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与本能。但是,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和交往,我深深地感到,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一样,教师的爱也应该“因生给爱”。
  一、对待体弱多病的学生——贴心的爱
  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平时,我经常利用晨会课的时间,特别关注那些体弱学生的身体状况。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在讲台右边的抽屉里,并对班级内体质较差的几个小家伙说:“我的‘小银行’里有钱,如果你们需要加餐或是下雨天没人送饭,就去我的抽屉里拿。”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应急。我还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我办公桌左边抽屉里,悄悄地告诉部分女生,我那儿有“救急站”,需要时随时去取。多年来,我的学生拿了钱或卫生巾后,90%以上会如数还回来。
  作为班主任,我还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告诫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因为我深知,这类学生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学生,自卑感强、敏感。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炙热的爱,要给得得体而无声。
  二、对待易犯错误的学生——信任的爱
  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也说:“道德是内心的问题,不能深入内心,既不能进行教导,也不能进行感化,不触及内心世界的道德教育是很难成功的。”对待常常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改正错误也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我虽然也不愿意看到学生犯错,但我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我们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一定会改正,借助于正能量的引领,鼓励学生走出泥潭。当然,也要为学生保守秘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对于常常犯错误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因为这些学生常常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必定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绝不能像包公审案那样对簿公堂,然后拍板定罪。态度上要特别有耐心,语言上讲究严宽结合,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进而逐步改正错误。
  三、对待向师性很强的学生——有分寸的爱
  卢梭曾幽默地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低能儿吗?办法只有一个,无休止地关心他吧!”关爱学生不是无原则的,该严格要求的地方绝不能溺爱。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有些学生特别喜欢跟老师接近,表现出极强的向师心理。我非常珍惜学生对我的这种信任和爱,同时,我也告诉他们,正因他们和我关系好,所以更要带头遵照执行班级内的一些规章制度,犯了错教师也会要铁面无私,一视同仁,不然不能服众。学生对老师的极度崇拜感既要细心去呵护,也要把握好尺度。
  当然,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在班级内只和部分少数同学有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过多地交流;有的则看见老师就远远避开。对与这样的学生,我总是主动去接近他们,努力和他们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赏识的爱
  对于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我都会真心诚意地倍加赏识,以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正因为如此,在我的班级里,优生没有所谓的“霸气”,后进生也没有“晦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密无间、平等和睦、情感融洽。特别是对于学习的效果,我的处理方式也与众不同,因人而异。经常有学困生跑过来问我:老师,我最后学业水平考查要达到什么等次才算是好的啊?要求过分低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了其自尊;要求过分拔高,显得不切实际,学生难以企及。我总是很乐观的告诉他: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如果大家都认为你的成绩前所未有,那就算是最棒的,朝这个目标努力!我在处理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时,总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把握一些教育的良机感化他们,将自己的良好愿望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渗透力,让那些丧失自信的学生重获前进的动力。当然,恰当的时候运用鞭策的方法也能引发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远远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强烈、更有力,也更为持久。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提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条件。对爱进行理智地剖析,然后确定给予的形式,“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是老师所要做的重中之重的事情。
其他文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每每想到这句“钱学森之问”,心里便有一种隐隐的痛。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这样?又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其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回答。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连续发表了《学做一个人》(1925年)、《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行是知之始》(1927年)、《教学做合一》(1927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领悟爸爸的严格教育带给汤姆的终身影响,从而感受到课文主人公自觉遵守社会规定的高尚品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如下的角色朗读设计,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辩论明理。  师:那这条鱼放还是不放呢?(语调把握)  生插嘴(放,不放)。  师:站在爸爸这边的先来说说理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生态学观点来说,课堂就是一个由课程、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微观的动态生成系统。自然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就是指在自然和谐、动态生成的环境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富有生命力的完善自我,取得学习效益的整体提升。“自然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追寻的理想的课堂。  一、关注和谐 情智共
【案 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  一、实践感悟  1.实际操作(发放新本子)  师:(给同桌两个人每人发3个算术本。)一人发3本,两个人一共要发几本呢?  生:6 本。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3 3=6。  师:3个人一共要几个本子?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3 3 3=9。  师:4个人呢?  生:3 3 3 3=12。  2.感悟乘法  师:如果是20个人呢?你能很快想办法用算式表
邮品设计教学是我多年坚持的研究课题,因为我喜欢集邮,更爱画画,又善于辅导学生,所以辅导学生邮品设计成为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邮品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看花花绿绿的邮票,可怎样才能巧妙地引导他们把看邮票的兴趣转移到创作邮票上来,创作出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生肖邮票?回顾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有如下几点经验和感受。  【初次接
“教得透彻,学得明白”,一直视为课堂中师生教与学发生的最佳状态。不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什么样的策略,其根本目的就只有一个: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对重点一再强调,对难点如何突破,无非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学习,再配合习题练习,而习题的内容自然也是对重点、难点的考查,学生能解决,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还不能解决,说明这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策略上要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客观事实。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70-72页“倍数和因数”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  2.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同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 发现一个数的倍
Hands on(动手做)是主要针对科学教育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一种学习的方法论。它强调:让儿童能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注重对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现在许多老师把“是否在课堂中进行‘动手做数学’”作为判断教学水平的一种尺度
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数学革新如火如荼,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注重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坚持系统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复习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设置例题、习题,层层递进,优化了初中数学课堂复习模式。  一、追根溯源,注重双基  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温习;不管是期末温习,还是中考复温,都要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