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问”“追问”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互动的质量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品质与文化修养,重在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夯实与掌握,还要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主掌握和提升自身素养的能力与方法。因此,培养和形成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问题,自主提升阅读分析与评价鉴赏的水平与能力,在质疑、调查、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发展,实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追问”引导学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的质量,最终实现上述目的。
  一、分析课堂提问现状,认识高效提问的价值
  初中语文课堂注重互动生成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师生在对文本阅读、研习的过程中,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相互促进、推动,实现学习重难点的突破。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问开展得不是很到位,存在形式单一、提问浅显、互动质量不高等问题。
  教学中开展的互动提问,可以是教师针对文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也可以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让教师和其他同学讨论。但是当下许多语文课堂的互动提问,问题探讨往往是单向的,即都是由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作答。虽然这些问题体现了教学要点,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落实重难点,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兴趣与探究热情,经常出现冷场、答非所问、答题不准确等情况。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中的《黄纱巾》时,在课前他安排了学生预习,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处理提问方式。上课伊始,他就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这篇小说围绕什么写的?如何写的?结果后一个问题由于没有教师的阅读疏导,学生一时无法答出,或作答很不准确,现场气氛尴尬。其实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记叙性文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可见,互动提问时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质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注意提问的方法等方面,力求让问题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看法和感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厘清有效问题的特点,有效提升提问效果
  问题的质量折射互动的质量,显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要注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动性的激发。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目标鲜明、富有启发与探究性。
  (一)明确目的,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方向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即时作答,也可以让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之后进行回答。关键是教师设计问题时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切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习惯,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海燕》一课,教师如让学生思考这篇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就显得目的明确。但还需强调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需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认识,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思考与分析“海燕”形象的内涵思考主题。如此,学生在背景认识和形象分析中就能清楚这首诗歌的写作意图和主旨了。
  (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高
  课堂提问要针对重难点设问,更要结合学生所学与要学的知识提问,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能温故知新,以旧唤新,将要学的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体系中,在同化、迁移中获得破解和提高。如笔者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学活动中提出这样的问题,“鼎湖山景色秀丽,可写之处应该很多,但作者为什么集中笔力写山泉?”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意识到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也能让他们明白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意图。学生能在阅读中发现游记散文写作时应重点突出,写出让自己印象最深刻和最富有启迪之景;同时还会生出问题,作者也兼及写其他的景,作用何在?如此,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精读和泛读的能力,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与生活体验的联系。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专题的学习,教师可先让学生写写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感受,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情景交融的习作,再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文,寻找方法。
  可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预设,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推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提升中解答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应凸显提问的目的性,让学生知道怎么找问题的答案。而提问时教师如注重启发与引导,则能让学生习得这类问题该如何答,如何答才全面有效,从而提升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三、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展开追问推进问题深入
  课堂提问应该达成实现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学生分析作答时,应加强指导,通过倾听,善于发现学生作答存在的不足和偏差,结合其作答进行追问,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更准确。如在教授《黄纱巾》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分析“‘整个晚上,女孩都没有下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这句话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心理?”学生作答时多是就这个小女孩的家境作答,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这篇文章要表现什么呢?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小女孩的性格、品质方面去思考。此时,笔者继续追问:假如是你,你会不会下这个决定呢,和“女孩”相比,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吗?如此,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研习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问题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还要能让学生获得严谨而准确思维的方法。教学中的“追问”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的翻译与理解历来是个难点,笔者先让学生翻译。学生在自主翻译中一般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点问题,笔者在随后加强翻译方法的指导中,注重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如先提问:“如”字应该怎么理解?”这时学生知道这句话是个比喻句,能够大致将意思翻译出来。笔者再追问:“这个景象怎么样,作者通过这句话想要表现什么呢?”于是学生能从全句无“月”中体悟到作者写景的高妙,意境创设的别致,也能分析出作者夜游的乐趣与优雅兴致。
  可见,追问不仅能使提问明确精准,更能让提问有效,达到更好激发学生思考与分析的作用,还能在环环相扣中引人入胜、引人深思,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求知的状态中。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促成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掌握新知;通过有效、合理的追问,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引导,课堂一定会高质高效。
其他文献
该论文主要针对二苯基碘(钅翁)盐和二乙酰氧基碘苯光引发剂在300mm以上区域吸收极弱的缺陷,探讨了扩大光谱响应范围和提高敏化体系效率的途径.
  本论文研究了一系列不同富硫有机配体的功能配合物。首次通过新的方法——簇合物裂解法,合成了不对称dmit类化合物[Me4N]2[M(dmit)(SPh)2](M=Cd1,Zn2)和以硫酚架桥的双核TT
随着新媒体的极速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在传统媒体迎接新媒体挑战的同时也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这一问题,从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全面技能的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合成单一的一维磁性纳米结构,而是开始追求将一维磁性纳米材料与其它功能材料进行复合,以便获得具有磁性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正是由于
独一无二的书包
期刊
导电聚合物具备较长的共轭链结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能够在信息存储、传感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等方面有广泛的运用。纳米结构的导电聚合物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纳米尺寸的效应,其能够显著提高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丰富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器件的功能。在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的诸多方法中,以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制备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材料一直是许多研究学者的不断探索的热点。本文的主要
该论文由三部分组成:(1)绪论;(2)纳滤在活性染料脱盐和浓缩中的应用;(3)超滤在味精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压力推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将纳滤技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电视编导课程。然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问
该文选取四种不同分子量的均聚聚丙烯和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共聚聚丙烯,以苯甲酸钠和双组分β晶相成核剂作为成核剂,利用示差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和偏光显微镜
《书法报》创刊于1984年1月,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广泛的书法专业报,行销全国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书法界的权威媒体和著名品牌。书法报社曾三次成功承办中国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