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研究院教学组织特色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chen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清华国学研究院为中国近现代培养造就了许多栋梁之材,同时为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开创了一种新的学风和学统,力倡中西文化的会通与兼容,强调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功创办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来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2
  谈论起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不提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从1925年成立到1929年停办,清华国学研究院仅仅存在四年,但它却以其丰硕的学术成果而备受世人瞩目,并名扬海内外,其成功之后所蕴含的颇具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有必要大力研究探讨之。
  一、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初创
  清华大学的历史源于20世纪初清政府利用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创建的游美学务处,它专门负责培养留学生赴美深造和筹建游美肄业馆。其名称先后经历了“留美预备学校”和“清华学堂”,至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其教育方针一直是培养留美预备生,故其办学方式主要是袭用美国特色。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到清华参观,面对“美国式”的校园,对其大加赞赏,并称“恰像是一个由美国移植来的大学校。”
  北京大学于1922年率先成立研究所国学门,当时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的胡适多次向当时的校长曹云祥提出建议,“中国办大学,国学是主要的”,“办研究所首先应办好国学门”,希望在清华校内也设类似研究机构,并代为其推荐教员。1925年,经外交部批准,清华学校进行改制,改制后的清华学校分为三部分,即由原来只有留美预备部扩展为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和研究院三部分,这三部分互不隶属。限于当时的财力、人力、及研究方向,研究院最终决定先设“国学门”一科,也就是后来声名赫赫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是年9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
  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组织特色
  (一)“四大导师”和“五星聚奎”的集团优势
  当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之所以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广大莘莘学子前来求学就在于它网罗了当时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最著名的莫过于被后世所称为“清华四大导师”的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此外讲师李济的加入,更是形成了“五星聚奎”的集团优势。
  国学院的导师们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对中国文化泥古不化,他们坚持的是学无中西、中西合璧的观点。王国维曾说:“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陈寅恪也说:“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外,梁启超也提倡要重视中西融合,吴宓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二)书院讲学和英国大学制的完美结合
  在国学研究院章程中提到“本院略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研究之法,注重个人自修”,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曾一度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传统书院教育提倡以自学为主,多数功课均为学生自修,教师主要发挥指导作用,并且传统书院的教育内容涉猎范围极广,更利于通才式教育的培养。
  清华国学院同时也模仿了英国大学制的特点,这主要是指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和学院住宿制。在导师制下,一名导师一般负责2到3个学生,导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列出书单,每周学生与导师见一次面,将自己一周内的学习情况向导师汇报,导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并对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学生和导师寄宿在学院内,也易于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
  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每年开学之初,各教授将公布自己所担任指导的学科范围,并对学生如何选题和研究进行指导。学生和教授交流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专长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题,开学两星期后呈报讲师进行核定,题目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变更,经核定后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为其确定一位教授作为导师,导师确定后,也不能随意改变,研究院章程规定,师生“须常川住院”,导师对学生,“应定时间,常与接洽,考询成绩,指示方法及应读书籍”,此外,研究院还设立了五个研究室,五位导师各负其责,研究室内列有各导师指导范围内的重要书籍及有关的研究资料,方便学生随时进行翻阅。
  (三)课堂演讲和专题研究的相得益彰
  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课程基本上被分为两大类,一類是分组指导、专题研究,另一类是课堂演讲。另外,又将课堂演讲按教学性质和内容分为普通演讲和专题演讲。
  普通演讲由教授自己指定,每星期2到3次,每次至少演讲一小时,内容范围极广,规定凡本院学生,必须到堂听讲。专题演讲则特别针对某些学生的研究题目而设,由导师就一定学科范围内做一至多次演讲,学员研究题目与此相关者,均须到场听受。
  普通演讲和专题演讲相结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既扩大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又提高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同时为学生留有自我修养与提升的空间,这些都为他们日后撰写学术论文,提交学术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另一个层面说,这也是将中西方教育的优长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个范例。
  三、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通过上述清华国学研究院教学组织特色,当代高等教育或许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及启示。
  1.切实做好高等教育定位:各高等院校应当根据自己教育水平与经济实力,合理确定其定位,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应当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专业建设自身的规律,切不可盲目扩张。同时,高校培养人才还应当考虑本土化,本土化也不排斥国际化,要实现两者有效地统一。清华国学研究院之所以在所处的时代中大放异彩,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正确定位,不盲目跟从社会上的西化大潮,将自己定位于国学研究,延名师,严格招考学生,潜心学问研究,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华彩篇章。   2.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传统现代相结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相应要求课程现代化,但却不是全盘西化,课程中的一些国际前沿性质的学科我们应当学习,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则应保留。引进国外优秀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应努力扩大我国优秀的课程资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针对不同课程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清华国学研究院最为后世所称道的便是开创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不惟体现在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观清华国学研究院开设的课程:古史新证、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普通语言学等课程,中学西学两相贯通,教学方法上,因各位导师皆是学贯中西的大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西结合起来也得心应手。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宏观育人理念: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功利主义思想之所以弥漫于当今高校校园各处,就在于西方价值观盲目的引进,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如果能将东西方的教育价值取向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在知识教育之外加强学生人格理想的教育,不无裨益。清华国学研究院在开办过程中始终坚持治学与做人并重,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教育,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之外的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也才能被充分释放。
  四、结束语
  清华国学研究院已然逝去,国学院所创造的神话也必然不能被复制,但四大导师所首创的中西合璧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却是永远不能被抹去的。高等教育是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责任重大,承担着培养国家建设性人才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双重任务,为此,必须妥善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高等教育也必将面临着挑战和激烈竞争。中国进行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植根于自己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传统,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中國和西方高等教育的优长相结合,构建全新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体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延复.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敦恒.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暗示教学法”是用于国外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暗示的教学理论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并根据其类型进行全方位的运用.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
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包括MC1R、MC2R、MC3R、MC4R和MC5R,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亚家族,它们均属于A类7个跨膜α螺旋G蛋白受体,是一系列小基因的产物。作为其中的家
本文以1998~2006年北京地区34个牛场29576头荷斯坦母牛的260530条前三个泌乳期的测定日记录为研究材料,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统计分析了体细胞评分(SCS)的遗传参数,与此同时统计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部门,在高职院校教学及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高职院校作为科研基地和信息资源集散地应该积极建设数据库,对特色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整合,最大限度的挖掘馆藏特色、学科优势以及地方经济文化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
【摘 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素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研究生就业工作的体会,对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D8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1  长期以来,研究生一直是香饽饽,社会竞相争抢的高级人才,素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高等教育学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收费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成本、学生及其家庭支付能力、高等教育预期净收益和政府、社会责任角度探讨了高等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大批高职院校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是第一步,后期的运行维护更加重要,只有做好平台的维护工作,才能使师生真正从网络教学平台中受益。本文从平台的定义、优点、建设平台的必要性、可能性、平台的建设过程一一展开介绍。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交互性;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1
【摘 要】 本文针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习成绩低劣的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大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控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并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低劣;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及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析,阐述如何增强教学实效性问题。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