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实践表明,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自然、社会和生活,通过自主研究获取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及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用自主、合作与探索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维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那么,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笔者认为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式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往往能方便教师创设颇具诱惑力的教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成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中学习的起点。只有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知规律选择案例,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选择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2.学生容易搜集材料从而为探究提供大量信息。3.理论难度较低,适合学生的研究水平,不需要太深入的理论剖析。
二、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目前教育界喊得最响的口号,但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今天,教师的“导”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引导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要相机诱导。要在学生“悱愤”思维“举步维艰”“一知半解”时,在学生“欲说无言”时进行适时的引导。2.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该体现在,在探究式教學中善于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虽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靠后天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问题的开放性、思考性、实践性。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尤其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发挥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方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1.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学习,策划问题,反思收获,相互评价,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潜能。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常“越俎代庖”。实际上这种行为是对学生的严重不信任,容易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要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自主探究的平台。3.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探究与合作学习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则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将来参加工作和创业打下基础。
四、创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和环境。如何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2.教学态度要亲切,有耐心。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重视学生的发问,多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3.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最强的一面,找出他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培养他的天赋素质,帮助他取得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
五、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
准确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持久的鼓励,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该遵循科学、客观、指导、发展、开放性原则。
总之,推行探究式教学是新时期推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充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推行却是刚刚起步,这要求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取得更好成绩,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
实践表明,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自然、社会和生活,通过自主研究获取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及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用自主、合作与探索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维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那么,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笔者认为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式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往往能方便教师创设颇具诱惑力的教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成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中学习的起点。只有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知规律选择案例,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选择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2.学生容易搜集材料从而为探究提供大量信息。3.理论难度较低,适合学生的研究水平,不需要太深入的理论剖析。
二、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目前教育界喊得最响的口号,但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今天,教师的“导”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引导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要相机诱导。要在学生“悱愤”思维“举步维艰”“一知半解”时,在学生“欲说无言”时进行适时的引导。2.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该体现在,在探究式教學中善于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虽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靠后天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问题的开放性、思考性、实践性。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尤其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发挥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方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1.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学习,策划问题,反思收获,相互评价,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潜能。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常“越俎代庖”。实际上这种行为是对学生的严重不信任,容易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要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自主探究的平台。3.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探究与合作学习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则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将来参加工作和创业打下基础。
四、创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和环境。如何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以下几个原则:1.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2.教学态度要亲切,有耐心。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重视学生的发问,多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3.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最强的一面,找出他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培养他的天赋素质,帮助他取得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
五、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
准确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持久的鼓励,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该遵循科学、客观、指导、发展、开放性原则。
总之,推行探究式教学是新时期推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充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推行却是刚刚起步,这要求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期取得更好成绩,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