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然后取得最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先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必须从小、尽早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留下的学习经验之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在执教《荷花》这课时,可谓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和课堂模式谈谈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读;自悟
  一、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构想
  《荷花》是第六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中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美丽的荷花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的美景。
  里面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文情并茂。根据这一题材特点,我确定了“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教学构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的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非常重视朗读。”“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即通过以读为本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读为本,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学习正是通过朗读,来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及各种文化信息的获取的。以读为本,正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学科本质特点,突出语文课的特色与魅力。
  第一课时,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进行全篇感悟。然后辅以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情境,再让学生练读、细读。在读中学词、析句,体会荷花的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味道、样子、颜色、姿势,结合理解“挨挨挤挤、冒、展开、饱胀”等词语,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生机与活力,真正领略到这池荷花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的意境。这样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改进了阅读教学的过程,改变了课堂上死板的串讲串问。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书,表扬读得好的同学,使部分学生带动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全班学生边读书边露出喜悦的笑容,其乐融融。
  二、构筑“自读、自悟”的教学模式
  1.读旧课内容,再悟荷花之美
  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荷花很美,有生机与活力。第2课时一开始,我就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荷花的语段,美美地读一读,这既是对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的复习检查,又对新课学习起了个铺垫作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还会互相点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环节,只有善于听、善于想的学生才能大胆地给予评价,才叫读得真、读得细。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给朗读的同学提了个意见,说读“冒”字时拉得不够长,读得不够味。于是我就让他试读一下,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真的读得很好,把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探出头的艰难读活了。这个学生还是班级的学困生呢。这不禁使我很感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点时间和空间,学困生也能行的!瞧,他不是在读中悟出来了吗?
  2.读新课知识,深悟作者想象之景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解读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的语段(课文第4自然段),紧承第一个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假设法:假如你站在这花香四溢,美丽无比的荷花池旁,你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快速大脑搜寻,设身处地,即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继而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叶圣陶爷爷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这段的哪些内容,此时,学生都能根据字面意思了解到这段是叶圣陶爷爷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描绘了几个美丽的场景。我抓住时机,进行引读:风来了……风来了……,这样一分,学生对两种情景的认识就加深了。接着,我给学生留下了质疑、讨论、交流的空间。学生的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有些学生提的問题有价值,敢于向权威挑战,如:有个学生问:“叶圣陶爷爷的这些想象是否合理?”有个学生问:“小鱼在脚下游过的‘在’为什么不换成‘从’?”这些问题,应该说都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得来的自悟,没有读,哪能悟得这么深?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范读,然后全班放声朗读。同学们读时声情并茂,把所悟出的融入读中。
  3.读自己完成的小练笔,悟写作之道
  这节课的课堂作业我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练笔,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学生动笔后,就让他们自己读,在读中改,改后读,在改中悟写作之道。最后把好的片段读给全班同学听。
  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都能做到以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就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自己读书思考,自由讨论,自学自悟。这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就会由教学生读书转变为让学生养成会读书自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朱伟.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0.
  [2]魏新慧.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新课程标准指出“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培养了他们听、说、读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  我们应该认识到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
摘 要:小学生做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学习渠道。规范性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一定的练习题是有必要的,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做习题的量要适中,不可过多,也不可太少。教师让学生做习题不是为了数量,而更应该要求质量。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在题海训练中游刃有余。以下是总结的几种解题方法,特作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低年级老师在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要着重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写话不是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是学习过程中愉快的经历。因此,让孩子乐于写话,就要重视激发孩子对写话的兴趣,积极参与写话评价,让写话评价成为学生写话的动力。  关键词:写话;评价;低年级;兴趣  一、在巧妙评价中激发写话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制定
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运用  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提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起来,与此同时,社会对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也越来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绘本教学应运而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使这些英语绘本以其纯正的英语语言参与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来,是顺应新课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早已被提上教育改革日程。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越发成为数学教学者应该深入思考并予以破除的策略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灵活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应试教育弊端下,学生课堂上一味求同,反而忽视求异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设置游戏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 要:《鋤禾》是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教材当中的一首古诗,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结合古诗更为有效地开展识字教学是现实教学当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其中,将识字与古诗所包含着的情感意境相结合,在引导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学习的同时,使古诗当中的每个字都能够生成与之相对应的图像,借助图文并茂以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与思考,即“因理识字,举象造境”。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助
作为培养小学生艺术萌芽的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引领小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不仅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假恶丑,认识真善美,从而形成有效的美感教育。为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环境的创设,学生能够从音乐知识的习得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性、活动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设计;策略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发展阶段,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
摘 要:“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较之前面学过的没有余数的除法,难度明显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这些畏难情绪,教师必须要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