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绘本,爱上阅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图紧密搭配而构成了儿童读物,是国际公认最适合幼儿、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本文通过低年级绘本教学指导策略:听读绘本,激发阅读兴趣;品读绘本,感悟内涵;模仿运用,放飞想象;表演体验,展现魅力这几方面对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绘本阅读低年级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5万字;其中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是5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可见,阅读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大,对于篇幅长的文章或者是纯文字的文本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并为孩子挑选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慢慢培养阅读的兴趣。在我平时带领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绘本,深深地被其吸引了,于是,我尝试着把绘本的阅读带到低年级的课堂上来。
  绘本的英文(Picture Books)也叫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绘本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三十二页或四十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绘本形式有趣,符合儿童的认知的特点,所以深受儿童喜爱。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曾经说过:“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了底子再读的。如今我们没有足够的打精神底子的书。中国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童年时期对绘本的阅读。绘本是孩子阅读的启蒙。”绘本也被誉为“最适合幼儿读的图书”。
  在低年级进行绘本导读,共同读方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指导策略。
  一、 听读绘本,激发阅读兴趣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阐述道:“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反,大人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绘本教学中,身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例如《大卫,不可以》 讲了一个经常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淘气小孩大卫,每天面对着妈妈的“不可以,大卫!”的大声呵斥。有一次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碎了,大卫被罚站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下了眼泪。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当我用情地读“大卫乖……我爱你!”时,孩子们都被温暖话语感动了,很多孩子都仿佛听到了妈妈呵护着自己。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每个孩子都经历了大卫的淘气,都扮演过或者还扮演着大卫天真无邪,随心所欲的角色: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丁当乱响……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喊着:“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每个孩子像大卫一样,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都受到妈妈的惩罚,但是,在惩罚的背后,却总是流露着妈妈对孩子深沉的爱。“大卫……乖,我爱你。”一句温暖的话语,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绘本中两个人物情感,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孩子和妈妈之间情感的表达。
  再如:当我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朗读《外公》的时候,孩子们的情感也被我的朗读受到了感染,由开始跟外公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到故事结尾“外公的绿沙发上空了”意味着外公永远离开我了,那种沉重,悲伤的心情表露出来了,有些孩子还闪着泪花。再如非常幽默的《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阅读中,我用夸张的语言,加上班上男孩子活泼的演绎绘本中的主人公角色——英男——一个被尿憋急了的小男孩的情境,孩子们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了主题。
  二、品读绘本,感悟内涵
  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雄隼在《绘本之力》中说:“绘本实在是神奇的东西。从零岁到一百岁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即使小小的,或薄薄一本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极为深广。只要看过一次,就会一直留在记忆中,如果被偶然想起,就会使人心神摇荡。”绘本的主题特别多:有关于生命的,有关于人生的,有关于亲情的,有关于战争的,有关于自然的,有关于环保的……其中,还有两大主题也是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爱情和死亡,尤其是后者,对孩子来说,既是让他们恐惧又是要他们学会面对的话题。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这种教育不好用科学来训导,科学指挥提供冷冰冰的答案,而文学的温暖才是关注精神发育,滋润心灵的成长
  在我跟孩子朗读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有很多关于死亡话题的绘本故事。例如《獾的礼物》《外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的天使》《小鲁的池塘》……这些都是文字优美,故事感人,意境幽深的作品,直面生命的存在与消失,可以让那个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发出对死亡,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我曾经带全班孩子阅读了美国绘本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的《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字简单,寓意深刻。书的扉页上写着:“我从哪里来?我回去哪里?为什么要活着?死是怎么回事?一片叶子回答孩子所有有關生命的疑问。”“是的,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生命会再回来。”叶子所经历的四季,就如同我们天真活泼的童年,激情澎湃的青年,成熟稳重的中年以及从容淡定的老年。同样,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也会不同。“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这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这是为了秋天变得五彩缤纷。这是为了看到四季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原来活着就是这样简单而有意义,这样快乐而有梦想和追求。”这片叫“弗雷迪”的叶子的故事让那个我的孩子们回味无穷。
  三、模仿运用,放飞想象
  绘本适用于低年级的孩子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数老师只停留在阅读的层面,认为这只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其实不然,绘本的功能远不止阅读。它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元素。绘本文字的排列,潜在的节奏,细节,留白,阅读的方向等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玩味。其中到处包含着“写”的元素。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绘本“写”的元素。创造性地进行写话训练,使阅读和写话互为表里,既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丰富了绘本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新课程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我把写话教学融入到绘本教学中,找准模仿点,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让孩子善写,乐写。
  如绘本《逃家的小兔》,整个故事都是用简单同一的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我引导孩子反复阅读,品味,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变成什么来追小兔子回家呢?”看着绘本里各幅灵动的画面,孩子们也徜徉在自己的想象图画里面:
  如果你变成小船,我就变成港湾,等你累了,就回到我的怀抱里休息。
  如果你变成蜜蜂,我就变成鲜花,让你从我的身上酿造出香甜的花蜜。
  如果你变成鱼儿,我就变成海洋,让你在我的怀抱里遨游。
  如果你变成蝴蝶,我就变成花园,让你每天都在我的怀抱里翩翩起舞。
  在《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仿写中,孩子们的思绪更是漫天飞舞。孩子们把西瓜说成“在绿色王国里做出的皮球”,把火龙果说成“天上飞来的红色大火球”,把香蕉说成“月亮姐姐送来的金色小船”把桃子说成“在天庭里最高级的贡品”……这样的语言模仿表达,孩子们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完成。
  不同的绘本,蕴藏着不同的语言特色,我们依据故事的特点,开展各种有创意的活动,可以让绘本教学活动更丰富,更润泽。
  四、表演体验,展现魅力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指出:“在整班的绘本讲述中,最有效的就是表演倾向的阅读模式。”就拿让孩子笑得前仰后合的《母鸡萝丝去散步》来说吧,母鸡萝丝悠然自得地去散步了。兜了好大一个圈,它又悠然自得地回来了。可这位乡下大姐却完全不知道,它身后已经闹翻天了——她的身后跟着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原著只有寥寥的几个字,说明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至于狐狸,绘本里没有用文字来描绘,全在画面中。所以,第一遍讲述的时候,我一边为孩子们翻阅图画,一边按照原文简单讲述。进行了第二遍讲述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讲述人就是那只随意散步的母鸡,永远半闭着眼睛,永远不紧不慢的,慢悠悠讲述自己——母鸡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所有的听众就是那只狐狸,身形表情丰富的狐狸,一会儿甩到天上,一会儿一个倒栽葱,狡猾贪婪……教室里几十只“狐狸”用他们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语言,告诉你他们读懂的内容。这样的表演,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情趣。
  对于孩子们来说,绘本就像一座可以行走的花园,伴随着他们欢乐的童年。儿童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彭懿著 接力出版社
  (3)《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接力出版社
  (4)《幸福的种子》松居直著 明天出版社
  (5)《绘本之力》河合雄隼 松居直 柳田邦男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行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实训任务,并负有指导责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在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做合一”的目的。并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行为导向任务驱动养殖专业技能实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末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动了经济全方位的发展
【摘 要】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教育也接着这股东风,蓬勃发展着。中职教育的办学目标一个是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人才,一个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做好这门专业的学习,加强未来的就业指导,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创业教育 财经专业课 网络平台  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教育也接着这股东风,蓬勃发展着。中职教育的办学目标一个是为高等职业
摘要:本文从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出发,归纳总结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以及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加深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朗读意义教学方法重点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快速阅读与答题技巧的训练。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曾说:“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那么,语文课文的朗读究竟有何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十二规划重点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GD12012555。  课题负责人:徐朋 课题主研者:程颖周林卫    通过教师和学员一起对通过教师对重点技术,综合应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深入讲解和讨论来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
当今语文教学,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欣赏之余,越来越有些惶或,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语文究竟应怎样教呢?笔者曾观摩过好多示范课,课上执教老师动用了各种先进设施,什么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是好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间不乏先进的经验,但回味之余,似乎又欠缺点什么。不少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局限于层层讲解、分析,讨论也不过是围绕问题,环环相扣;于是,教师问
【摘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就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摒弃历史课堂教学的浮华,维持历史课堂的本真,追寻高效、真实、朴实的历史课堂教学,作出了探索。  【关键词】历史本真高效课堂真实朴实  《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显然具有“新写实小说”的共性;譬如,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关注平庸的世俗化“现实”,注重写普通人(“小人物”)日常琐碎生活,在这种生活中的烦恼、欲望。表现他们的生存的艰难,个人的孤独无助,并采用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客观”的叙述方式,①这些也是池莉、刘恒等作家共同的写作视角。  方方在《风景》中对于城市底层卑微、残酷生存状况的表现,比起另一些“新写实”作品来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优化和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Z11042509。  课题负责人:黄松  课题主研者:黄松吴应艳余鹏唐林茂刘祥    本课题通过研究实验和采用各种有效方略,学生己形成初级的数学认知结构,为更加完善数学认知结构,要充分发挥知识的整体结构功能,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数学思想
【摘要】充分利用地方史志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黔东南州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注重结论,较少深入分析原因,很少叙述生动的史实,教材趣味性不高。同时教材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本文就笔者在近两年的地方史教育研究中对地
去年,我参加了区联片教研活动,听了两堂作文课,感受很深,尤其是谈玲萍老师的作文课(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看图作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语文老师,也上作文课,但相比之下,实在汗颜。我们知道学生写作文难,老师辅导也难,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写作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听了谈老师的作文课,觉得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  1、课堂设计巧妙,激发了学生写作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