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风云激荡,20年沧桑巨变,20年继往开来。一些经济学家、行业先行者用他们的心血及智慧,为推动连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20年中,也涌现了许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引领中国连锁企业走向了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黄国雄
  
  著名绎济章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世纪80年代,针对商业不创造价值的主流观点提出了商业利润多元化理论,被认为是一项突破性的研究。90年代初,针对百货“衰亡论”和“业态生命周期论”,他提出中国百货店有广阔的发展前途,零售业态作为一个经营形态不存在生命周期,各业态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不是取代的关系。并针对大型百货店求多、求全的传统经营观念,提出(1+N)的市场定位,即举办一个超市加几大类商品,做到“超市保必需,低价引客流”,实行“大而专、专而全,全而特”的经营模式,得到不少企业的认可,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他长期关注和研究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有独特见解的文章和观点。他的著作有:《商业经济与管理》、《现代零售学》、《商业经济学》、《现代商学概论》、《现代商学通论》、《商务现代化》等,发表300多篇论文。
  
  季琦
  
  汉庭董事长
  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他作为主要创始人,创办了携程旅行网、如家快捷酒店、汉庭连锁酒店三家企业。携程从成立到上市,用了5年时间;如家从成立到2007年上市,不到5年;2005年开始,他又在做汉庭,2010年3月26日,汉庭连锁酒店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成功上市。
  他由此创造了创业史上的奇迹,被媒体誉为“创业教父”。他是“中国服务”概念的创立者与实践家,所撰写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一文,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企业家》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转载,并被推荐编入2007博鳌亚洲论坛官方会刊。
  
  王宗南
  
  光明食品集闭董事长
  曾担任上海市黄浦区商委主任、黄浦区副区长。1995年,弃政从商,用一年的时间把联华超市前5年的亏损全部填平,并实现赢利。1999年,联华超市取代上海第一百货,跃居中国零售业第一名。
  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资商业集团上海一百、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组建成中国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王宗南出任总裁。2003年6月,在其操刀下,联华超市成功登陆港交所。2006年,在政府的“撮合”下,上海益民食品集团、烟糖集团、农工商集团及锦江国际集团用相关资产联合组建了光明食品集团,又一艘国企航母横空出世。王宗南再度受命学舵,任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两次“临危受命”操刀上海大型国企重组整合,成功使联华超市扭亏为盈并打造上市,这让王宗南的角色带有某种实验色彩。
  
  李燕川
  
  韶市发总裁
  1981年,从海淀区副食品公司一家副食店售货员做起,3年后就当上了业务经理。1994年成为被派往日本专修连锁经营技术的第一批专业人才之一。2003年,超市发因与天客隆的重组纠纷,2004年首度亏损了220万元。他临危授命接任超市发总裁,一上台就组建了新的经营班子,重新修订规章,一年之内即扭亏为盈,短短5年時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他在超市业态的差异化经营方面避开超市的同质化经营,2008年开出了超市化的菜市场,此举不仅拓展了超市业态,而且在超市进行多元化经营。同时,他在超市采用菜市场摊位式售卖方式,给中国超市业贴近基层、贴近大众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苏敬轼
  
  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栽
  1989年5月,苏敬轼加入肯德基。1993年苏敬轼成为肯德基北亚地区副总裁,并于次年担任亚洲地区副总裁。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决定将所属的餐馆业务剥离(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在内的三个连锁快餐业务),成立了百胜餐饮集团。1998年,苏敬轼被正式任命为百胜大中国区总裁。2008年3月,苏敬轼被任命为百胜全球餐饮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这是迄今为止华人在百胜获得的最高职位。
  1989年,苏敬轼以肯德基公司北太平洋地区市场企划总监的身份首次来中国大陆时,大陆还仅有4家肯德基餐厅。自1998年正式出任中国百胜总裁至今,苏敬轼一直致力于将百胜旗下的肯德基发展成中国餐饮业第一品牌。如今,肯德基在中国餐饮业市场已遥遥领先,而中国肯德基的利润占到肯德基全球利润的三分之一。
  
  郭戈平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
  1982年至2000年,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内贸易局从事商业管理工作,历任处长、副司长等职。1997年任中国连锁经营1办会会长。她注重务实和创新,善于学习,以其个人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在她的创建和运营下,连锁经营协会成为中国行业协会中的佼佼者,为中国连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叶志坚
  
  东莞市零售行业协会会长,东莞市糖烟酒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1990年,在广东东莞虎门镇一手缔造了我国第一家超市——美佳超级市场(美佳超市),当之无愧地成为本土连锁超市业的先行者,广东零售业崛起的见证人。
  1997年成立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美宜佳已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零售业十大优秀特许加盟品牌”等荣誉称号,店铺数超过2380间,遍布东莞、深圳、广州、中山、惠州、佛山、江门、河源、清远、珠海等城市,成为广东省最具影响力及最具投资价值的便利店品牌。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总裁、创始人
  198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2年8月任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3月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建树。王健林第一个提出并实践“订单商业地产”、第一个在全国二十个城市复制万达广场模式。万达模式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创新,对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影响深远,带动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据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统计,前50位个人财富榜单中,苏宁电器占据5席,除张近东本人外,还有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入选。
  张近东率先开创了家电连锁发展模式,引起了深远的行业性变革,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进程。在张近东带领下,苏宁电器成为中国连锁商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张近东一直坚持“强化”苏宁团队的集体奋斗,并以“股权大派送”的形式实现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团队致富”。   
  王填
  
  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1995年,王填白手起家,创立步步高公司,在王填的领导下,步步高事业取得飞速发展。2008年6月,步步高在深圳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湖南、江西两省唯一以商业连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全国民营超市第一股”。截至2010年底,多业态门店共计162家。
  从2003年至今,王填在8年时间里持续对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立法提交建议和议案,疾呼“商业大店法”。王填为推动连锁行业健康发展所表现出的坚韧精神被同行广为称道。
  
  周成建
  
  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1986年刚满20岁的周成建到温州创业,从一名小裁缝做起。1989年在温州妙果寺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独立经营。1993年,美特斯邦威制衣公司诞生,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1995年4月22日在温州解放剧院开设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实行品牌连锁专卖经营。2010年周成建资产达到204亿。
  他花了20年完成了从一个“裁缝”到服装首富的嬗变,他最为业内乐道的是其“生产外包,直营和加盟并举”的经营模式,将成衣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统统外包,手上仅留核心部分,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少量的直营店。凭借这招“空手道”,凭借“虚拟经营”,美特斯邦威实实在在节省了至少超过十几亿元投资成本,在行业集中度不高而競争残酷的服装行业,美特斯邦威模式成为其制胜法宝,在短短数年中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快速扩张。
  
  李宁
  
  体操王子、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
  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
  1989年李宁退役后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李宁”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领先品牌。现在,李宁正朝着品牌国际化的目标阔步迈进。
  
  孟凯
  
  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7年顶父亲的职到武重当了名车间工人。一年后,他只身南下深圳,由一名普通工人做到工程主管。1994年,在深圳蛇口区开办了第一家餐馆。1997年,餐厅在原址扩建为1000平米的酒楼,正式打出了“湘鄂情”的名号。1998年,在蛇口东滨路又开了一家可同时容纳千人的大餐厅。1999年到北京开店。2009年11月11日,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
  他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打造标准化的中式餐饮。
  
  马嘉樑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1971年参加工作时进入南京市果品公司,历任保管员、业务员、科长、经理、副总经理,1991年调江苏省果品食杂总公司任副总经理,1996年7月,任江苏省果品公司总经理,创办了苏果超市有限公司。2004年,“苏果”被商务部列为政府重点扶植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2009年,苏果销售规模达到330亿元,连锁网点总数1852家,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连锁十强”。
  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制订区域扩张战略、独创多业态组合模式、采取“蜂窝”
  “围棋”战术、大力拓展农村市场,最终开创了中国零售史上的“苏果模式”。温家宝总理三次做出重要批示肯定“苏果经验”。
  
  卢文兵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CEO
  1997年~2002年,卢文兵任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三部副总经理。2002年~2004年,任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成为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股东。2005年~2007年3月,任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服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2007年3月至现在,任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服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6月,他成功带领小肥羊登陆香港主板,成为首个在境外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里,小肥羊集团打破了中式餐饮做不大、做不强、很难连锁化的魔咒,直营店向全世界扩张延伸,做到了民族餐饮品牌领头羊的位置。
  
  姜俊贤
  
  原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8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市第二服务局服务机械一厂历任工人、技术员、生产科负责人。1978年任服务机械二厂厂长。1983年任北京市第二服务公司(后为饭食服务总公司)副局长。1993年到全聚德公司工作后,开始将连锁理念引入到全聚德的发展中,全聚德也因此成为中国餐饮业最早开始推行连锁经营的企业之一。2007年11月20日,全聚德集团在、登陆A股市场。2011年2月23日,卸任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他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根据各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确立了“老店文化”、“名人文化”、“王府文化”以及“奥运文化”等不同的文化风格。
其他文献
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连锁业国际化的主流,是本土企业不断向外资企业学习先进模式并融入本土实践,那么眼下的情况和趋势是,一些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本土企业开始尝试海外市场的资本运作,这将助力中国连锁企业更多地参与未来全球竟争。    过去20年问,中国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国际化”逐步实现的。例如,家乐福在90年代为中国带来了大卖场经营模式和理念,“7—11”在中国开出了
期刊
亚细亚将服务理念引入商业经营,然而在另一方面,亚细亚给后来者的教训是,不要盲目扩张。每個区域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不一样,零售企业在跨区域发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亚细亚”现象    在20世纪80年代,郑州二七广场一直是华联、西城、人民、德化等四家大型国有商场的天下,彼此各守“一亩三分地”,相安无事。  然而,历史往往是在一瞬间被改写。  1989年5月6日,星期天,风和日丽。仅用了198天
期刊
超过资金和管理实力的盲目扩张早已是中国企业界的低级错误,而杜厦身为南京大学经濟学硕士,怎么居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呢?答案只有一个,杜厦在豪赌上市。    杜厦以十年时间打造的由家居、家乐和家房构成的“家世界”商业帝国,却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被美特好、家得宝、华润瓜分,十年心血化为黄梁一梦。    走火入魔    2007年3月21日,华润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控股企业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正式签署协议
期刊
“改变陈晓时代的做法,对供应商采取新的政策以获取更大的盈利空间,增强股民的信心。”国美内部人的这话好像没说完,接着应该是“在更高价位套现”。    新开480家店、将供货商每月的返点由去年的16%提高至19%以上……“收费预期”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再一次悬在了国美供货商的头上,一系列举措已经让供货商开始担心:国美将重新恢复黄光裕时代对供应商的强势政策,大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会由此转嫁到众多供应商的身上
期刊
“买家电到国美”,伴随着1991年这则《北京晚报》中缝广告,家电连锁店逐渐替代百货成为了人们买家电的新去处。家电连锁此后逐渐成为连锁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    雏形初显    家电连锁崛起于家电供不应求,毛利奇高的时期。在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而家电连锁却靠“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得以迅速壮大。  靠薄利多销起家的北京国美在1994年创新了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与上游
期刊
中国的超市起步于大变革时代,随着百货地位下降,逐渐发展成零售业主力业态,其后经过一番国内外资本大博弈,行业集中度日益凸显,渐入理性发展期。    中国的超市起步于大变革时代,在政府的推动下迅速成长,进入了良性循环,本世纪初代替百货确立了零售业主力业态的地位,经过跑马圈地,并购重组迅速做大,随后规模扩张趋于理性。近年来,超市与其他零售业态不断结合,走向了兼容共生的阶段。    起步于大变革时代   
期刊
从1999年一声锣响,百安居开道中国家居市场,到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民族企业随外资起跑后日渐给力,中外品牌群起共舞,既呈“火热”之象,又带给人们些许“疑惑”。    连锁业在中国家居领域落子,其实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几番博弈,几度春秋,时来也有十几年的历程。自1999年一声锣响,国际巨头百安居开道中国,到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家居企业扩张路上熙熙攘攘,国内资本随外资起跑后日渐给力,民
期刊
GEMS最终因为负责人的更换而断资兴万家,证明了引入风投本身就存在风险。由此可见,选择投资人非常重要,如果风格不搭,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行业“教父”带队、全明星团队运营、风险投资助力,如此豪华的阵容也会在短短几年中一败涂地?兴万家超市的起伏令人大跌眼镜。从起步到完结,兴万家仅仅坚持了4年,而最初创建时它曾被万众瞩目,被追随者仰慕。可惜现实却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即便拥有顶尖的操盘阵容,雄心勃勃
期刊
中国市场上的酒店连锁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外资企业一支独大,但随着本土企业从咿呀初学语到钢牙渐长成,现在已经咬下市场蛋糕不小的一角,尽管还需努力,但尴尬已经褪去。    酒店连锁经营源自美国,国内市场的酒店连锁业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比较而言,外资连锁品牌优于国内民族企业,不过各有长短可言。可以预见的是,民族企业腰身渐壮,力量渐强,外资连锁在华独大局面已初显破相。那一些“市场往事”  20世纪90年代
期刊
ITAT在理论上可实现“零货款、零租金、零库存”的经营,风险共担,各方受益,看上去是一套无懈可击的完美模式,但它有一个死穴,就是“在没人去的地方”卖“没人要的产品”。  一切似乎只能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短短4年的迅猛崛起,让ITAT成为当时商界最耀眼的明星,成为最为疯狂的“神话”。  然而这颗明星却在瞬间就陨落了,由于在港上市的聆讯未获通过,ITAT不断吹大的泡沫彻底破灭。疯狂扩张  ITAT是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