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o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到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当然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把课上好。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以前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而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与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中国德育杂志社社长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学生就很容易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他们就喜欢与老师有关的一切事情。数学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感染力。
  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是教师内在多种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是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能力、性情等全方位的修养。一方面,它以一种无声的语言感召学生,如教师所展现出对学生的善良和慈爱、信任和宽容,以及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都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另一方面,它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外化于教学和生活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如教师人格感染力所展现的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快速、敏捷的反映,对问题精辟的分析,会使学生仰慕、崇拜,产生“见贤思齐”的影响,增强内驱力,实现潜在智能向现实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转化。他们会像老师一样追求宽广的知识面,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会由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数学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多些“尊重、信任和理解”,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也要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内课外参与式,让数学增添色彩。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孩子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往往会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护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挖掘课程教材的兴趣点,寻找出学生爱学、想学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果。生活中的许多材料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如用过的车票、超市售货单据、银行存取单据等,还有我们每天阅读的报刊,也是一个丰富的数学资源库;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各种打折、赠送等的促销广告,各种商标、图形,等等,比比皆是。可以用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补充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如教学“销售中的盈亏”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准备好实物标上价格并打折现场模拟出售,探讨盈亏情况。这种生活的场景,学生熟悉而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像是生活中的玩,实质是数学中的学。学生们十分感兴趣,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一个充满生活氛围的数学课堂,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细胞的生长,因此,可以把生活的现场或片段剪辑用于教学中。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从而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初中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创设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操作、交流,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还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例如:我在讲不等关系时,用多媒体出示商品画面,如:手机、电视、冰箱、电脑、电话等,说明规则(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看老师出示的商品,猜商品的价格,时间一分钟,谁在一分钟之内猜出商品多,谁就获胜,男先女后)。再比如:出示一部手机,请学生猜价格。“高了”指所猜价格大于手机价格,“低了”指所猜价格小于手机价格。只有1460元,才和这部手机价格相等。通过游戏,大家也发现了相等是一种特殊情况,而不等是一种一般情况,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研究这些不等关系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变化规律。所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从生活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律。教师要让学生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用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不远,就在身边;数学就是生活中的事理;我们可以应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因此,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就必须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持之以恒者,才能沐浴胜利的光辉。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上四点,才能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和避免体育安全事故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以供体育界同仁参考、借鉴。  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身体练习,是人的机体直接参与运动的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伴随着走、跑、跳、滚翻等身体活动,还有各种激烈的对抗练习,活泼好动的孩子进行室外活动,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破皮流血、伤筋动骨。对活动中的事故,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不必谈虎
摘 要: 情境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形象创设氛围,将教学内容和情境高度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对情境教学的生活性、形象性、问题性、实践性、情感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生活性 形象性 问题性 实践性 情感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当是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以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多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适应新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背上不轻的思想包袱,文章全篇空话废话比较多,作文模式化功利化。究其根源,学生作文动机不正,为完成任务而作文。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在作文教学训练中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鉴于此,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深入生活,重视实践  荀子曾说:“不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养成愿意表达、乐于表达的习惯,进而表达出自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写作就是洪水猛兽来袭,让人惊慌失措却无路可逃。不少学生写作时生搬硬套、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路上捡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的状况,即使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一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掌握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
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还未完全从游戏的环境中转换过来,对学校生活充满新奇与希望。遇到问题时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对于问题的思考流于表面,然而他们个性冲动,喜爱表现,思维活跃,表达欲望强烈,喜欢交流的同时也显示出思考缺乏深度,语言缺乏逻辑性,往往以“字、词”的形式出现,难以成句。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辞不达意的现象。有限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也使得孩子的书面词汇极度匮乏,表达过于口语化是常见现象,
摘 要: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基本和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重要工具,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谈谈向量在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向量 解题 应用    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大量实际问题及科学技术问题中,诸如位移、力、速度等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只有引入向量才能准确地表示它们,因此,向量的引入是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向量作为一种表示有多个因素的量,
数学倾听是一种数学思维过程与信息加工过程,它与数学记忆、思考、操作、联想、想象、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紧密相关,共同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方法的掌握和思想的领悟等任务。数学倾听是听者与说者双方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会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事实、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能得到丰富与发展。那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呢?  一、专项训练策略:在整体发展中提高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