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文 全诗菡 蔡乙彪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sou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博文 全詩菡 蔡乙彪
其他文献
怀集地处粤西北山区,是广东省肇庆市的人口、面积、资源大县。近年来,怀集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县经济实现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005年,怀集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2005年综合增长率为33.81%,在全省67个县(市)的排名从上年的37位攀升到第14位,位于肇庆市各县(市)第1位;上划省“四税”增长率为
摘 要:以高三选修物理一轮复习中某次力学测试卷讲评课为例,呈现一道“板块模型”选择题的教学过程,探讨物理讲评课如何走出误区、优化策略、以少胜多,竭力达成既“活化知识方法”又“催生能力素养”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讲评课;优化策略;以少胜多;双重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1-0039-4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存在以下突出误区:(1)缺
摘 要:很多高中物理知识需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修正,如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导致小灯泡电阻不是定值,电源输出电压不是定值等。文章围绕这两个变化展开讨论,以期在分析、总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灯泡;伏安特征曲线(I-U曲线);工作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5-0061-5  1 背 景  在高中物理《恒定电
摘 要:传统的高三物理教学,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能够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整合探究问题,灵活运用联系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将看似孤立的知识、规律,逐步升华为全面系统的物理观念,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探究;高三物理;核心素养  传统高三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精致”的应试教育掩盖学生素养提升的现象。过分强调知识网络的建构,一味追求特殊规律的总结
【摘 要】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不少学生临帖时能够做到拷贝不走样,可一旦脱离了字帖,练习字帖中没有的字时,就会出现笔体走样、字迹不美观。即使花费很多时间练习,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生书法临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小学书法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书法;临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
【关键词】书法教育;书法特色学校;书法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06-03  一、充分认识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汉字和以汉字为载
书法是最中国的符号,古老而独特。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国家强调了书法育人的意义,有更多的孩子和成人喜欢书法,学校、社会、家庭有更多的人在练字,学书法。其实,书法并不是练练字那么简单,她的背后有很多的历史、哲学和美学等学问,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形成有更大的影响。  书法是文化。她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沉雄博大、方正深邃、粗犷刚正、潇洒自如的民族性格,都能从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
汉字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汉字书写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写一手好字,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文化。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学习书法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中国艺术的多种特质在书法中有最生动鲜活的体现。书法是筋、骨、血、肉、神兼备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品格。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对继承和弘扬优
【摘 要】书法教育在职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学会写字,把字写好;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提升人文素养,让感悟汉字的魅力以及汉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学经典,丰富的人文哲思;它可以促进修身养性,锤炼意志,培养品格,训练耐心和恒心;它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对民族语言文字艺术的认同,增加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
沈子善(1899-1969),又名沈六峰,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曾任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主席。  沈子善先生祖籍江苏六合,世居南京。曾祖与祖父有功名,做过官,父亲还设过塾馆。家藏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与名人字画之丰厚,远近闻名。他从小耳濡目染,喜读书,爱写毛笔字。父母对他管教极严,除必读书籍和背诵诗文外,每日临池不辍。  沈子善先生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