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想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你需要团队,需要合作伙伴,需要包括专业团队在内的伙伴们跟你一起成长。
  
  很多创业者在做大之后,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会有很多冲突和问题,我想就我的创业经历谈谈我的观点。
  通常,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是两种特质不太一样的人,平常我基本上都是很随便的,穿着旅游鞋、牛仔裤,夏天穿圆领衫。但是职业经理人不太一样,西装领带,给人感觉很专业。
  在中国,这两种人之间的一个问题是信任问题,很多创始人觉得这个孩子是我养的,我带了一两岁了,找外面人过来管,他能对我的孩子这么好吗?这样,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就难以建立了。第二个不太好的是,专业管理者把这个企业当成自己的一个台阶,甚至有些人可能做得比较过分,绑架这个企业,这种情况中国不少。
  我觉得最根本的是他们互相不尊重对方,看不到对方的优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公司,但更多的是做小餐馆的,这个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因为代理成本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作为一个大企业、一个大公司,大部分创业者是不具备所有的才能,你可能技术很强,你可能团队的整合能力很强,你可能政府公关能力很强,但是很少有人是一个全面的人才,公司从小到大,他需要别人来帮忙。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被贴上标签以后,我更加需要包括专业管理者在内的人跟我一起来做事情,做成一个大的公司。这样就靠我们花钱请来的,甚至花很多钱请来的管理精英。我对他们非常尊重,我没有把自己看成是股东,也没有把企业看成是我的孩子,我是用比较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这样我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他的优点、他的特点。创业人看专业管理者,要把自己主观的很多欲、爱、恨、名、利、偏见都剔除,才能看得非常清晰。
  我说我们企业的孙坚非常好,绝对是发自内心说的。我现在在汉庭,基本上不做日常的运营工作,而是做我喜欢做的事儿,看看项目、跟公司的高层沟通,去享受我自己的生活。就是因为经营的这些人,能让企业顺利、稳定、健康地走到现在。
  如果想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你需要团队,需要合作伙伴,需要包括专业团队在内的伙伴们跟你一起成长。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希望这两类人能够互相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组成一个很好的团队,把企业由小做大,由大做到伟大。
  创始人放手让职业经理人运作后,实际上慢慢会有几个角色的转变。我大概总结了五种创始人未来可能面临的方向:在公司里呆着,什么也不干,从小做到大,也有很多人这样做得很好,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些非常成功企业的创始人,从很小的公司开始,几个人几十个人开始,到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都是他自己在做的;还有一类卖掉公司,创业一个新的公司,我干过这样的事儿,我从携程到如家到汉庭都在这样做,当然每一次卖都会走得更高;也有很多人辞职了,像我上面说的公司,很多的创业人就离开了,创始人可能不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个团队,是个组合,离开以后做自己的公司,也非常成功;创始人还有第四个选择就是做董事长,我也在学习,主要是由专业管理者管理企业,这条路我在汉庭也在尝试;还有一个是创始人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新的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像乔布斯。
  所以对创始人来说,一个企业从小到大,可能这个角色也有许多次的转变,不是只有一两次。
其他文献
超过资金和管理实力的盲目扩张早已是中国企业界的低级错误,而杜厦身为南京大学经濟学硕士,怎么居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呢?答案只有一个,杜厦在豪赌上市。    杜厦以十年时间打造的由家居、家乐和家房构成的“家世界”商业帝国,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被美特好、家得宝、华润瓜分,十年心血化为黄梁一梦。    走火入魔    2007年3月21日,华润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控股企业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正式签署协议
期刊
“改变陈晓时代的做法,对供应商采取新的政策以获取更大的盈利空间,增强股民的信心。”国美内部人的这话好像没说完,接着应该是“在更高价位套现”。    新开480家店、将供货商每月的返点由去年的16%提高至19%以上……“收费预期”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再一次悬在了国美供货商的头上,一系列举措已经让供货商开始担心:国美将重新恢复黄光裕时代对供应商的强势政策,大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会由此转嫁到众多供应商的身上
期刊
“买家电到国美”,伴随着1991年这则《北京晚报》中缝广告,家电连锁店逐渐替代百货成为了人们买家电的新去处。家电连锁此后逐渐成为连锁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    雏形初显    家电连锁崛起于家电供不应求,毛利奇高的时期。在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而家电连锁却靠“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得以迅速壮大。  靠薄利多销起家的北京国美在1994年创新了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与上游
期刊
中国的超市起步于大变革时代,随着百货地位下降,逐渐发展成零售业主力业态,其后经过一番国内外资本大博弈,行业集中度日益凸显,渐入理性发展期。    中国的超市起步于大变革时代,在政府的推动下迅速成长,进入了良性循环,本世纪初代替百货确立了零售业主力业态的地位,经过跑马圈地,并购重组迅速做大,随后规模扩张趋于理性。近年来,超市与其他零售业态不断结合,走向了兼容共生的阶段。    起步于大变革时代   
期刊
从1999年一声锣响,百安居开道中国家居市场,到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民族企业随外资起跑后日渐给力,中外品牌群起共舞,既呈“火热”之象,又带给人们些许“疑惑”。    连锁业在中国家居领域落子,其实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几番博弈,几度春秋,时来也有十几年的历程。自1999年一声锣响,国际巨头百安居开道中国,到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家居企业扩张路上熙熙攘攘,国内资本随外资起跑后日渐给力,民
期刊
GEMS最终因为负责人的更换而断资兴万家,证明了引入风投本身就存在风险。由此可见,选择投资人非常重要,如果风格不搭,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行业“教父”带队、全明星团队运营、风险投资助力,如此豪华的阵容也会在短短几年中一败涂地?兴万家超市的起伏令人大跌眼镜。从起步到完结,兴万家仅仅坚持了4年,而最初创建时它曾被万众瞩目,被追随者仰慕。可惜现实却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即便拥有顶尖的操盘阵容,雄心勃勃
期刊
中国市场上的酒店连锁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外资企业一支独大,但随着本土企业从咿呀初学语到钢牙渐长成,现在已经咬下市场蛋糕不小的一角,尽管还需努力,但尴尬已经褪去。    酒店连锁经营源自美国,国内市场的酒店连锁业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比较而言,外资连锁品牌优于国内民族企业,不过各有长短可言。可以预见的是,民族企业腰身渐壮,力量渐强,外资连锁在华独大局面已初显破相。那一些“市场往事”  20世纪90年代
期刊
ITAT在理论上可实现“零货款、零租金、零库存”的经营,风险共担,各方受益,看上去是一套无懈可击的完美模式,但它有一个死穴,就是“在没人去的地方”卖“没人要的产品”。  一切似乎只能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短短4年的迅猛崛起,让ITAT成为当时商界最耀眼的明星,成为最为疯狂的“神话”。  然而这颗明星却在瞬间就陨落了,由于在港上市的聆讯未获通过,ITAT不断吹大的泡沫彻底破灭。疯狂扩张  ITAT是I
期刊
20年风云激荡,20年沧桑巨变,20年继往开来。一些经济学家、行业先行者用他们的心血及智慧,为推动连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20年中,也涌现了许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引领中国连锁企业走向了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黄国雄    著名绎济章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世纪80年代,针对商业不创造价值的主流观点提出了商业利润多元化理论,被认为是一项突破性的研
期刊
人们往往追求一蹴而就,而一家企业起步阶段应该采取谨慎态度,不应好高骛远。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那么失败是正常的。    20世纪90年代,凭借着叫板麦当劳的勇气,中国本土餐饮品牌“红高梁”迅速走红。但因盲目扩张,“红高梁”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2000年10月,创始人乔赢获罪入狱,成立不到5年的“红高梁”就此夭折。之后,“红高梁”曾多次企图东山再起,但都以失败告终。    高歌猛进    1995年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