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疏狂张三影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wu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白胡子老头,经常提一支钓竿,在江边懒懒地闲坐着,并不在意有没有鱼上钩。飞絮飘飘,一落无踪,他就这样呆呆地凝望,直到黄昏影暗,薄暮暝暝。这位形似神仙的老翁,便是宋朝词人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是与欧阳修同时代的词人,因其词中连续使用“影”字,被称作“张三影郎中”。张先词作,含蓄清丽。且看他的这首《千秋岁》。
  《千秋岁》是一首描写恋情相思的词篇,用鲜明的形象暗示了对爱情的坚贞和生死不渝,蕴涵着如火的热情。
  首句“数声鹈鹕,又报芳菲歇”,蕴涵了缠绵悱恻的相思之痛。“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作者的惜春叹春,通过对残红的怜惜、对风暴的怨恨表现出来,象征爱情的梅子青时即遭摧残,作者不着一字,却满是惋惜和深情。
  下面与开头呼应,“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幺弦说的相思与鹈鹕啼的伤春一脉相承,不敢弹奏幺弦,那其中郁结的相思哀怨越发深沉执著,引出全诗的主题“天不老,情难绝”,像是爱的誓言,宣告了地老天荒的决心。行文到此,基调陡然而变,低沉哀怨的心绪为之一振,气势也高昂起来。接着就有了巧妙轻灵的比喻,“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还是相思情谊。结句“夜过也,东方未白凝残月”,用景语结束情语,余韵悠悠,相思永无绝灭。
  经过了情深如火的季节,张先的笔调变得感伤而深沉。他作《天仙子》时,身为小吏,官职低微,年逾半百,埋藏于心中的,有那种不得志的深深忧愁。“《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也难怪愁不能醒,这种愁绪,又岂是《水调》所能排遣的?“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伤春也是自伤,年华已逝,流年不待,功名未果,纵使是疏狂的诗人,面对迟暮的春景,也无法保持超脱的心境,满是悲哀失望的苦闷。
  下面写景,烘托作者的心情。“云破月来花弄影”,简直是一幅画,缓缓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美景与伤春的意绪巧妙地结在一起,使得伤感和愁怨也空灵起来。又有风的陪伴,沙上并禽,花影扶疏,帘幕重重,徜徉良久,不能入睡。“明日落红应满径”,是心中所想,也是对春归的无奈。
  张先写《木兰花》时,已是86岁的老人,看惯了潮起潮落,看淡了相思情愁。这首词意境更趋空灵,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望归,野秀踏青来不定。”迟暮之年有此心境,足见作者暮年的超脱和达观。“行人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勾勒出一种幽静清明的景象,以动衬静,更见深度。
  张先是少有的长寿词人,阅历的丰富,使得他有深沉的感悟和隽永的诗思。垂钓江边,闲散中有多少回忆和顿悟,谁又能说得清?心随境转,词由心生,随着岁月推移,词人的情绪顺应了周围景况的自然变化,埋下了长寿基因,平时郁结的愤懑,伴随潇洒、超脱的词作而得以宣泄,这也正是人生升华的自然流露。
其他文献
课题组长:杨正东 副组长:叶阳召 成员:喻 博 冯世绵 李胜军 庞晓青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个方面引导、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改变传统的单纯性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
在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一、教师爱学生就要激励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
一、引言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一物理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是联系力学与运动学的重要桥梁。对于牛顿第二定律规律的教学,大部分老师都是把只它看做实验规律,并要求同学们记住该结论,或默认它的正确性再采用控制变量法去验证它。然而,这并不符合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一般过程。对于陌生的未知规律,它的呈现形式有多种可能性。对于未知的规律,我们往往是从经验和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先对其进行合理的猜想,再通过数学逻辑推理或实验的
德国卫生部长德烈埃·费舍尔女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世纪来,体检让德国人多活了25年。”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说明了体检的益处。    德国人给体检者发奖金    德国人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一年一检”的习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定期体检可以延长寿命。现在,德国人更是完全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疾病发现得越早,治愈率就越高,花费也越少,是“花小钱,省大钱”的做法。据德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负责人比尔森博
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全面推进,西藏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要在教学中发挥最优效果,就必须与所授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着重点是“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