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读”领风骚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朗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文本,从朗读中学会发现。
  【关键词】朗读 阅读教学 理解 体验 入情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5-0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今,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忽视朗读训练。然而,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令我醍醐灌顶,窦老师不着一字分析,而是以朗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文本,从朗读中学会发现。对比之下,才发现自己对教学中的朗读认识是多么肤浅,训练是多么不到位。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我对阅读教学“读”领风骚,有所体验和感悟,现在和各位同仁们分享我的收获。
  一、变换形式 愉快读
  原来在教学中,为了既能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课文,我往往采用单一的齐读形式。结果,学生对朗读越来越不重视,越来越不感兴趣,在家朗读不开口,不出声,课堂朗读没精打采,滥竽充数,一篇课文学完了,依然有些学生读不通顺,读不流利,更不用说语文教学中常说的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必须变换朗读形式,让学生喜欢上朗读,在愉快的心情中主动去读。我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齐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分段接力读等。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的是分段接力读。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指挥用不同的形式朗读,时而齐读,时而个人读,时而分组读,时而引读,时而老师范读,一篇课文就在这多种朗读形式中完成。这样进行朗读,学生不得不认真听读,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加上老师的参与,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其次学生喜欢的就是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朗读能手”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学生在竞赛式朗读中特别喜欢找茬,哪儿读错了,在哪回读了,是否读出感情?不服输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朗读训练中。变换形式,使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总能看到学生愉快投入地读,越读越有感情。
  二、咬文嚼字 理解读
  学生在窦老师的引领下,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咬文嚼字中有滋有味地读。通过朗读的方式,不仅训练了这样文本的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朗读理解内容,通过朗读发现人生。即朗读就是理解,读出“书艺”味道;朗读更是发现:读出“书魂”味道。
  三、创设情境 入情读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在想象中指导学生入情地朗读,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1.借助音乐。
  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借助表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特别是一些文艺性较强的童话,文中角色感人的语言,只能通过朗读,才能把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在教学中我努力启发学生具有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感情,甚至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从而取得教师条分缕析细致讲解也难以收到的效果。
  3.借助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
  总之,在朗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能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用自己情真意切的朗读去描绘她,表现她,而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其语言表现效果是很有效的。
  四、尊重体验 个性读
  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朗读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读自悟,从而产生有个性、有价值、多元并存的感悟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体验作品情境,珍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
  我的耳边还在回荡着洪教头“来!来!来!”的声音。(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学生在窦老师的引领下,走进文本,深入体验,透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我们似乎看到了脱衣热身的洪教头、急不可耐的洪教头、狂妄自大的洪教头、急于炫耀的洪教头……
  从他们的朗读中不难看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个性的感受在张扬,这是智慧的火花在迸发!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最美。“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它根植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土壤里,绽开了反复诵读、切已体察、情境创设、移情体验之花,结出了融通智慧、放飞灵性、突显真情、张扬个性等一串串令人惊喜的果子。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说到底就是培养语感。”“把课文读好了就无需讲解。”所以,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吧!让学生动口动心地读,读出语文的美,读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让我们阅读教学“语”味更浓,“读”领风骚。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尝试推进“德心一体、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在德心相融的理想境界下,通过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机制、学生活动平台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动管理、自主实践、自我发展,让学生成为学校中真正的自主发展者。  【关键词】德心一体 自主发展 实践 反思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教重点自筹课题《“德心一体、自主发展”的支持系统的研究》,立项编号B-b/2011/02/22
【摘要】提到“课堂练习”,在我们语文老师的印象中这是数学课常有的教学环节。其实细细琢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类似于想象说话、片段模仿、概括复述等等这类的教学环节,都是“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逐步转化成语言技能,而且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其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内,形式也要多样化,并适合小学生各个学段的年龄特征,以求所设计
氮化硅泡沫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制备出孔隙率高、孔隙分布均匀的闭孔氮化硅泡沫陶瓷试样为目标,对
【摘要】高三的学习历程,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稍遇挫折就可能会放弃努力,导致就此颓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昂的学习状态?我想“分层教学,因人施教”不失为一种好的复习备考的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高三备考 个体差异 学习差异 分层教学 因人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69-02  高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67-02  一、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一般思路  高考政治试题从设计过程分析,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立意:试题确立的主题。情境:立意表达的具体化,将考生引入到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境中。设问:试题对考生所需回答内容的具体规定。立意、情境、设问三者相互联糸并统一成一个整体,最终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68-01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及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0-02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老师的教都提出了不少的挑战,那么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如何才能抓住新课改的契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迎接挑战,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真正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事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对此,笔者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事例教学的
机车及其配件管理是铁路机务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车及其配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机务段的正常运行和运输生产效率。一个好的机车及其配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辅助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