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孕鼠宫内轻度高糖环境模型,探讨宫内轻度高糖暴露及出生后高脂饮食对子鼠体质量和脂代谢的远期影响。
方法21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高糖组 (14只) 和对照组 (7只),高糖组孕鼠一次性腹腔注射20%的链脲佐菌素25 mg/kg,诱导宫内轻度高糖环境模型;对照组孕鼠以同样方法仅行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将其子鼠分为高糖环境正常饮食 (DN) 组,高糖环境高脂饮食 (DF) 组,对照正常饮食 (CN) 组,对照高脂饮食 (CF) 组。记录两组孕鼠的血糖水平和4组子鼠出生后体质量变化,测定28周龄时各组子鼠肠系膜、附睾和肾周等内脏脂肪含量以及甘油三酯 (TG) 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 水平。
结果(1) 高糖组孕鼠孕期平均血糖水平为 (16.6±3.4)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8±1.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CN组子鼠在出生时、3周龄、4周龄时的体质量分别为 (6.6±0.5) 、 (35.6±4.4) 、 (71.5±6.8) g,DN组子鼠分别为 (7.4±0.6) 、 (44.1±5.9) 、 (79.6±7.4) g,DF组子鼠分别为 (7.4±0.2) 、 (43.9±6.9) 、 (76.1±5.8) g,DN组及DF组均明显高于CN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F组子鼠分别为 (6.7±0.5) 、 (33.0±6.5) 、 (66.1±10.2) g,与C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超过4周龄以后,直至28周龄时,各组子鼠体质量增长均呈增高趋势,但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4) DN组、CF组和DF组的子鼠肾周脂肪含量分别为 (13.8±3.3) 、 (14.3±3.2) 、 (18.4±1.3) g,均明显高于CN组的 (9.7±3.5) 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F组和DF组的子鼠附睾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CN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子鼠肠系膜脂肪含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5) DN组、CF组和DF组的子鼠TG水平分别为 (0.52±0.14) 、 (0.52±0.09) 、 (0.54±0.17) mmol/L,明显高于CN组的 (0.41±0.09) mmol/L,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前3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子鼠HDL-C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宫内轻度高糖环境下,子鼠出生时和生后早期存在体质量增长过快的趋势,远期出现内脏脂肪含量增多和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出生后高脂饮食使这些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