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互动式合作阅读教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所構成的互动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对“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这一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即互动式阅读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本文简要谈谈互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创造宽松互动氛围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互动创造宽松的空间。如在教学巧妙地组织辩论活动。在辩论中,学生踊跃参与,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体会了人物的形象。最后请学生任意发挥想象,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全面看问题这个道理。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同时既融语言内化、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炉,也使学生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互动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动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互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要创造宽松互动氛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中的生生互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我为中心”的传承式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建者。
  (一)阅读期待,创设解决问题的互动情境
  互动,既然是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我们必须使学生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学,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甚至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使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则是我们深人教学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课文,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二)抓住问题,创设学生争论的互动情境
  一些教师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打乱自己的原定教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把握学习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善于把一个人的问题转化成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时抓住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
  三、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所谓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部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我们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无非存在着两个方面,即而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注重教师教的方面及其诸因素的关系,课堂教学没有从“人的发展”这种根本的出发点着手,而我们也习惯了关注教师的“动”,对学生“动”的关注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长篇阔论,滔滔不绝的讲,不厌其烦的分析以致肢解课文,学生就像是呆滞的机器,只能默默聆听,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现教学中的生生互动
  所谓的“生生互动”就是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烈的讨论,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那么就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拓和思考。
  而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师生互动,而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近乎是孤立的个体,这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就在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呢?
  首先,让学生在竞争中进行互动,因为学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竞争不可避免,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伴随着竞争,而且在适度的情况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中,以小组比,评比等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等。
  其次,就是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互动,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是现代社会中需要的一种能力,换而言之,就是合作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小组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利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这样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统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并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并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必须有效的组织起生与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互动的方法很多。互动式课堂教学必须显现其真正的意义,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揣摩,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作为表演的舞台,而使其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场所。
其他文献
目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10μm的颗粒物)可分为三类:粗颗粒物(PM2.5-10)、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0.1)。其中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吸附更多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的物质,并可到达各级细支气管并沉积于肺泡,因而较粗颗粒物对人体具有更大的毒性[1-2]。下呼吸道感染(
第一部分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建模成功的鉴定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   方法:  
摘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
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建议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如何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活动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实现完美的融合?下面,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一、趣味引课题,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外部力量。  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导入”是关键,
沐浴在新课标改革的春风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应当从培育和呵护生命出发,充分赋予学生自由,给予学生主动权,使教育和生命回归到同一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改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进行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全面的彻底的系统的革新,创建一种新型课堂。新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人,“教室”向 “学室”转变,“教师”向“先生”转变,“教案”向“学案”转变,“教学”向“学教”转变,“教本”向“文本”转变,“讲台”向“展台”转变,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享受课堂生活。  关键词:创新;课堂;学生  对于学校怎样来定性,钟启泉教授在《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改的实效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