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色语文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本色语文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习得、思维的培养、人文的渗透。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自我。小学语文教学要的是本色语文,本真的师生和文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狐狸和乌鸦》原文)
  2.给《蝉和狐狸》标出自然段,分段读课文。
  3.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及“察”和“戒”的写法。
  4.思考: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试着用第3题里的词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吗?
  5.你知道寓言故事里常把动物当什么来写吗?这种方法叫什么?
  6.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7.狐狸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大透视
  (1)语言:他(狐狸)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练习:从狐狸的话中,你读出了狐狸的什么本性?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2)在书上画出写狐狸的动词,说说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狐狸的什么嘴脸?看了这只狐狸,你会联想到我们才学过的一个神话故事里的一个人,他们太像了,你知道他是谁吗?
  (3)哪些句子是写心理活动的?从中你读出了狐狸的什么鬼心眼儿?
  8.生活中有像狐狸一样的人和事吗?请举例说明。
  9.欣赏蝉的智慧
  (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蝉对狐狸说:‘朋友……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思考:“察觉”是什么意思?他是怎么察觉的?从中你发现蝉的什么智慧?
  (2)读了这一片断,你联想到什么名言?(友请提示:可以想一想我们前一单元才学的内容。)
  10.比一比,看谁的悟性更好
  (1)“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圈套”本来指什么?在寓言中指什么?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是因为( )。《蝉和狐狸》中的蝉没有受骗是因为( )。我从这两则寓言中懂得了( )道理。”
  思考一:公开课怎么上?
  在上《蝉和狐狸》这一课之前,我翻看了几个课件,他们做得实在是好,有的还配上了动画,可用这些课件上课,我手忙脚乱的,连程序都没走完,更不要说完成教学目标了。重温课标,我知道从语文的本色来看,应侧重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学习语言;从语文教学目标来看,必须遵循语文的基本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践行本色语文的理念。
  第二次设计这一课时,我就老老实实地按照我们平时常态课的方法来设计,关注学生的问题,重视朗读指导,效果很好,评价也很高。公开课也可上成常态课,只要将语言文字练到实处,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思考二:本心,到底是什么?
  语文教学是关乎人类心灵与情感的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人感受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真实的存在;要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以语文的形式进行探究,让课堂洋溢着语文味的芳香;要体现静心默读、动情诵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回归常态,回归生活、社会,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如上《蝉和狐狸》时,当问及生活中是否有像课文一样的人和事时,有的学生讲了自己上网购物受骗的事,有的讲了奶奶拿金戒指换假元宝的事,也有的讲被同学戏弄的事。
  学习《蝉和狐狸》时,学生提出:“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他到底是故意赞叹呢?还是站在蝉的对面呢?我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出示了“他站在蝉的对面,故意赞叹道……”和原句比照,让学生多次阅读,自己体会。如第一次将“站”重读,第二次将“对面”重读,第三次将“赞叹”重读,让学生体会到,狐狸的尊敬是假的,他的礼貌是表演的,他的赞叹是虚伪的,从而理解“故意”一词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妙处。
  上完《蝉和狐狸》,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有一个学生写道:“蝉投叶问路,探出了狐狸的险恶用心,蝉一“叶”走红,一时间成了网上名蝉。乌鸦嘴记者被狐狸骗了肉后,事业一下子跌到谷底。他去采访网络名蝉,一来可以取经,二来可以引发名人效应……”
  切合文本和学生的本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必然会不断修改自己的语言,尽量地完善它,使之有韵味。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读书习惯,能够促使人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注,革新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旁批 随文批注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2  阅读本是和书本对话的精神之旅,属个性化极强的活动,绝不是刻板、枯燥的应考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差异当做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创设民主交流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营
新课程改革的趋向仍是要求我们不断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即“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精讲精练促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以一颗真诚的心潜入文本、跟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师生和文本之间,自觉地达成一种心灵的默契,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论道、畅所欲言、交流互动、不断提升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实现师生生命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月光启蒙》为例,谈谈自己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直奔文眼,走近樟树  师:大家都读过课文了,那么,知道宋庆龄对樟树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生:她舍不得樟树。  师:是的,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其实这是两棵樟树。  师: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在文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还可以用一个词或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贯穿着整个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也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做了明确的定位。但是,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乏味为有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元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读懂这篇课文的金钥匙是要充分解读关键词语, 这些词语在阅读中起着穿针引线、激活文本、感悟寓意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解读“自由”“遥遥领先”,得奖杯是实力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凭实力获得了冠军奖杯。本环节充分解读“自由”“遥遥领先”这两个词对感悟蜗牛的飞行实力以及得奖杯的喜悦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教学中,课例的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关键词]诵读与积累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传承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特别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读正、读顺、得法,在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在扎扎实实的“先不谈感情”的练习中,学生更真实地读出文章的内在感情。  [关键词]朗读指导;感情;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04-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童趣盎然。根据低年级的教学要求,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我积极开发语文资源,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识字、写字,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识字、写字贯穿始终,举足轻重,不可忽视。而识字又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根本,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渗透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积
[摘 要]《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大都注重词语解析、朗读训练和人物形象分析等,学习域度较为狭窄,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上。推演教学新思维,将学生的学习认知从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不仅給学生创设了认知成长的空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反思;推演;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