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文言文教学多一点“艺术”与“文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和历史,是古代文化的浓缩。然而,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却长期处于尴尬状态。钱梦龙老师曾形象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唯一的关注点是字词句的理解,学生唯一的感受是枯燥无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是文言文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课堂教学少了一点“艺术”与“文化”。因此,探索并实践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将有效地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发挥文言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潜在功能,让文言文焕发新时代的活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关注到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努力使课堂教学“艺术化”。
  一、发掘传统文化,让文化之光成为文言文课堂的明亮背景
  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独特的词法句法和语言风格,更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记载,是中国古人思想精华的萃聚,是民族生活的片段记忆。这些名篇佳作,沉淀了一代代中国古人的精神火种,凝聚了先人深刻的情感,启迪和陶冶了无数后世读书人。所以,文言文教学不但要有理解字词句的目标达成,也要承担了解文化,传承文化的重任,更有滋养人文情怀、浸润心灵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中纪传体人物传记很多,许多教师在遇到年号、官职、时间、地点等词时,只告诉学生翻译时不译即可,殊不知这些恰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的历法,古代的官职和称谓都是民族个性的深刻体现,适时讲解,不仅可以解决今后阅读中的同类问题,而且可以使文言文教学丰厚起来。三年以后,诸多文化问题就会在文言文课堂得到解决。
  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习古人的文字,却不了解古人的文化,岂不是知表不知里?岂不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因而,要捕捉文言文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在解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走近文化现象、领略文化之美。
  为了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积淀,可以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古诗文教学体系,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髓,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积淀和内化传统文化的精髓。
  《侍坐》篇中“暮春”时节的活动,《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滕王阁序》中为书写序的王勃当仁不让的背景故事……无不引起学生探知古人生活的好奇心。课堂上教师对这些文化因子稍作讲解,无疑会让课堂丰富起来、灵动起来,触发学生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化让文言教学为我们的生活营造了一份安静与深刻,也必然会唤起古今贯通的想象力,激发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和与中国历史、文化对话的渴望。
  二、艺术地驾驭课堂,也是改善文言文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得益于以下几种方法,从而使文言文课堂多了一点活力与灵气,教学方法多了一点“艺术”的气息。
  1.多层次朗读,让美读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催化剂。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声韵美,古人也常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所以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读书声。《语文课程标准》也呼吁“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然而,怎么读、怎样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如何有兴趣、带着思考去读,怎样才能读出美感……这恐怕要求教师在设计朗读环节时多一点“艺术性”吧。
  将朗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巧妙设计朗读环节。例如教授《蜀道难》时,我设计的朗读题目是:文章中哪些语句让你觉得蜀道高、难、险?你能用声音把这种感受传达出来吗?问题一提出,整个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整整读了一节课,《蜀道难》全篇文章几乎都被学生读出来了。首句“噫吁嚱,危乎高哉”就多次被朗读,学生比赛看谁读得好。问之为什么认为此句最能体现“蜀道难”,有人感受到作者惊叹的情感;有人甚至发现这七字都是一声字,而一声的声调调值是55调,在旧声里是最高的……由此,学生在美读声中体会了作品的内容,教师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美读中,学生的“心、眼、口”并用,从而“传出文字情趣,畅发读者的感性”(叶圣陶语)。
  默读、“乱”读、范读相结合,多种朗读方法相并用,让美读多一点变化和技巧。长期以来,在文言课文的朗读方面,教师多采取让学生齐读的方式。其实,朗读本身是阅读环节之一,它充满了个性色彩,而齐读却要抹杀这些差异。所以,教师应尽量少让学生齐读,多一些个体朗读。让师生通过这一方法,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默读为课堂营造静谧的感悟气氛;“乱”读(不是乱读,而是让学生出声地非齐读)是乱中有序,乱中有思考;范读则或声情并茂,或深情感动,或气势夺人……多种朗读方法并用,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2.巧用“成语”,落实重点词语,夯实文言文基础
  文言文重点字词的理解,始终都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但实践中的字词教学效果并不很好,学生记不住重点词语、不会分析词法语法。而巧用传统文化中的成语,用成语带动文言文基础的落实,可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或来自古代经典著作,或来源于历史故事,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因此,以成语为契机,可落实许多文言文重点词和生僻词的意思,夯实文言文基础,并积累成语。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的意义,学生很难把握,但只要使其联系到“不速之客”,就很容易记住“速”乃“招致”之意。“不假思索”中,“假”是“假借、依靠”之意;“再接再厉”中,“厉”通“砺”,意为“磨刀石”……这些成语中的重点词,也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学会这样的联系迁移,就会事半功倍。
  3.有设计的讨论,让思辨的气息丰盈文言文教学
  受到课时、学生学习现状等诸多因素影响,长久以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仅限于教授词句、把握文章的观点情感,而不做任何拓展。其实,挖掘拓展课本以外的话题,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落实课堂内容,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例如讲授《鸿门宴》之后,设计“谁是英雄”的讨论,讨论中发现,学生的“英雄观”颇具思辨性,甚至由这一讨论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丰富了作文的素材。在讲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后,设计有关中国隐士文化的讨论,或是“中国古代文人是如何消解内心痛苦”的论题;《逍遥游》课后的儒道之争;《苏武传》课后“忠与愚忠”的讨论……这些课堂讨论体现了一定的思维深度。实践证明,这种“艺术”的设计,增加了课堂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培养了思辨的能力,进而促进了作文教学,丰盈了语文教学这片艺术之海。
  以上是我对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文言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积淀决定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将是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深情的向往,我将会努力让自己的文言文课堂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雅致……
其他文献
结束了《生命赋》的教学,课堂由拖沓到有序,由沉默到轻松,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乘着思绪的余温,仔细回顾了这一节课,我意外而又欣喜地收获了两点:  一、给“生命”做道加法  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文本。在解决这个首要问题时,或许还需要不停地追问:“如果不教,孩子会吗?”  “生命赋”这样的标题既大又空,《生命赋》这篇文章对初一的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分
[摘 要:在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学中,相较校内课堂教学,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场馆具有着可利用资源直观性、丰富性等天然优势。在艺术场馆进行学习,让学生们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在结合场馆特色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优秀作品,体验艺术殿堂的氛围。然而《又见黄山》系列课程是提取刘海粟馆藏“十上黄山”作品展,通过展览与作品,利用版画的语言进行再现对黄山的敬仰之情,与此同时通过作品了解背后人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主战场。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责任。那么,怎样搞好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呢?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激情不能感动谁,没有趣味不能吸引谁。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
[摘 要:怎样处理教材与课外读物的关系,于树泉老师强调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而且指出,只要想读书就可以找得到时间。他还身体力行指导读书,并取得丰硕成果。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不仅能解决教学成效低迷的问题,也能解决作文低效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心态、健朗精神、书卷气质和家国情怀,锻造出了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语文奇迹。  关键词:读书;教材;作文;语文奇迹]  本来,“
再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公开信  清明时节泪纷纷 抗战遗孤欲断魂  借问平反昭雪路 童叟遥指北京城  抗日英雄许季鸿 江苏射阳老贫农  半工半读念大学 毕业从教当老师  投身射阳敌工部 上線部长潘荫吾  密组“海南联络站” 成员有侄许继云  梁玉台和戴正兴 深入据点斗日伪  1943 1945年 “地下情侦”整三年 
[摘 要:制冷设备广泛用于许多行业和部门,例如工业、采矿、贸易、医疗和服务行业。制冷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确保人工冷却环境质量的前提。传统的常规检查方法中有很多不必要的停止和检查,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随着诸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之类的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制冷系统的故障预测和诊断已被集成到现代控制技术中,可以执行系统维护,减少能耗并延长设备寿命。尽管该技术已在采暖、通风和空调领域
[摘 要:海明威小说包括叙事时间、叙事人称、叙事方式和叙事聚焦四个要素,在小说中应用这四个叙事要素能够呈现出不断变换又相互交织的状态。本文将深入分析与解读海明威小说所具有的四个叙述要素,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海明威小说提供帮助。  关键词:叙事艺术;小说;海明威]  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巨匠,他依靠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界掀起了新的创作浪潮,很多读者欣赏他的作品。现如今,在文学中海明威作品
[摘 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小学音乐课作为指导学生体验音乐魅力的活动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前,音乐教育活动一般都是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的,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完全缺乏沟通,最终使学生们不愿意学习音乐,导致教学质量差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摆脱这种状况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帮助小学音乐教师。  关键词:体态律动思想;小学低段音
[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第一个教育阶段,也是他们的人生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开展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希望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时间策略]  自信心是一种对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心理品质。幼儿时期是培养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培养自
什么是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文言文即上古的文言作品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从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这些藏于历代典籍中绝大部分真正优秀的文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选篇,时代上纵横古今,形式上百花齐放,内容上万象更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