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xi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文章七分读”,读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是学生领悟语言艺术魅力,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高度重视。在读书中整体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充分地朗读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累。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读”出发,并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做到:
  一、激发兴趣、增强朗读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学生一旦产生了浓厚的朗读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种良好的朗读习惯,这是一笔莫大的财富。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课文,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1、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愉快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灵活、熟练、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他们认知心理的发展,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展示挂图、播放情景音乐,投入的范读、动情精彩的解说等等,营造与文本相当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并真正喜欢读、乐意读。学生感受语言,必须调动起自身的情感、想象、理解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理解水平低,他们的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情境和外因诱导。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是诱发学生朗读的一个好方法。
  2、范读,引起兴趣
  小学生在朗读时,识字有限,经常初读困难,缺乏兴趣。老师有选择的范读,让孩子先了解课文意思,产生朗读的兴趣之后,再自由练习,效果更佳。范读同时也是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一些长句,学生往往读得一字一顿。范读、领读是捷径。对于一些感情强烈的课文、段落,通过范读感染学生,再加上学生天生爱模仿,这就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朗读愿望,激发了朗读兴趣。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是双龙洞的美丽和神奇。教学时,让学生闭上双眼,静听我伴着恬美音乐的朗读,去捕捉双龙洞的神奇并陶醉于心。当睁开双眼,孩子们的第一句话是:“双龙洞真美(神奇)啊!”我便及时地说:“你们愿意去这么美丽、神奇的地方看一看吗?请读一读课文,亲自去感受双龙洞的美吧!”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课本读了起来。
  3、看图、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需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课文中的语言似一颗糖,越嚼越有滋味:似一首歌,越听越是迷恋:似一幅画,越看越入迷。营造气氛,创设情景,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化成音、诗、画,才能激起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才能有所悟。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草原》写的是草原上秀丽的风光,展现了草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草原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为了让他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热情和欢乐,我找来了有关草原的图片:绿草蓝天,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分不清是天上的白云还是地上的羊群。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引导他们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使其领略到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又在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感受到“蓝天下回荡着的歌声”是何等壮美的景象,从中悟出草原的美麗。
  4、“演读”求体验,入境始于亲
  “演读”就是表演式地读。教学中创设与课文相和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摹仿文中角色,原汁原味地朗读、表演,直接体验。使学生的脑、手、脚、眼、嘴真正动起来,读进去,直接与文本对话。孩子们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朗读恐怕要不了几分钟他们就不耐烦了,在教学中需尽量把课文配上动作让他们可以站起,可以非常自由地比划自已认为合适的动作,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配上动作朗读时,头脑、眼睛、嘴巴、双手并用。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负荆请罪》时,我请学生起立,有感情地把第一幕朗读一下,他们配的动作真棒。读到“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时,有的学生眼镜睁得大大的,还有的学生双手背在身后或甩出右手表示蔺相如的英武。看到孩子们非常有感情的朗读,动作做得非常投入,我不由得欣慰地笑了。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演读中,不知不觉地转换了角色,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与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相会、相融,真切地感受到廉将军的深明大义。演读活动情趣性强,容易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于亲”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5、用宽容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涉世不深、学历很浅的小学生,常常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是必然的。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课文,一读书就多字、少字、错读字等,凡此种种,作为教师不应责备、挖苦学生,而应用一颗平常、宽容之心去帮助学生分析情况,找出原因,端正学生的心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和亲热的动作使他们从“失败”中坚强起来,树立起“我要读好书”的决心和“我一定要读好书”的信心。
  我在上《菜园里》一课时,茄(qié)子的“茄”字,我教读了好几遍,当我指名读课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听课的学生还把“茄”字读成了“茄”(qué)字,当时,我没有责备这位学生,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注重看看字的音节,是这样读的吗?只要你看清楚了音节,你会读好的。”那位同学听了我的话,很快找到了“茄”字的音节,他不仅正确地把这个字拼读了两遍,还主动把课文又正确地读了一遍。
  实践证明,要以兴趣为先导,只有唤起学生丰富的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读得有劲、有味,读得富于表现力。在兴致高昂的基础上品味欣赏词、句、段、篇的佳妙之处。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真切而敏锐的感受。   二、指导朗读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1、扎实抓好发音训练
  首先,营造处处讲普通话的氛围。许多学生的普通话发音都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和制约。我们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营造一个讲普通话的良好环境:教师带头讲,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用普通话发言、与人交流。努力克服方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注意讲普通话要字正腔圆,还要神完气足。“字正腔圆”主要靠声、韵母的准确发音,“神完气足”主要靠声调调值的准确到位。 汉语的声调分“阴阳上去”四声。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严把声调的变化与调值,尤其是轻声的调值。
  然后,要严把多音字的读音。在常用的汉字当中,一字多义的现象比比皆是,因而“音随义变”的现象就随处可见。抓好正音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做到随时随地,决不姑息迁就、听之任之;纠正多音字的发音,还要紧密结合语言环境,尽量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引读等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但是,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通过强化读的环节,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并将其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3、朗读时要边读边想
  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并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如教学《春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柳枝的轻柔、桃花的娇媚、田野的碧绿、小朋友的可爱、春雨的润物细无声……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人情人境,从读书声中找到了春天的影子、春雨的力量,进而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
  4、朗读要保证充足的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的成度,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地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还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
  通过以上朗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們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
  三、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汉语言文字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朗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找准“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做到:
  1、尊重不同感悟。富有表现力的朗读,必须对课文的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语言的逻辑性与语言的表现方式才能实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等的差异,同一文本不同的阅读个体,其获得的理解、感悟就会各不相同。在用声音去表现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情感等的时候,当然也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悟,倡导个性化的朗读。唯有如此,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才能把文本演绎得丰富多彩。
  2、 尊重不同选择。由于学生性格不同、兴趣迥异、习惯有别,他们在选择朗读内容、形式时,就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和形式的权力,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感受深刻的语句、段落。这样,学生的朗读便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实现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沟通的基础上的,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带有了很大的个性化因素。因此,学生在有情、有境、有理、有趣的朗读中,既得到了美的熏陶、感染,又获得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3、尊重不同处理。朗读的各种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节奏、语调等是在经常性的朗读实践中习得,同时又促进着学生的进一步朗读。一方面,不同的朗读主体其朗读技巧的处理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朗读处理也表现了学生对文本带有个性色彩的不同理解,从而丰富和扩大了文本的内涵。文本不再是“僵死”的,而是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被“活化”,教学中要倡导个性化朗读,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气势、读出韵味、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并受用一生!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低频振荡的相关概念及产生机理,总结了低频振荡分析方法的相关理论,归纳和对比了现有算法,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摘要】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里出人意料的结局是其小说的鲜明特色。叙事学认为小说中的悬念是由信息延宕造成的。而他作品中神秘莫测的未解之谜,使其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谜底无法解开与信息的压制有关。当重要信息出现时,读者才会发现表层故事下的潜在文本。本文以梅里美小说《费德里哥》、《熊人洛奇》、《高龙芭》为例,将列出在信息延宕影响下的事件序列的动态变化,运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中的叙事断点相关理论,分析梅里美中
期刊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算法多样化的好处  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几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做为教育者要改变过去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初中数学教学上要变传授知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
“素质教育”虽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但它从来就是教育的实质,因为“教育”一词,其内涵就具有提高人的“素质”的意义.从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类将面临日益激烈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
期刊
在当代社会,我们日益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们进行正常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具有良好的分析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我们在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中的保障。本文
应当肯定,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不少探索,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的教学规念、教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写字、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