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07-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UC)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通过美沙拉嗪与中药制剂——康复新液联合治疗UC患者,观察UC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变化以探讨其联合治疗疗效及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UC活动期患者80例,其中女性47例,男性3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2 ±18.3)岁,UC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2001年“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并根据临床将UC患者分为轻度27例、中度32例和重度21例。正常对照组40 例,均来自健康体检者,排除风湿性疾病、感染和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9.8±18.2) 岁。UC 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1.2 研究方法
  UC患者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IL-1,IL-8,TNF-а水平,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1组,口服美沙拉嗪 1.0,3次/d,连服30日;治疗2组,口服美沙拉嗪 1.0,3次/d,另外加用生理盐水250ml,康复新液30ml,灌肠每晚一次,连续治疗30日,治疗后检测血清IL-1,IL-8,TNF-a水平,复查结肠镜了解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肠黏膜轻度炎症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有效:症状好转,肠黏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内镜等检查均无改善。
  1.4 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分别在患者就诊时取静脉血,肝素抗凝, 分离血浆保存待检。检测TNF-α、IL-1 ,IL-8 均采用ELISA法。操作按说明书严格进行。所有标本均同批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全部数据以x±s 表示,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和UC组比较
  正常对照组较UC组, IL-1,IL-8,TNF-α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表1 UC 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NF-α,IL-1和IL-8表达的比较(x±s)
  组群 n NF-α(pg/L) IL-1 (ng/mL) IL-8 (ng/mL)
  对照组
  UC 40
  80 11.555 ±1.969
  31. 927 ±1. 899 # 0.302±0.183
  1.294±0.363# 0.290 ±0.059
  0. 987 ±0. 354 #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P<0.01。
  2.2 UC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变化
  治疗1、2组治疗后病情均改善,详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1、2组疗效比较
  组群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1组
  治疗2组 40
  40 10
  12 25
   27 5
  1 87.5%#
  97.5%#
  注:治疗1、2组比较#P<0.05。
  2.3 治疗1、2组治疗前后TNF-α,IL-1和IL-8表达的比较
  治疗1、2组治疗后IL-1,IL-8、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以治疗2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表3 治疗1、2组治疗前后TNF-α,IL-1和IL-8表达的比较(x±s)
  组群 NF-α(pg/L) IL-1 (ng/ml) IL-8 (ng/ml)
  治疗1组 治疗前
  (40例) 治疗后
  治疗2组 治疗前
  (40例) 治疗后 31. 927 ±1. 878
   27. 634 ±2. 314 ab
   31. 897 ±1. 836
  18. 678 ±2. 003ab 1.295±0.359
  0.937±0.213
  1.301±0.352
  0.637±0.198 ab 0. 954 ±0. 348
  0. 698 ±0. 201ab
  0. 979 ±0. 352
  0. 478 ±0. 062ab
  注:治疗前后经t检验aP<0.01 组间经t检验bP<0.01。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分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促炎因子有:IL-1 、IL-6 、IL-8 、TNF-α等。抗炎因子有:白介素受体拮抗剂IL-1ra 、IL-4 、IL-10 、IL-13等。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失衡,尤其是促炎因子升高,被视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1]。
  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 促进炎性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增加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促使肠黏膜炎症加重,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引起肠道细菌移位,有利于炎性始动因子的作用.IL-1还可通过诱导释放H2O2,影响Ca2 +的释放,从而导致UC 患者的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参与UC时腹泻症状的发生。TNF-α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是机体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上调趋化因子IL-8 的表达,导致肠组织内各种炎症细胞浸润,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在IL-6的参与下,诱导凝血酶形成,使小血管在炎症基础上形成微血栓,导致黏膜微循环障碍。还可激活磷脂酶,继而生成白三烯和氧自由基等加重炎症(2)5。IL-8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在IL-1、TNF-α等的刺激下产生,IL-8可聚集并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释放溶菌酶,并促进溶菌酶的活性和吞噬效应,造成局部组织病理损害,故IL-8的异常往往导致一些免疫炎性疾病发生[3] 。
  本研究显示,UC 患者中血清中TNF-α、IL-1,IL-8 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说明TNF-α、IL-1,IL-8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美沙拉嗪(5-ASA)作为水杨酸制剂已广泛用于UC治疗,它通过抑制TNF-a的基因转录水平。减少TNF-a的产生和释放。一方面减轻了TNF-a直接引起的肠黏膜的损伤。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刺激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1,IL-8的释放及分泌减少导致肠黏膜损伤减轻,本研究显示美沙拉嗪治疗UC是通过能下调TNF-a,IL-1,IL-8水平来实现。
  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的乙醇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5),它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消除炎性水肿。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体内SOD值回升,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本研究显示康复新液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UC比单用美沙拉嗪具有更好疗效,显示康复新液可能亦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来治疗UC,由于康复新液避免糖皮质激素带来副作用,其价廉物美,无明显毒副作用,特别用于对老年患者,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平,伍杨,黄华.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0 (4) :28~30.
  [2] 王觅柱,邬彩虹,陳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IL-10 的表达及其意义[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5):362~363.
  [3] 口锁堂,吴焕淦,施达仁,白介素与溃疡性结肠炎[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 (4):405~411.
  [4] 林青,曹东,杨玉琪,等.康复新液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2001,23(2):12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食用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8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酸氨(0.02mol/L)为流动相,以梯度洗脱的方式,一次直接进样,同时测定8种食品添加剂。结果 各物质在1~100u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精密度良好,RSD<3%。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较高, 其重现性好,操作简便,能在13min 内将8种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76例确诊为大肠息肉患者,结肠镜下电切治疗,针对息肉的数量、大小、形态,是否有蒂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如电灼除、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切除息肉。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内镜下治疗276例,切除息肉388枚, 30例术中出血,5例术后12~36小时出血,经结肠镜下电凝、止血夹止血、黏膜下注射、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91-02     中医妇科学(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经、带、胎、产等妇女特有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74-02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医药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GAP主要分为环境条件和中药材内在质量的变化,现总结综述如下:  1 环境条件是基础  GAP对优质药材生态环境同时要求绿色生长环境与药物道地性。除了大气、水、土壤等因素,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北京市怀柔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终期取得的成效。方法 采取查阅病历、中心登记卡片、文件及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怀柔区10年来完成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主要指标,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结论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对怀柔区结核病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规划 预防/控制 评价 结核病  Huairou D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产前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母婴保健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参加孕妈妈俱乐部培训的孕妇72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7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结果 两组在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孕期产前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37例住院病人。该组病人均对甲钴胺及维生素B1治疗效果不佳,选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肌注神经生长因子能更好地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消除焦虑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达到用药少、见效快,缩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 126例宫颈中、重度糜烂经LEEP刀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治愈118例(96.15%),有效8例(3.85%),总有效率100%,手术时间3~15分钟,平均8分钟,术中出血量5~20ml。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近期并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93-03     上消化道出血是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胆系疾病、食管胃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病症,发生率甚高,占内科就诊人数的10%~15%。目前,国内多采用西药治疗,其中有的疗效不稳定,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使用需要一定设备条件。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其中不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佳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136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6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 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