的话题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加工、重组,延伸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扩大知识面。
三、执行策略
以下以笔者上过的一节公开课: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为例。
(一)联系实际,优化课堂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新课的掌握程度。导入新课时结合好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使所学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导入的现实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吸引的学生眼球,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情境,优化新课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因此,在推进新课中,应当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平时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内容,精心预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教材内容动态生成为生活的体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感悟的机会,达到初步运用语言的目的。
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操练语言,在听、说、读、写、唱、玩的过程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联系社会,优化课内延伸
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不应是教学的终点。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决不能拘于书本,必须延伸课堂,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课程教学的内涵,达到巩固和应用的目的。适当延伸课堂,进一步创设社会化的语言环境,把课内的知识延伸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可以操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表达,又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回归生活,优化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当创新地设计英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同样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所学内容的生活化运用。定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平时,教师也可以布置涉及社会生活的调查活动、宣传活动、纪念日活动等,引导学生群策群力、人人参与、活学活用,既可以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处处皆教育,只要我们愿意发掘和利用可用资源,就能让教学融入生活,还教育以本来的生活化本质。
实践证明,将语言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用以致学、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化的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合课程的能力、教学活动的创造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并且及时深入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个体特征,勤于收集整理素,善于总结钻研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生活化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