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加强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已经结出累累硕果。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药、农业和有关工业朝高科技的方向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因此,生物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由于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少,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学校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甚至会影响到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
  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要改变这种现状,涉及的因素很多。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将抽象、难懂的东西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突破重点、难点。
  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是抽象的,往往是学习重点和难点所在,但学生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例如:《神经调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
  总之,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以其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新课程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在实验过程中,要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之处,及时纠正,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做实验,也不能随便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例如,在植物的向性运动教学前,我让学生先做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株盆栽的植物放在窗台上,观察植物的茎的生长情况。这时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热情已经被激发起来。我向学生询问其生长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而且课堂效率大大提到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此外,完成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教学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例如制作发酵食品:泡菜、酸奶、甜酒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生活小细节: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有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我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是蛋白质代谢的途径之一;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主要是由面包中的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就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从而引出蛋白质代谢外另两条代谢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又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在讲述时把它比喻成人过河,若此人会水,他可以直接从上游漂流到下游(高浓度→低浓度)(自由扩散);若此人不会水,他必须乘船(需载体蛋白质),当他从上游到下游时(高→低),不需花费力气(不要ATP)(协助扩散);当他从下游到上游时,需奋力划船(消耗ATP)(主动运输)。这样,通过联系实际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又牢牢记住了需要掌握的知识。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维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兴趣,尤其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提高的话,兴趣更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成绩则会提高明显。由于成功感可以使得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学好生物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寻求最佳教学方法。教师要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
  另一方面,教师要作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等。例如:蛋白质的代谢途径中,需要掌握八种必需氨基酸,教师可以通过顺口溜“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来加强记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当然,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我认为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能被充分地激发。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从自身所处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付出努力。
其他文献
职高对口高考语文教学参照,从宏观角度有教学大纲;从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角度有课本。于是一些教师就按部就班的讲课本,不会变通,似乎课本就是一条绳子,那些教师就成了牛,他们很被动
摘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仅是课程的必要目标,而且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教材、社会等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关健词: 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    2008年秋,河南迈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列。新课程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仅是课
新教材栏目设置新颖内容丰富;内容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循环往复,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实践应用,时代感更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与人合作的平台;在例题、习题的配置上题量有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灵活利用网络资源与动手实践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新教材下的高中化学课呢?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
目的:在临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应用三皮降压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对高血压病有针对性的方药,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三皮降压汤后的治疗效果,并随机抽取门诊患者血清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为三皮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探讨中药降压的靶蛋白质分子,为三批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自身对照、开放的治疗组的研究。共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加强了实验教学,把以前很多的演示实验改为“活动探究”,并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简称EPD)的内涵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环境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贯彻在各项工作中。所以环境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物质导致环境污染是化学面临的当代问题之一
摘要: 中学化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认识,努力学习电脑知识,学会使用和创作多媒体课件来为教学服务。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给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带来的变化。  关健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化学教学教学形式转变    素质教育正大力呼唤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加上有限的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存在着教学手段
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临床常用介入治疗,本文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
期刊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会议,庆祝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暨中央电视台建台5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央电视台一万多名员工,对莅临会议的各级领 Today, we solemnly hold a conferen
会议必须精简,讲了多年,不但没有真正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两年,真可以说是泛滥成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据了解中央某部委,去年一年,就开了4百多个会议,全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