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成为点燃思考的火把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语文课上的提问成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可实现提问、思考、答疑、练习、掌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从教学的双方来说,课堂提问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提问式教学设置了种种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所以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当然,课堂提问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问题要吸引学生,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易适中,有思考的价值
  
   启发性原则要求要设计一些能拓宽学生思路,引起丰富联想,开展讨论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为了做到难易适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这样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从表面看,虽然也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于教于学两方面都是无益的。相反地,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极肤浅的填空问,如“作者是谁”“小说的开头引人什么呀”等等。这类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彻底消灭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假象。
   那么,如何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呢?简言之,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常见的是作业情况的反映)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
  
   二.数量适当,有思考的余地
  
   除了遵循启发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之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在准确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多少后,还应考虑到问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是指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要求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的理解课文。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题意明白准确。首先,所提问题的已知判断必须是真的,若是假的,则所提的问题就是不合理的。其次,问题中概念的含义和指向要明确,问题范围要大小适中。一个问题一经提出,就限定了其答题范围,若范围不适中,指向不明确,就会使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再次,问题中的概念应是不相容的关系,否则也使人无法找到答案。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这些都是遵循科学性原则所应注意的。
  
   三.面向全体,有思考的激情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问,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要做到面向全体,首先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他们攀登的勇气。其次,可以变换训练的方式。不能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指答,学生可齐答,可轮流答,重复答,跳答,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目的都是让全体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
  
   四.及时评价,有思考的快乐
  
   提问中的评价,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要评价好不好。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还有的教师在评议时常常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并爱与其他学生作比较性评价,这就有可能给提问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做到:
   (一)以表扬为主。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也许一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未答对,还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此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老师的表扬激励,会转化为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求索的精神动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表扬的内容不一定是答案本身,学生学习的态度、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体态、同学间提醒补充的友爱精神等等,都可以是表扬的内容。
   (二)鼓励求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之类的结论。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对学生的“另类”答案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
   (三)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站起来说不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对题意没有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而无从说起,有时是虽基本掌握但还不够满意,因而不敢回答等等。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作答;也可以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作答。作为一位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不应该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敢于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课堂提问,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发挥作用。
  
  王锦起,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本文编校:左晓光
其他文献
南希·莱文(Nancy Levine)是美国女摄影师,以时尚及报道摄影见长,作品见于纽约时报等媒体,毕业于纽约大学。这一次,她在美国各地的旅途中专门拍摄一些老狗。这些老狗肖像的真
开车行驶到危险路段时,应该怎么控制车辆,避免事故发生?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综合几位有经验司机的做法,向读者介绍。 How should we control the vehicles while d
“检讨书”作为一种非常态写作形式,盛行于校园。它的偶发性、随意性以及强迫性、恐惧性使写作者常常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自欺欺人,鬼话连篇。检讨书俨然是假话、谎话、瞎话、大话、空话、套话的集散地。这种非常态写作所形成的恶劣文风,是对常态写作的反动。因此利用检讨书的个案进行诊断批判,对于严肃写作者的写作态度,矫正写作者的心理,规范写作者的语言,揭示滥用写检讨书处罚教育主体的危害,进而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反思,
期刊
Ni-Al system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oatings were acquired on the substrates of Nickel base superalloy by thermal spray accompanied with metallurgy and diffusio
作文不能人云亦云、四平八稳、似曾相识、老气横秋,必须要有让眼睛为之一亮的亮点。如何打造作文的亮点?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智慧的哲思照亮文章的灵魂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就靠一篇文章(策论)取仕。那时的文章要求就是“代圣人立言”、“代君主治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要求?因为,这两点最能展示作者
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些获满分的作文,也许算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高中那边儿作文是风景独好了,可初中这边儿呢,却是景色依旧,这不能不使人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一些思考。   我们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们相信都会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给自己的学生的作文打满分。从上学读书一直到现在当老师教书,我就没见过也没听过中学老师给学生作文打满分的,包括我本人。我们纵向地看看作文教学的历史,除了近几年的
期刊
为进一步降低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余吾煤业引进干式除尘装置.针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除尘装置安装方式,采用悬挂安装方式,实现随掘进工作面同步移动;通过对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