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学常规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常规,通常指的是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等环节。也正是这些环节,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也许也正因为是“常态”,太过熟悉而致于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我们忽略,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常态”,又何来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事实上,也惟有让这些“常态”真正地规范、正常,“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等等, 才有抓手,才有落脚的地方,也才有实际的意义。
  明确要求
  从教育学的观点讲,只有知才有行。所以要让老师们做实常规,就必须把常规的要求公之于众、熟记于胸。常规的制定至少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要根据实际制定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学常规。二是要杜绝教学常规的表面化、粗线条。其实,教学常规中的诸环节,绝不是花架子,要一点一滴去做。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这节课“教什么?”二是“怎么教?”,三是“为什么这么教?”“怎么教”及“为什么要这样教”就是集体备课的重头戏。也就是说我们重点要聊的是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这可以说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我们把管的常规归纳为“六个一”模式,即一周一次超周备课备、一周一次学科组教研活动、一周一次教研组集体研讨备课、一周一次课例研讨反思活动、一月一次教学常规自查与检查、一月一次校本培训。
  有效控制
  滴水能穿石,靠的是一个“恒”字,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而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风两日雨,虎头蛇尾。对待执行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是坚持周抽查不动摇;二是坚持常规月查不动摇;三是坚持思想引领不动摇,提出作为教师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1、抽查课堂,破解课堂教学日常管理难题
  备课、课前准备、候课、上课、作业布置等,这一系列工作构成了完整的课堂教学常规流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日常管理,我们认为听课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佳途径,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但是,听随堂课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全面实施,因此,我校在听随堂课的基础上,以抽查课堂的方式,对课堂教学展开调查,以百分之百的覆盖面,收集课堂信息,认清现状,找到问题,及时调整。
  2、听评课,探寻学科教学规律
  从学科教学出发,研读教材,研究学生,探寻学科教学规律,开展专题研究课活动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每个环节都要将“研究”二字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一是每个教研组每学期有一位教师上一节校级研究课;二是其余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教研组公开课,以同题会课和同一单元系列课为主,促进教师对某一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某一单元的系统解读;三是课题研究课,每个课题组根据研究专题每组至少上五到六节研究课。
  听评课的过程也是检查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比如,在学生独立作业时观察其作业过程,看他们是否已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听课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执教者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也了解了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状态,这也是评课的重要内容。另外,我们在“三课型”达标活动中提出的分项研究、重点突破,高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把落实课程目标放在首位的思想等都是在听评课过程中的收获。
  3、课堂文化引领,将落实进行到底
  课堂文化具有引导、规范的功能,我们期待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可以量身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文化。期望学生优秀,就要倡导“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的课堂文化。在课堂文化的引领下,教学管理要根据教学规律来落实教学常规,要按不同的要求细化,然后落实到教师,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落实到细节,将落实进行到底。
  综上所述,常规能否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检查人员的自身素质与工作态度,为了保证检查的有效性,我们对检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必须是业务骨干;二实施动态管理,随时调整不能履行职责的检查人员;三实施目标管理,检查内容具体到人,每次月查都要撰写分析报告,成绩、问题具体到人,并跟踪检查,区检查结果直接与项目检查人员的综合考核挂钩。从而保证常规检查的有效性。
  真诚反馈
  抓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旨在更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管”的结果必须反馈到“教”与“学”,而且要快、要及时。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集体反馈;二是当面交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尊重才有创新。在常规管理中,我们最为普遍的是用制度进行管理,因为制度可以避开人为因素。但是,假如我们一味的要求严格,一味的强调死板,势必会把我们的教师“管死”,教师们就会变得谨小慎微,创造思维、教学个性等就会被封杀。这可能还不是最坏的后果,一旦出现教师的抵触情绪,恐怕我们的制度在实行的时候就很难达到目的。所以我们更多地提倡面对面地交流,在交流中领导者不要把自己的认识、观点强加给老师,要从尊重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跟踪指导
  老师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不是一次会议、一次谈话可能改变的,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提醒、强化。跟踪指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跟踪”二字上,即对教师的个别指导,要把被指导教师 “盯住”,采取问题“逐一解决式”,使其循序提高。所以,每次指导都要求被指导教师要明确指导意见,使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按要求改进,下月指导时根据改进程度,再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有效的,对规范教师的课堂教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这就要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浓烈
现代体育教学要创造风格、培养个性,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因此,现代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倡导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个性化教学涵义  个性化教学,即尊重教学主体和客体个性,关注主客体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依据此,本文认为个性化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
日出是美的、白雪是美的,苍穹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阳春白雪是美的,西方高挑身材、浓眉大眼的美人是美的,东方古典、雅致的美人也是美的;怎样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丽的事物其实就是存在生活当中的,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生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因此,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当然,与具体的结果性目标(如学会某种运算、能解某种方程、知道某个命题……)不同,过程性目标好象有点“看不见,摸不着”,短期内难以看出其成效,难以操作和评价,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过程的实施存在一些疑虑,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关注不够,但观近几年实施新课改以来的中
近期,启正中学契合下城区“青春期教育立体化实践模型的探究”课例观摩活动开展了青春期教育立体化实践系列活动,如给家长作讲座、给学生作讲座、进行课例分析、问卷调查、互动交流、青春期生理课、青春知识宣传、艾滋知识宣传等青春期教育专题活动。    家校携手,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孩子是个生命主体,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是每个教育者都不可忽视的,家长是孩子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者,然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
消光起伏频谱法是一种新的测量两相流系统中颗粒粒径分布和浓度的方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实时、在线测量。采用二阶低通滤波器对起伏的透射率信号分析,得到消光起伏频谱实验数据,并利用改进的Chahine循环方法计算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浓度信息。重点讨论高浓度情况,包括对特征函数频率响应的修正和对其阶高修正两个方面,得到修正参量并运用到反演算法中从而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通过高浓度修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