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活动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具体安排与传统学科有着较大的不同。如何依据教、学特点提高教学效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活动 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较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来说,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科本身有着知识更新快、课时量少等特点,人为因素上也存在教师可借鉴经验少、教材编排不够连续、学生态度不认真等情况。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高的教学效益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效益的高低是以每堂课的目标达成度为前提,目标的达成要以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个具体活动和任务为载体。因此,笔者尝试利用课程优势,设计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各种课堂活动和任务,以此作为教学进行的推动力,提高教学效益。
  
  一、课堂模式的建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需要学生从大量的实践操作中积累得来,因此,决定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进入机房上课情绪格外兴奋,他们把这节课看作是“放松课”、“调剂课”,老师想像传统课程那样一板一眼地进行讲解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们想玩计算机,而不想学信息技术。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就可缓解师生的“需求矛盾”,促进课堂教学。
  基于对以上两大方面的分析,笔者尝试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及时事背景精心设计活动,并有效组织,建立“在活动中学习”的课堂模式。
  
  二、课堂活动的选择
  
  “在活动中学习”的课堂是要为每节课设计一个活动主题,并依据活动主题、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要素选择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来开展的课堂。
  (一)活动主题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我所构建的课堂在教学目标基础上会确立一个活动主题。以活动主题吸引学生,激发其好奇心,进而由活动主题的铺开为学生创设一个优化的学习情境。
  主题的选择可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素材来源,设计学生有切身感受的主题。例如:《单张幻灯片的制作》一课,我确定活动主题为“制作一张节日日历卡片”,学生喜欢节日,甚至每天都数着日子盼过节,那么就以此为主题,让学生来做一张节日日历卡片,它可以是中国传统节日、国际节日、外国重大节日,或是自己、朋友的生日等任何一个他认为值得庆祝或纪念的日子。这个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附合学生的心理,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主题的选择可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学科整合是当前新课改的一大趋势,巧妙运用学科整合对教学的确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Flash工具的使用》一课,我设定活动主题为“美丽的对称图形”,与数学学科整合。仅介绍Flash工具的使用方法,课堂不仅单调而且会造成学生只会“使用”工具不会“运用”技能,而数学课中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又缺少亲身体验的直观印象。两者整合在一起,学生既学习了理论,又有了实践,既直观认识了对称图形,印象深刻,又制作了自己的作品,体验了美与成功的快乐。
  主题的选择应考虑时事背景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不是哪门学科的专职,而是每名教育工作者的共有责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选择主题时一定不可忽视。例如:《引导动画》一课,我设计了“嫦娥奔月”的主题。当时进度安排正逢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大时事背景,每名中国人都十分关注此事。因此我以卫星发射为主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品质,树立争做航天人、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课堂中学生自豪的爱国情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让一节信息技术课也达到了一节爱国教育课的德育教育高度。
  (二)活动方式
  确定了主题是为课堂确立了目标,课堂的具体活动都是学生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的真正载体。选择了合适的活动方式才能将课堂有效地组织起来,学生才乐意积极参与进来,顺利推进教与学,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活动的具体组织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或几种的组合。
  1.问答方式。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课堂活动组织方式。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这要求教师的提问精炼准确、赋予启发性。提问一定要目标明确,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主探究。在目标激励和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的支持和外在激励协助的促进。
  3.小组合作。以适当人数为一组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课堂活动组织方式。小组以自愿结组、教师调整的方式组建。分组时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学习能力搭配,以实现最优化的组合。组员都应明确自己的组内任务和小组合作的精神主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应进行组间巡视,指导学生。
  4.竞赛方式。学习中有合作,也要有竞争。以个人或小组比赛的课堂活动组织方式,能激发起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竞赛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并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竞赛规则要公平、合理,组织要有序,对优胜者一定要给予奖励,体现竞赛的意义。
  无论哪种方式或哪几种方式的组合,在进行完活动后都要作以评价。有了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三、课堂任务的设计
  
  无论是主题的确定,还是活动方式的选择都指向一个实质——任务。我设计的课堂就是要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不自觉地完成一个个“任务”,所以“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情况为基础
  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而且学生本身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每节课中的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另外,初中的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特点,单一的新奇不足以长时间吸引他们,适当提高任务难度,辨析、探索和得到的乐趣更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要具有实践性,目标明确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获得运用信息处理工具对身边的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具备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得来。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要将目标设计得具体明确,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任务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要求具体、循序渐进,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它涉及的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个小活动之间形成层层推进、步步展开的梯度,共同组成一个任务链,直指主题。
  (四)要能培养学生能力
  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具有了学习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这是课堂教学的初衷,也是设计的任务应具备的重要因素。
  以上只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步尝试和体会,在实践中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改进我们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应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的明确要求。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息息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可从五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构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语文 素养 培养 方法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人的心智发展,也
文章从六年制本科层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其特殊性,并结合音乐学科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合适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具体的音乐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被引频次可以客观反映科技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已成为许多机构评价科技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期刊被引频次是编辑决策面临的首要问题。借助《中国知网》,采取手工检
从第四方物流资源整合的角度,结合广西北部湾港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北部湾港第四方物流集成运作模式,并就模式运作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做了详细阐述。
如何针对《标准》的要求,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实施有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在继续教育中接触国内外最新教学动态、教育方法,并与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宜《标准》要求的音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与教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出现的还有教学有效性的缺乏。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价值内涵的基本途径,并且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实现有效教学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价值内涵 实现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革命,教学理论不断地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形式不断地丰富。但是,从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长期以来纸上谈兵,也未形成严谨的教学体系,这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缺憾。文章以现行教育方针为依据,从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实践平台及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当前有些中学政治课教师叹息“课难教,师难当。”如何在政治课上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下面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真情感人    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
数学教学常常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例题的求解和引申,习题的模仿和演练等等,都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是,学生疲惫地应对大运动量的习题,但往往事倍功半。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归纳、整理、探究、引申,掌握方法,挖掘内涵,使学生了解每个例题和习题的训练目的和要求,提高学习的效率。现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例,谈谈自己对例题、习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部件.教师要利用词语的内部关系.进行多向联系与重组.提取具有同一性的若干词语.构建可以整体描述的词语序列。然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词语序列.感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