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少年讲诚信 需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研究三者教育特點和作用,通过三者形成的教育的合力,达到教育好少年儿童的目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提高儿童少年思想道德诚信教育的关键。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1、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诚信是儿童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孩子在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和熏陶。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到四岁左右,是其智力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教育对其身心发展,学习、思维、诚实守信、生活习惯及成长发展等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儿童少年尚未定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对家长的依赖性极大,父母的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及诚实守信无以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
  3、家庭教育的作用:(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子女教育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2)感染作用。父母与子女拥有血缘亲情,息息相通,对子女具有天然的感化作用;(3)长效作用与学校、社会相比较,家庭教育具有永恒性,连续性,有利于子女牢固思想品质的形成;(4)针对性作用: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知子莫如父母"。父母对子女思想道德品质、诚信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随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4、实践证明:家庭教育不同,子女成长迥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以情交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心情舒畅的催化剂,师生的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学生就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情动情是力量的源泉,融合的开端,教师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用柔和的语言激励学生,与学生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心心相融,方能不断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才会如小溪流水,常流不竭,滋润学生的心田。
  2、尊重学生人格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消极现象,培养学生识美丑,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崇尚科学,拒绝一切邪教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消除学生自卑感,自觉遵守纪律,自觉管理自己,自觉讲诚信,培养学生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3)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心境。
  3、强化自身修养,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面对个性独立、思想鲜活的个体,他们时刻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只有教师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正确的言行教育学生,方能保证儿童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因而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修养,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自觉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
  三、社会教育
  社会的"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良好的社会教育能够提高家庭、学校政治思想道德的功效;社会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受教育者可以经过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自由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按照自己的愿望参与教育活动,正是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培养了受教育者的识别和自我教育能力;社会教育扩大了儿童少年的人际交往,丰富课余生活,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增强社交能力,发展智育都有促进作用。
  四、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学校、社会是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整体环境,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占据了儿童少年的整体生活环境。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关键是这三个方面(教育方向,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上保持一致,形成共识,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五、学校在"三结合"教育合力中起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教育计划,有较完备的教育场地,设施和图书资料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学校是对儿童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学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他们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懂得教育规律和技巧,了解儿童少年的特点,并能帮助引导家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者根据儿童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诚信道德的提升和发展。
  再次,学校可依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及儿童少年发展的特点和心理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中有利于教育儿童少年积极的因素,为儿童少年终身成长,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对儿童少年施加正面教育的影响,广泛开展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儿童少年提供参与多种诚信道德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诚信道德水平。
  六、诚信道德需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引导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
  对儿童少年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为了他们的健康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家庭,社会诸方面都需用心去做这项工作,全力配合,关心与支持。只有强化诚信是永恒的道德,诚信是道德的核心和基石。因此,加大综合管理力度,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有利于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觉管理自己,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讲诚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民族诚实守信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增强他们做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重任。
其他文献
学法指导,全称学习方法指导。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
又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我们现推行的是"三主五步"教学)给我们现行农村初中教育带来蓬勃生机。但是,就目前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亦初见端睨,费人思考。就像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就我们学校的现状谈谈我的看法:  一、目前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  1、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学业负担繁重;辍学率很高,厌学情绪与日俱增。  2、教育资源落后。表现在:教师配备不齐,某些科目无专任教师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正如《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動的积极性。"导入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好导入这一环节,为优化课堂整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因此,如何设计好"导入"这个环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开发教育对象创造能力为本质特性的新型教育。创造能力是多因素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发明、创作和创造性组织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思维能力。改革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新的教育观和教育模式,推行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是摆在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育人观念和思想观念,用全面的
走过了紧张与繁忙,历经了困惑与彷徨,我们终于迎来了全新的2012。回首2011年的教育工作,感触颇深,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意的苦恼与悲伤。但我觉得最值得回味的还是于2011年底参加的"国培计划"中的幼儿教师远程培训和自己所承担的教师辅导工作。生命的旅程,注定要用心去体会。教书育人也是一样,唯用心二字而已。在思想与智慧之间的反复尺量,对完美追求的不断优选,于正确与错误之间的艰难历程,让我们的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公共必修课程,对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及法律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现状做初步的探析,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8.5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学校层面,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