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战略掀起消费类企业上市潮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893932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消费行业的公司,尤其是传统的消费类公司,要不在内地上市,要不在香港上市。直到最近一两年消费类的公司赴美上市才越来越多。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主要集中在5个行业,分别是TMT(技术、媒体和通讯)、教育、医疗卫生、新能源和消费。
  以往,消费行业的公司,尤其是传统的消费类公司,要不在内地上市,要不在香港上市。直到最近一两年消费类的公司赴美上市才越来越多,陆陆续续有一些创新的消费服务模式的企业去纽交所上市,比如经济型连锁酒店。
  而之前,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服务业公司基本没有去美国上市的。
  但2010年出现一个新趋势,传统消费公司也去纽交所上市,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乡村基,做连锁快餐的,非常非常传统的消费服务业,以前人们认为这样的公司只适合在内地或香港上市,是不适合去美国上市的,美国投资者是不喜欢这种传统的消费服务业的,但从乡村基的情况来看,上市之后非常成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的转变?
  最重要的因素是投资者的因素,现在中国的消费服务业,消费类概念在国际投资者当中非常受欢迎。
  大的背景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二三十年,以前都是出口为导向,而现在谈促进内需,现在消费市场是非常强劲的。
  如果你能够在消费的每个细分行业中做到排名前几位,投资者都非常看好。
  过去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是因为达不到国内的上市标准,现在创业板推出,这些公司在国内,或者在美国上市都会非常成功,这一点没有区别。
  如果从每一年的数量来看,去美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经济周期是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的,今年将是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以前最多的年份是2002年、2007年。
  那么,在内地上市与在美国上市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发行市盈率来说,内地的发行市盈率是全球最高的,没有哪个市场能达到这个水平。
  而美国市场,发行市盈率的差异比较大,美国投资者考虑的是你未来的业绩,而不是你过去的,也不是现在的。当投资者看好一个行业的时候,其市盈率可能会非常非常高,比如乡村基,就比A股的餐饮类公司市盈率高,又如互联网公司,在美国的市盈率一直是比较高的。
  但如果这段时间投资者不看好这个行业的话,市盈率就非常低,比如新能源,投资者看好新能源时,其市盈率能达到七八十倍,但现在比如太阳能企业去上市,可能发行市盈率只有十倍。
  在这一点上,整体来说A股有优势。
  第二个区别,可能是A股的劣势。就是上市的过程。
  在成熟的海外市场,上市的过程非常透明,基本上交给市场来判断。
  只要你能够达到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又有投资者来认购你的股票,你随时可以申请上市,随时可以得到批准。
  但在A股,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等待审批的过程。
  还有第三个区别,就是上市标准的不一样。
  那么选择纽交所和选择纳斯达克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对公司的品牌和形象的支持,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
  世界500强的公司有85%在纽交所上市,纽交所的上市门槛高,能达到这一门槛的公司,基本上来说,质量还是不错的。
  而纳斯达克上市门槛低,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有。
  在其他方面,比如对投资者怎么来买,多少倍市盈率来买,都没区别。
  赴美上市,从费用上说,归纳起来大概在10%左右。如果按一般的民营企业,比如上市后市值在几亿美元到几十亿美元这个规模,请中介机构的固定费用在200万美元上下。投行承销费的话,大概在7%的佣金比例。
其他文献
中国的超市起步于大变革时代,随着百货地位下降,逐渐发展成零售业主力业态,其后经过一番国内外资本大博弈,行业集中度日益凸显,渐入理性发展期。    中国的超市起步于大变革时代,在政府的推动下迅速成长,进入了良性循环,本世纪初代替百货确立了零售业主力业态的地位,经过跑马圈地,并购重组迅速做大,随后规模扩张趋于理性。近年来,超市与其他零售业态不断结合,走向了兼容共生的阶段。    起步于大变革时代   
期刊
从1999年一声锣响,百安居开道中国家居市场,到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民族企业随外资起跑后日渐给力,中外品牌群起共舞,既呈“火热”之象,又带给人们些许“疑惑”。    连锁业在中国家居领域落子,其实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几番博弈,几度春秋,时来也有十几年的历程。自1999年一声锣响,国际巨头百安居开道中国,到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家居企业扩张路上熙熙攘攘,国内资本随外资起跑后日渐给力,民
期刊
GEMS最终因为负责人的更换而断资兴万家,证明了引入风投本身就存在风险。由此可见,选择投资人非常重要,如果风格不搭,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行业“教父”带队、全明星团队运营、风险投资助力,如此豪华的阵容也会在短短几年中一败涂地?兴万家超市的起伏令人大跌眼镜。从起步到完结,兴万家仅仅坚持了4年,而最初创建时它曾被万众瞩目,被追随者仰慕。可惜现实却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即便拥有顶尖的操盘阵容,雄心勃勃
期刊
中国市场上的酒店连锁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外资企业一支独大,但随着本土企业从咿呀初学语到钢牙渐长成,现在已经咬下市场蛋糕不小的一角,尽管还需努力,但尴尬已经褪去。    酒店连锁经营源自美国,国内市场的酒店连锁业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比较而言,外资连锁品牌优于国内民族企业,不过各有长短可言。可以预见的是,民族企业腰身渐壮,力量渐强,外资连锁在华独大局面已初显破相。那一些“市场往事”  20世纪90年代
期刊
ITAT在理论上可实现“零货款、零租金、零库存”的经营,风险共担,各方受益,看上去是一套无懈可击的完美模式,但它有一个死穴,就是“在没人去的地方”卖“没人要的产品”。  一切似乎只能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短短4年的迅猛崛起,让ITAT成为当时商界最耀眼的明星,成为最为疯狂的“神话”。  然而这颗明星却在瞬间就陨落了,由于在港上市的聆讯未获通过,ITAT不断吹大的泡沫彻底破灭。疯狂扩张  ITAT是I
期刊
20年风云激荡,20年沧桑巨变,20年继往开来。一些经济学家、行业先行者用他们的心血及智慧,为推动连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20年中,也涌现了许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引领中国连锁企业走向了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黄国雄    著名绎济章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世纪80年代,针对商业不创造价值的主流观点提出了商业利润多元化理论,被认为是一项突破性的研
期刊
人们往往追求一蹴而就,而一家企业起步阶段应该采取谨慎态度,不应好高骛远。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那么失败是正常的。    20世纪90年代,凭借着叫板麦当劳的勇气,中国本土餐饮品牌“红高梁”迅速走红。但因盲目扩张,“红高梁”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2000年10月,创始人乔赢获罪入狱,成立不到5年的“红高梁”就此夭折。之后,“红高梁”曾多次企图东山再起,但都以失败告终。    高歌猛进    1995年4
期刊
如果想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你需要团队,需要合作伙伴,需要包括专业团队在内的伙伴们跟你一起成长。    很多创业者在做大之后,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会有很多冲突和问题,我想就我的创业经历谈谈我的观点。  通常,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是两种特质不太一样的人,平常我基本上都是很随便的,穿着旅游鞋、牛仔裤,夏天穿圆领衫。但是职业经理人不太一样,西装领带,给人感觉很专业。  在中国,这两种人之间的一个问题是信
期刊
中国应适当调整“万村千乡”工程分散建农家店的做法,加强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重点支持在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区域性综合商业服务业中心。    “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在完善“万村千乡”工程基础上实施农村重点小城镇区域性综合性商业服务业中心建设工程。  从我的调查中,我深深感受到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必须首先把一批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成区域性综合商业服务业中心,并以它为节点带动整个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在远离城市的农
期刊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仅仅10多年的时间,铜锣湾即从绚烂归于惨淡。辉煌时,每月都有新店开张,有如烈马狂奔;到如今,一两年才开一个店,又如蜗牛爬步,掌门人陈智的“过山车”玩的是险象环生。     陈智“造摩”    陈智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从服装店到服装批发市场,再到电器城,陈智的每一步都在引领市场风气之先。  上天似乎是在有意激发陈智的潜力。从“店”、“市场”到“城”,陈智刚刚尝到甜头,回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