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的高效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大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和作文是高考分值较大的两个板块。近年来,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文本多样化,题型丰富化,阅读个性化,考核综合化,思维探究化。除作文外,非课改卷中三大板块基本平分秋色;课改卷中,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赋分越来越小,而大阅读赋分在不断增加。选材上,重文学、重文化、重经典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由于训练不得法,效果不明显,它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师生备考的软肋和必须跨越的门槛。实际上,现代文阅读是最易拉开档次的板块,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的得分增长点。复习备考的后期,师生的高效训练策略,是突破魔咒的关键。
  
   一.阅读材料典范化
  
   总览2010年18套语文试卷,其选文经典、关注人性、文化内涵深刻的特点非常突出。结合前几年的试卷分析,经典典范的文学作品在高考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反观各地的一些模拟试题,文本材料的选取不仅没能很好地契合高考的发展趋势,而且出现典范性不强、删减整合不科学、文本质量较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命题的科学性,训练的有效性。因此,阅读材料典范化、范文化是高效复习备考的前提。语文备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选文科学规范是其中应有之义。
   精选阅读训练材料,首先所选材料应该重文学,重文化,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特别是像迟子建、季羡林、周国平、池莉等当代大家的典范之作,理应成为命题的首选素材。这样的作品不仅经典、典范,人文内涵丰富,材料价值高,而且利于训练阅读能力,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更有利于引导阅读,实现阅读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实际上,2007年广东卷《泥泞》、20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2010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等已经多次选用迟子建的作品。那么,我们在备考中训练选用阅读材料时当然应高度重视。选用典范的阅读材料,既便于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又能有效提高文学素养。假如我们在考前以迟子建作品为阅读材料进行一定量的训练,那么考生对她的作品风格特点、惯用手法等都会有一定的了解,考场上就相对顺手得多。并且,考生的文学修养特别是视野也宽阔得多。语文备考、考试是特殊的学习方式,在备考中我们有责任使更多的优秀、规范的作品进入学生的视野。
  
   二.解读方法科学化
  
   不论解读什么文章,都必须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把握主旨,明确该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真正读懂文本(主要指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是阅读理解题的基础。对文学类文本来说,解读要注意以下三点:
   1.分文体训练解读。
   要高效复习,首先就应分文体进行解读训练。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方法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区别对待、针对性训练。如小说,我们必须从三要素入手,特别是抓住 “人物”这一主要要素来把握主旨。而散文有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随笔议论性散文等类型,它们的解读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切忌复习训练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会儿散文,一会儿小说,今天练理解句子,明天练赏析手法。不同类型的文本,虽然有共性的题目,但由于其解读方法不同,做题的思路方法往往有别。
   2.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以散文复习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把做过的高考散文分类,然后研究不同类别散文如何解读,学会归类找规律,最终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解读方法。
  例如,研究2007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很容易发现2007年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和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都是抒情散文,都是通过几则材料来表现主旨(左公柳、民勤人、胡杨林、戈壁石;风迎接我、风带来诗意、和风有关的事件),进而联系1998年全国卷《报秋》、课本《故都的秋》等文章,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类文章的规律。即用若干则材料表现主旨,材料的内涵前几则相同,最后的一则可能有所别;首尾往往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来点明、升华或暗示主旨;内涵往往既集中又不单一等。
   3.总结出各种解读方法。通过对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梳理研究,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该类文本的解读方法,如:抓关键句法——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主旨句往往暗示或点明主旨;材料分析法——梳理文本的写景、叙事、联想、引用等材料,归纳其共性内涵即为主旨,不同内涵即为主旨的升华或深化;线索分析法——此类散文往往有一定的线索和顺序,或物或情,或行踪或总分等等。
  
   三.题型训练规律化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每篇短文仅仅四个题目(个别省市3个)。虽貌似各不相同,但其实质就那么几种题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一个题就是一类题的意识,化个为类,举三反一,最终达到举一反三。
   如2010全国卷《灯火》第16题,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做到此题,我们可以联系到其他高考题(如2000年全国卷《长城》)或模拟题,引导归纳:1.各种人称的基本作用;2.人称转换的原因或作用。这样再遇到此类题目,学生往往就有了思路,就能条件反射般地做好题。再如,2008年浙江卷小说《乌米》第21题:《祝福》中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我”的形象和作用。做完该题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把此题和2008江苏卷《侯银匠》第15题联系起来,进而探究“次要人物”的作用以及用大量笔墨写次要人物的作用。当学生们总结出,要从真实感、线索、表现主旨、表现主要人物、艺术效果等多个方面思考时,此类题型就彻底地掌握了。
   我们在复习备考中,把引导学生归纳、整合、总结做题规律放在重要的位置,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说,现在的高考题80%的试题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也可以直接给出常见题型,让学生结合高考题探寻规律。比如,我们布置任务:现代文阅读的“语言表达题”该如何做?一般是怎么设问的?该从那几个方面考虑?诸如此类等。然后让学生研究2010年山东卷小说《骆驼祥子》节选第19题,“第一段画线部分突出【得到】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结合2007湖北卷《日月行色》第18题,“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举例说明”,再研究必修教材的两个单元的小说语言风格,就不难归纳出小说的语言特色题做题的规律和方法。
  
   四.答题格式规范化
  
   首先,要掌握专门的术语,不说外行话,用语准确。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真正理解其含义。如小说结构情节方面:烘托铺垫、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效。表达技巧: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等。
   其次,掌握答题格式。
   1.问题意识:认真进行审题训练,围绕问题对应回答,一问一答,对应作答。
   2.得分点意识:赋分(分值)往往和答案要点有关系,根据分值可以推断回答要点。一般情况下,2分题目多为一个要点;6分题目一般2-3个回答点。
   3.规范意识:回答问题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是有讲究的,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如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x段话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什么好处?我们首先回答修辞方法是什么(因为问题是何种,回答当然只能是一种),然后说说这种修辞本身的好处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好处。
  
   五.阅读题料作文素材化
  
   高考作文关注人生、社会,而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内外阅读、写作积累缺乏,认识社会生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联想、想象能力不足,不能运用充分、有力的事例去阐述思想,表现主题。那些知识面狭窄、能力匮乏、没有思想、情感枯竭、时代感不强的考生,是很难写出高分作文的。现代文中的文学类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其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超越俗套,能有效地弥补学生写作不足,以达到备考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高考文本的阅读能为我们提供思想、情感素养。阅读训练之后,我们可以借鉴阅读材料的思路或局部写法进行写作训练,把读写结合起来,提高备考的效益,还可以从作文素材的角度对其积累、提炼、变形等,使之成为我们绝好的写作素材。如《总想为你唱支歌》,对倒而不死的“左公柳”、死而不倒的“胡杨林”稍加概括,不就是我们议论文绝好的例子吗?其抒情性的笔法、几个材料表现主旨的化大为小(写大西北的精神,通过有代表性的物和人来完成)的写法,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写赞美某地域、某集体的借鉴。像迟子建的《泥泞》,为我们写挫折、逆境提供了多好的写作思路!
   事实上,看看最近几年考生作文中大量引用史铁生的例子,我们就知道《合欢树》《我与地坛》等高考文本如何有效利用了。聪明的考生往往知道利用考试文本作为写作素材,备考更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当然,阅读材料也是人文教育的绝好材料。
  
  六.全面和重点相结合
  
   备考时我们应该散文、小说兼顾,但课改区应重点关注小说。应该全面掌握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技巧和答题规范,但重点应把握分值较大的新题型——探究题型,对北京考生而言,应重点关注赋分10分的阅读延伸题。
  
  陈维贤,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北京。本文编校:舒 坦
其他文献
开车行驶到危险路段时,应该怎么控制车辆,避免事故发生?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综合几位有经验司机的做法,向读者介绍。 How should we control the vehicles while d
“检讨书”作为一种非常态写作形式,盛行于校园。它的偶发性、随意性以及强迫性、恐惧性使写作者常常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自欺欺人,鬼话连篇。检讨书俨然是假话、谎话、瞎话、大话、空话、套话的集散地。这种非常态写作所形成的恶劣文风,是对常态写作的反动。因此利用检讨书的个案进行诊断批判,对于严肃写作者的写作态度,矫正写作者的心理,规范写作者的语言,揭示滥用写检讨书处罚教育主体的危害,进而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反思,
期刊
Ni-Al system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oatings were acquired on the substrates of Nickel base superalloy by thermal spray accompanied with metallurgy and diffusio
作文不能人云亦云、四平八稳、似曾相识、老气横秋,必须要有让眼睛为之一亮的亮点。如何打造作文的亮点?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智慧的哲思照亮文章的灵魂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就靠一篇文章(策论)取仕。那时的文章要求就是“代圣人立言”、“代君主治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要求?因为,这两点最能展示作者
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些获满分的作文,也许算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高中那边儿作文是风景独好了,可初中这边儿呢,却是景色依旧,这不能不使人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一些思考。   我们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们相信都会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给自己的学生的作文打满分。从上学读书一直到现在当老师教书,我就没见过也没听过中学老师给学生作文打满分的,包括我本人。我们纵向地看看作文教学的历史,除了近几年的
期刊
为进一步降低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余吾煤业引进干式除尘装置.针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除尘装置安装方式,采用悬挂安装方式,实现随掘进工作面同步移动;通过对负压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语文课上的提问成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可实现提问、思考、答疑、练习、掌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从教学的双方来说,课堂提问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提问式教学设置了种种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所以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