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科中概念都是建立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上的,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可见概念的重要性。物理教学的根本是“理解”,而不是“记忆”,所以,物理学中注重概念教学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不重视概念教学,而是更关注解题教学、关注技巧教学、关注“二级规律”的教学。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还没有基本的理解,就急忙进入“习题教学”。以至于学生的练习没少做,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不得要领。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认为“教概念不如多做几道习题实惠”、“做题就是理解概念的过程,所以不必单独拿出时间学习概念”;还有些老师不知如何进行概念教学,也就只好将物理教学变成解题教学。但是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不甚了解,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物理,同样也就不可能会解真正的物理问题。
  在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能从课堂上获取到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育人”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都应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完成,将科学方法教给学生,就能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研究性学习。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
  在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不同,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理论根据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效果     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让其愿学、乐学,并很快进入角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了,几乎都是高年级语文,这就不得不经常面对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一件令人棘手的事,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诸多困惑。  困惑一:学生写作厌烦情绪严重。“我很喜欢写作文。”说这样话的学生肯定是一个不诚实的学生。据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写作文,就我所接触过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如,以往的
期刊
【摘 要】 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教学为了片面地追求学生成绩,特别是在月考、统考等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忽视了课堂的情感活动,只是一味地落实双基而不顾其他,对学生只是简单的说教,重复的机械记忆,大量的习题练习。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广大学生出现厌学症。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死气沉沉、枯燥干瘪的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扭转枯燥
期刊
【摘 要】 科学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媒体因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特点,穿针引线,深入浅出,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轻松。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运用多媒体这一方便、快捷的教学辅助手段,提高自
期刊
1 懒惰心理的表现  1.1 思想方面的懒惰。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到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
期刊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进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那么,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与做法:  1 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对学习的目的明确,
期刊
【摘 要】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课程实施探索之路上,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创新教育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我认为主要应当从激发创新兴趣意识、突出创新方法、强化创新思维训练等方面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站在
期刊
【摘 要】 教师充分应用与知识有关的生动形象场景,发挥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启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把数学的思考方法适时适度地渗透给学生;重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讲究教学策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必须借助于直观手段所展示的形象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生活展示情景,以事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扮演体会情景。创设必要的情景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求知因素;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