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SOD基因甲基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83例脑梗死患者和94名对照者,根据颅脑磁共振结果记录患者梗死灶的大小,并评估颅内动脉的硬化程度,进行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外周血 EC-SOD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

脑梗死组 EC-SO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30.1%)较对照组低(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梗死灶直径4 cm为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甲基化检出率(0)低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患者行颅脑MRA检查,无脑动脉硬化、轻度脑动脉硬化、中度脑动脉硬化、重度脑动脉硬化患者的 EC-SOD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有下降趋势(分别为45.5%、42.9%、23.8%、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甲基化程度高者的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rthel指数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 EC-SOD基因甲基化程度较正常对照低,其程度与患者梗死灶大小、脑动脉硬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分析18q缺失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18q缺失的胎儿样本2例及患儿样本6例,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CytoScan™ 750K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样本DNA进行CMA分析,并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CMA在8例样本中均检
目的对1个先天性副肌强直家系的 SCN4A基因突变进行分析,为患者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及7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 SCN4A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在家系的3例患者、4名正常家系成员和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对照中对发现的突变进行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蛋白功能影响,并比对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结
目的分析1例A亚型献血者的ABO血型血清学特性及相关的血型基因。方法用试管凝集法检测样本的ABO血型表型;用尿二苷酸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实验确定血型糖基转移酶的活性;用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型分泌型物质;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序列通过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该例表型为A亚型的先证者为非分泌型,血浆中无α-1、3 N-乙酰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DNA测序结果显示在第6外
期刊
目的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STK11基因)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基因)突变情况,明确基因突变与PJS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对 STK11及FHIT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已知的正常序列比较。结果16例具有典型的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先证者中,9例检测出 STK11基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对122例初治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应用GLP CSF1R/ D5S23,D5S721探针、GLP EGR1/D5S23、D5S721探针
期刊
目的对两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2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抗凝血酶抗原(antithrombin antigen,AT:Ag)、蛋白C活性及蛋白S活性等指标以明确诊断。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