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的价值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卫生部长德烈埃·费舍尔女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世纪来,体检让德国人多活了25年。”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说明了体检的益处。
  
  德国人给体检者发奖金
  
  德国人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一年一检”的习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定期体检可以延长寿命。现在,德国人更是完全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疾病发现得越早,治愈率就越高,花费也越少,是“花小钱,省大钱”的做法。据德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负责人比尔森博士介绍,去年,德国人健康体检达到8000多万人次,95%的德国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比尔森博士说,德国人非常重视体检结果。他的一位邻居是位“老烟枪”,一直不愿戒烟,去年,他的体检结果显示,肺纹理已经明显增粗增重了,这是肺气肿的前兆。他终于被“镇”住了,痛下决心,硬是把吸了20多年的香烟戒了。由于体检的普及,1980~1985年,德国人的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减少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避免了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以及50%的癌症。近年来,德国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持续下降,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治愈率也提高到90%以上。
  良好的体检意识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措施配合,很多德国公司都鼓励员工体检,给参加体检的人发一定数额的奖金。保险公司也对某些检查实行优惠,如40岁以上的妇女进行乳房X光及宫颈涂片检查,就可以享受保费折扣。
  
  中国人抗拒体检
  
  与德国人相比,中国人的体检意识不容乐观。据北京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2004年统计结果显示,11137名北京CBD地区(商务中心区)的员工中,50.53%的人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的有24.82%,患脂肪肝的占17.86%,前列腺异常的男性为11.85%,乳腺增生的女性达30.46%……而这一万多人里,近90%的人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专家表示,体检查出了这么多问题,足见其必要性。
  体检的好处有多点,首先是尽早发现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逐渐提前,而体检能及时发现疾病的“量变”,把它控制在“质变”之前;第二,体检能节省医疗费用。德国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在体检中每投入1欧元,能节省3~6欧元的医疗费。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则表示,对中国人来说,前期体检、预防投入1元钱,至少可节约8.59元的医疗费,相应还可节约100元的抢救费。
  虽然体检有这么多好处,但是,中国人的体检状况还是不理想。据北京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就开始重视健康,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非常重视健康。但是目前,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人均GDP早已超过3000美元的大城市,也只有20%的人属于“体检人口”,能够做到每年体检一次。大城市尚且如此,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情况就更差了,很多人一辈子也做不了一次体检。
  中国人体检为什么这么少?首先就是抗拒体检。有一位私企老板,他每年都组织单位的员工进行体检,但自己却从来不参加,理由是“身体向来很棒”。结果有一天,他吐血了,送到医院一查,已经是肝癌晚期,后悔也来不及了。国人体检意识的淡漠,还表现在“等单位体检”上。去年,慈济体检人次超过了20万,可是这20万中,有60%以上是单位体检,只有不到40%是个人行为。
  
  中国人应加强对体检的重视
  
  慈济体检负责人介绍说,很多人即使体检时查出了问题,只要不痛不痒,就不听医生的。几年后病情加重了,后悔都来不及。所以体检前,一定要让大夫对自己的年龄、职业、家族病史、婚姻状况和所处环境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定体检菜单。这是一个有效体检的开始。接下来,就要选择一家优质的体检中心,一定要看体检中心是否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许可证。然后,就要看环境、设备的质量,以及医务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证明。体检之后,还必须让体检结果“落到实处”,体检后,检查结果一定要给医生看。
  体检建议:一般来说,30岁以下的人,若无家族病史,生活习惯较好,一两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就可以了;40岁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高发期,对女性来说,是各种妇科疾病的高发期,应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体检;50~60岁是各种肿瘤和致死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好每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慢性病患者则应该每3~6个月做一次相关的病情复查,同时每3~6个月做一次全面体检。
其他文献
有教师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数学老师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内驱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进而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不同的较色和
从教多年以来,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要求,培养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小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是社会价值以及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学生的实
课题组长:杨正东 副组长:叶阳召 成员:喻 博 冯世绵 李胜军 庞晓青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个方面引导、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改变传统的单纯性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
在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一、教师爱学生就要激励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
一、引言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一物理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是联系力学与运动学的重要桥梁。对于牛顿第二定律规律的教学,大部分老师都是把只它看做实验规律,并要求同学们记住该结论,或默认它的正确性再采用控制变量法去验证它。然而,这并不符合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一般过程。对于陌生的未知规律,它的呈现形式有多种可能性。对于未知的规律,我们往往是从经验和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先对其进行合理的猜想,再通过数学逻辑推理或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