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术中电刀的热效应可能造成一过性肝损害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证明LC术中电刀的应用是肝脏一过性肝损害的原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胆囊良性疾患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分别20例。A组病人应用弯剪刀锐性分离切除胆囊,无法用钛夹钳闭的胆囊床渗血点用少量电凝止血处理;B组病人应用单极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电凝功率为40,C组患者应用单极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电凝功率为70。术后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检查TBIL、AST、ALT、ALP、γ-GGT,两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病人术后TBIL、AST、ALT、ALP、γ-GGT均无明显升高。B组病人术后第1、3天TBIL、AST、ALT均明显升高,术后第5、7天逐渐恢复正常。C组病人术后第1、3天TBIL、AST、ALT均显著升高,术后第5、7天逐渐恢复基本正常。B组、C组患者TBIL、AST、ALT均高于A组(P<0.05),且C组升高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电刀的热效应可能是LC术后肝脏一过性损害的原因,且与电刀的功率有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电刀 功率 肝脏损伤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95-03
  
  自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 首次操作至今,电刀成为了LC手术必不可少的手术器械,它的应用对于减少术中出血以及缩短手术时间起到了关键作用[1]。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大量应用电凝电切的患者术后肝脏酶类水平有所升高,我们推断可能由于电刀操作时的热效应导致肝脏部分组织变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副损伤。但现有文献资料无明确证据可以证明,本实验通过电刀操作中的功率的不同来比较电刀热效应对肝脏造成的副损伤,从而对于电刀的应用中的数值设定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60例慢性胆囊良性疾患,男19例,女41例,年龄24~67岁,平均48岁,无黄疸及胰腺炎病史,经B超检查胆道正常,术前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检查,肝功肝酶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是本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A、B、C两组,每组20例,受试对象全部采用统一麻醉药物处方,静脉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腹壁“四孔”技术入腹,CO2气腹压维持在8~12mmHg间。A组(剪刀组)病人的LC全部采用腹腔镜弯剪刀锐性分离切除胆囊,无法用钛夹钳闭的胆囊床渗血点少量电凝止血处理,肝下间隙放置腹腔引流。B组(电刀1组)病人的LC应用Stryker-200型单极电刀(除胆囊管用剪刀剪断外)分离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电刀电凝功率为40。C组(电刀2组)病人的LC应用Stryker-200型单极电刀(除胆囊管用剪刀剪断外)分离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电刀电凝功率为70。三组病人术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检查血浆TBIL、ALT、AST、ALP、γ-GGT对比。
  1.3 统计方法
  由医学统计教研室完成,三组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A组患者(剪刀组)术后第1、3、5、7天外周血浆TBIL、AST、ALT、γ-GGT、ALP均无明显升高(其中胆囊床渗血点用电凝处理的8例病人AST、ALT略有升高)。
  B组患者(电刀1组)术后第1、3天TBIL、AST、ALT均明显升高,术后第5、7天逐渐恢复正常,而ALP、γ-GGT无明显升高。
  C组患者(电刀2组)术后第1、3天TBIL、AST、ALT显著升高,均超过A组、B组。术后第5、7天基本恢复正常。ALP、γ-GGT无明显升高。
  
  图1: ALT变化:A组基本稳定不变,B组、C组于第1、第3、第5天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于第1、第3、第5天也明显高于B组(P<0.05)。
  
  图2:AST变化:A组基本稳定不变,B组、C组于第1、第3天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于第1、第3天也明显高于B组(P<0.05)。
  
  图3:TBIL变化:A组基本稳定不变,B组、C组于第1、第3天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于第1、第3天也明显高于B组(P<0.05)。
  
  图4:γ-GGT变化:A、B、C三组变化无明显差异。
  
  图5:ALP变化:A、B、C三组变化无明显差异。
  3 討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由于其创伤小而给病人带来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良好影响,已经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2]。但LC术后一过性肝功改变成因有所争议,目前术中CO2气腹压升高,切除胆囊时对肝脏的牵拉和挤压,术中电刀对肝脏的热损伤和热电效应导致肝外胆管反应性收缩被认为是LC术后肝功损害的重要原因[3]。Morino[4]认为气腹压力在14mmHg时是AST、ALT升高的主要原因。正常门静脉压为13~24cmH2O(10~17mmHg),而我们LC术中气腹压选择在8~12mmHg时,对肝功基本无明显影响。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LC术中电刀分离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时立即可见局部组织严重变性发白和电凝固坏死焦痂形成,由此推测LC术后肝功异常改变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电刀。
  在电刀的应用当中,电凝电切时产生的最高温度可达420℃,对肝组织直接热损伤十分明显。目前比较公认的其损伤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刀接触肝细胞面发生凝固性坏死;②电刀产生的热辐射所致邻近肝组织细胞变性;③热辐射外周层的肝细胞热反应性水肿;④肝胆三角区的热电效应引起肝外胆管排泄功能暂时性改变,严重者可继发肝外胆管狭窄性梗阻[5]。
  此对照试验结果表明,B、C组病人的LC在CO2气腹压均维持在8~12mmHg间,电刀切除胆囊术后肝功能显著异常改变,外周血以AST、ALT、TBIL升高最为明显。而A组术后仅8例AST、ALT轻度升高,最高值53u/L,3天后均恢复正常,且升高与胆囊床渗血点用电凝止血处理有关,而胆囊床未用电凝止血处理的12例病人术后肝功均正常。 B组、C组病人术后AST、ALT、TBIL明显升高,与剪刀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临床意义,从而证实电刀是肝功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且C组患者的AST、ALT、TBIL升高幅度高于B组(P<0.05),说明电刀的使用功率与肝损害的程度有一定关系,电刀功率越大,其热效应越强,对肝脏可能造成的伤害越大。
  应用剪刀锐性分离切除胆囊虽对肝功和肝外胆管无明显影响,但手术难度大,易出血,影响术野解剖和辨认,需置腹腔引流管,而作为一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病窦综合征体内安置心脏起搏器的胆囊结石病人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术,并可避免电流损害起搏器[5,6]。
  本研究提示,电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手术操作上减少出血,但同时电刀的热效应会对其周围组织产生副损伤,尤其是LC术中电凝的应用可能会造成肝脏的一过性损伤。正确的使用电刀就要求除了操作的准确性之外,应把电刀调节到一个合适的使用功率,让其热效应所造成的副损伤降到最低,力争让其实用性与安全性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 樊斌,阮中英.如何在手术中安全使用高频电刀[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7~98.
  [2] Osborne DA,AlexanderG, Boe B, et 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SurgTechnol Int, 2006, 15(1): 81~85.
  [3] Halery A, Gold - Deutch R, Neyri M, et al. Are elevated liverenzymes and bilirubin levels significant after LC in the absence ofbile duct injury.Ann Surg,1994,219(4):362~364.
  [4] Morino M,Griaudo G,Festa V.Alteration in hepatic function durnglaparoscopic surgery:an experimental clincal study.Surg Endosc,1998,12:968.
  [5] 周正东,陈训如,王斌,等.腹腔镜下剪刀锐性切除胆囊的临床应用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00,8(2):103~105.
  [6] 沙莎,刘启明,周胜华,等.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使用高频电刀的安全性分析[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10(1):31~3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 12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经LEEP刀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治愈118例(96.15%),有效8例(3.85%),总有效率100%,手术时间3~15分钟,平均8分钟,术中出血量5~20ml。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近期并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93-03     上消化道出血是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胆系疾病、食管胃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病症,发生率甚高,占内科就诊人数的10%~15%。目前,国内多采用西药治疗,其中有的疗效不稳定,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使用需要一定设备条件。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其中不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佳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136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6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 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07-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UC)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通过美沙拉嗪与中药制剂——康复新液联合治疗UC患者,观察UC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连辛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C185µ 250mm×4.6mm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结果 连翘苷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618µg-3.09µ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1.83%。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00-02     心率变异性(H RV)是指心率随机体状况和昼夜时间而规律性变化的程度。研究显示H RV可作为检测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无创性指标,对了解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多种心血管病病情、评价药物疗效、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将对老年前期及老年高血压病与HRV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老年高血压
期刊
关键词:慢性胃炎 中医药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09-02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治疗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而副作用小。本文就近几年来CSG的国内中医药证治状况综述如下。  1 湿热证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  张琳等认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和指示精神的学习,神经内科病房实行整体责任制护理,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专科健康教育宣教,制定一系列有内科特色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整体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态度。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患者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 未通过听力初筛人群,接受听力复筛,提高听力复筛率,及早对听力障碍新生儿早诊断和有效的听力干预。方法 对1706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326例,不论接受或未接受第二次复查均行电话随访。结果 未通过听力初筛的326例中,82例回院复筛,复筛率25.2%。未通过复筛6例,占8.43%,244例未接受复筛占74.8%。结论 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的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提高复筛率对早
期刊
摘要: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入药始见《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去瘀生新、利尿、消肿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行经腹痛及产后瘀阻等症,素有“血家圣药”、“经产良药”之称。目前,益母草为我国常用中药,长期的应用实践表明其安全有效,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对益母草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