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之有效评价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评价,也是许多一线教师烦恼的问题。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语言、形式、对象等几方面,对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 有效 评价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地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使其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激励学生热爱英语、积极学习,不断实践,为进入更高一级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 小学英语课堂之评价语言要丰富化
  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成为课堂的催化剂,使课堂教学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它又是课堂教学中的调和剂,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单一、机械化的评价语言只会使学生厌倦、乏味。
  如:在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位女生看着教师出示的单词图片说:“apple!”,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教师马上向她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Good,Good,very good!”及拍掌声。老师换一张图片,一位男生看图片说:“banana!” 教师即刻向她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 课堂上又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Good,Good,very good!”及拍掌声。这样的评价一节课上出现了十几次。不同的是再后来,即便被指名的学生回答一般甚至不准确,其他同学也不加思索的“Good,Good,very good!”……
  这种现象,教师们并不陌生。开始时,学生们兴趣勃勃,但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他们的声音由高到低,掌声也渐渐稀落。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千篇一律、机械的语言及表扬方式感到乏味、开始厌倦,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消失了,被评价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表扬的喜悦了。
  因此,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机械化,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注重创新,让学生想听,爱听,听有所得。
  如:在教《Ben’s birthday》时,教师问:“If today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mother?”学生分别回答:“I want to say:Mum,Happy birthday to you! / Mum,I want to give you a present. / I want to help you./ I want to wash your feet for you. / Mum,I love you.”老师看似不经意的随机评价:“Thank you!/ Good girl!/ My dear!/ I agree with you…”学生听了会感觉很自信,不经意间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放松了心情,为下一步的英语教学创设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 well done/good/great/wonderful /clever boy/clever girl等较常用的鼓励性语言,往往在教师不经意的表达和评价中会改变学生的听课情况。特别是一些对英语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热情、真诚地用到评价语言就会使原来似乎乏味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眼中获得积极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明显增加。
  (二) 小学英语课堂之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课堂评价仅靠单一的语言或是单一的形式是不够的,要根据学习内容采取多种评价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如:在五年级的语篇教学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1、2、3、4,4个小组,从课开始时只要各组有学生答对问题就在黑板上给该小组加一颗★的形式。因为班级人数多,老师又要照顾全体,一节课下来,似乎老师总是在忙于画“★”,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给他们组画了多少 “★”上,弱化了语言交际的连贯性、真实性,单一的形式没有能很好地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小组活动控制不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低。老师除了安排好小组活动的角色,比如谁是做记录的,谁提问,内容与顺序的安排等,评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以上案例中分小组后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状况呢?笔者根据课堂观察发现:
  1、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中需要受到各种刺激才能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只有单一的画“★”的方式还不能持续地吸引、保持他们的兴趣。
  2、评价方式及内容脱离了学习内容。为了活跃课堂,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但竞赛结果一般是星星、红旗等数量的体现,只能体现学生参与或回答对问题的次数,与英语学习内容关联甚少
  3、评价重量化而忽视了英语环境的创设。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个小组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否定一组的同学在学习任务中的参与。以量化的方式等呈现活动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僵化、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因为数量或得分多少怀疑、质疑教师的不公平,违背了我们评价的初衷。
  因此不宜脱离英语环境过于依赖量化评价教学。建议教师在小组竞赛活动中,进行评价时注意:
  1、评价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大多喜欢趣味化的东西,比如老师们让小组回答正确的同学为自己的画加一笔的评价活动,有画笑脸的,画树的,画花,漫画人物以及贴拼图等等。
  2、评价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
  学习人物时用人物命名。如:牛津小学英语的Nancy/Jim/Yang Ling/ Su Hai等;学习水果时按水果名称分组并画该水果奖励;学习交通方式用交通方式分组,看谁跑的快等等。
  3、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形式
  使用英、美方式既是评价促进学生,又是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如万圣节、圣诞节单词的拼写,再比如低年级用争得a-z 的方式可以复习字母等等。
  4、评价方法力求丰富多样
  同一小组评价方式无论多有趣,如果使用时间过程太长,或过于频繁,学生都会厌烦。所以教师应不断变换评价方式。今天爬楼梯,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让学生用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快感,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三) 小学英语课堂之评价对象要个性化
  由于性别、年龄、性格、家庭环境的不同,孩子的学习英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也要注意因材施教。笔者从教20多年,接触过性格各异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成绩中等、活泼好动、却很要面子的;二是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是反应比较慢,以致学习成绩滞后者;三是学习认真、听从老师教导、成绩优秀者。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就必须要抓住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性格才能对症下药。
  1、对待“要面子”的学生——表扬为主,给他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
  这类学生对学习大多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情用事,对喜欢的老师,喜欢学的内容,他们会眼睛发亮,手舞足蹈,全身心投入,但却不持久、易受挫。记得教过的一个学生张某,他成绩不错但就是调皮,上课时不认真,总爱做小动作,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开始笔者总是批评他,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是当时效果不错,流眼泪、作保证,一会就忘了。看到他那样笔者也懒得去理他了,慢慢他变更得不认真了,上课不听,成绩下降。过了两个星期,笔者发现越是不理他,他越是想引起笔者的注意,小动作越多,于是笔者开始在课堂上表扬他,做游戏时多点他上台表演,尽量发掘他的优点来称赞他,比如他读课文流利,让他领读,总说他的发音准确,书读得流利,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笔者了,继而纪律进步了,成绩也好多了。每次上课笔者都喜欢提问他,给他:“very good, excellent, super”等评语,让他当组长检查同学背书。他变得非常积极,也越来越自信了,最后还成了班上的English Star(英语之星)。
  2、对待自卑学生——特别关爱,为他铺设“体验成功”之路
  有些孩子从小由于单亲家庭、性格内向、上学早等种种原因,不太和同学交流,羞于开口说英语,这些孩子上课遵守纪律、不喜欢举手发言,成绩一般,很容易被老师忽略,到了高年级就会变得沉默,不说话,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变得很自卑。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要多给机会,多鼓励。比如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也可以在小组里实现了。笔者的做法是:先让这类同学跟水平较差的同学为一组,然后让他当小组长,再给小组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组内进行评价,选出一名代表发言,也就是尽量把机会给与该学生,让他担负重任,这时老师要抓住机会,个别辅导他,让他能自信地站出来发言,老师对他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如果表现好的话就鼓励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如果表现一般的话,就由老师对他进行评价:Very good! But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很好,但下次你可以回答得更好!)坚持下来,这样的孩子进步会很快。
  3、对待学习认真者——发挥优势,促他成为班级英语学习的“领军人”
  学习认真的学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习的带动者和领头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注意他们,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成为后进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的发言,尽量让别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学到评价语,也能让学生发掘别人的闪光点,并以此来学习。记得有一次,笔者在教学“Whose gloves?”这部分内容时,最后的一个活动是,一个学生描述他自己的好朋友,然后让其他学生猜那是谁。一个学生说:”My friend is short and thin. He has short hair and big ears. He is in blue.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通过这么详细的描述,有学生很容易就猜了出来,接着笔者就叫学生来评价他说得怎么样,学生都议论纷纷:Great! / Very good! 他的英语说得暨快又流利,可以看出他前晚预习得很好!他把以前学过的单词都用上了,因此给他“Wonderful!”
  总之,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压抑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和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本文就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一、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德育工作缓慢发展,归纳起来,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只注重形式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式主要为在课堂形式上的“灌”,把德育的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因此,溶情感、趣味、知识于一堂的语文课最受学生欢迎。这样的课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容易打破课堂上的“沉寂”,催发学生的“七情六欲”,使他们在津津有味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得到美的熏陶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最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 我一直认为“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就会感到很轻松,而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就成了老师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我从教以来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  首先教师仪表要端庄,对学生和蔼可亲,如果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是学生良好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方式将对学
关键词:探究式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探究能力点拨 素质教育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式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引题调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蕴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育从几千年发展到今天,才逐渐摸索出了用开放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运用这些开放的方法势在必行。  “开放”是课堂的开放,“开放”是指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与“聚合”并存。而“聚合”是课堂目标的实现,是指学生的收敛思维。我所说“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正常“聚合”条件为前提的。“海阔凭鱼跃”说明了课堂教学的“聚合”与“开放”之间的关系。“鱼跃”是“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