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充分“打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很多教师缺少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小學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体现生活性、综合性和探索性,重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联系生活;动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10-0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是好玩的。它不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视当下的课堂实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存在很多问题。
  1.平铺直叙。重视不够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突出活动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很多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讲述实践教学内容,一带而过,又或是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过程性的学习。例如,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活动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认识的图形。学生会得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三角形;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号三角形拼成四边形;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拼成四边形……这样的活动缺乏“打开”的意识,学生在交流时只是单纯地展示各自的拼法,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提升,活动也没有趣味性可言。
  2.活动匮乏。深度不够
  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囊括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常规的课堂比起来,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但很多教师把活动课上成了演示课,多媒体的便捷演示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由于没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学生没有共鸣感,在心理上没有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例如,一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图形”,课本中安排了堆一堆、滚一滚等活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初步感受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发现,当初的动画演示远不及实际操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尤其是圆柱这样一个立体图形,它既可以滚,又可以堆,如果只是在多媒体演示中突出了它可以“滚”的特性,而没有展示它可以“堆”的特征,就会导致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
  3.看似热闹。实效不够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一般会有一些大问题引领下的活动环节。有序的活动可以循序渐进地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然而,很多活动课上经常会出现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活动,学生看似积极参与,实际并没有“卷入”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例如,一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中的活动环节:同桌的两人就是一个团队,既要有人“留在家里卖商品”,又要有人“出去买商品”。一级目标是买卖双方都满意,完成交易。二级目标是能把商品全部顺利地卖出去。如果商品已经成功卖出去了,就把标价牌收进自己的钱袋子里。第一批“小顾客”买完商品以后,就把商品放到自己的座位上。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拿着自己的钱币,购买着自己喜爱的商品。课后发现,部分学生付的钱与商品的价格是不符的,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得到想要的商品,而没有关注到钱应该怎么付,应该怎样找补。
  关注不到核心的活动任务,只是制造了一种“表面热闹”的假象,没有体现活动的目的:使得数学实践活动真正地打通数学与生活,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对此,给出以下三个对策。
  首先,立足学校,向生活“打开”。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中提到:数学不仅是教室中的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设计和开展应当由数学“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教师需要以课堂为依托,深度挖掘活动素材,使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在生活中寻找到数学知识,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时,可以融入综合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先准备一些有重量的物品,如花生、苹果、鸡蛋等,再掂一掂、估一估它们的重量。比如说一个苹果和1000g花生,哪一个重?哪一个轻?随后,用天平称出一颗花生的实际重量后,让学生用手来感受一颗花生的重量,并且感受千克与克之间的差别。经过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学生就可以推算出四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建构起生活中的物品与基本的数学重量的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操作中也提升了数感,搭建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桥梁。
  其次,立足课本,向综合“打开”。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能将数学各板块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也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处理。例如,教学“制作活动日历”时,教师在课始就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出一款既具有以上日历功能,又方便使用的日历吗?”这个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需要借助哪些工具进行操作?这需要学生运用年、月、日和正方体的特征等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又如,“我们身上的‘尺”’这一课,学生先通过学习初步感知到了“一柞”“一庹”“一步”的含义,通过估计和实际测量感受这些“身体尺”的长度,接着展开探索活动,用“身体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描绘出教室的平面图。整个活动深化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学习变得可视化。
  最后,立足实践,向创造“打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究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设置一些相关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问题不断探索,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小小商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生活中商品的标价牌,再四人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的标价牌,了解标价牌中的重要信息——价格,接着探索不同标价牌上的符号和数字的意义:抽象化的符号表示,如“¥”这一符号的含义,优惠酬宾活动涉及的打折背后的数学含义……学生在不断探索和思维碰撞中自然就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综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看重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不但要深挖教学素材,还要把“实践”融入常规课,往实里走、往深处落。
  (责编:童夏)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做错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其粗心,应仔细寻找错因,常见错因有未认真审题、陷入思维定式、缺乏抽象思维。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资源,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与相互指正中,提高辨别力和识别力,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错误。  [关键词]审题;犯错;文字;方法;对比;特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诸如“解这道题本不在话下,他只是一时马虎才失手的。”“这学生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做题时大意了。”这
[摘 要]“倍”是小学数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和建立“倍”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打下基础。把翻转课堂的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深度整合,巧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信息处理、自主探究、整理总结等多方面的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倍”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深层次地对比辨析,多方向地沟通联系,在不断的对比与抽象中
[摘 要]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指导教师探索教学科研的道路与方向,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加法、乘法交换律”这一块知识为载体,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的差异,得到两个版本教材的各自特点,以期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  [关键词]加法、乘法交换律;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
儿童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还是以现代体育课程内容为主,忽视了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作为客家体育与苏区体育的共同发展区域,村落儿童游戏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小学中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对赣南地区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推广,同时也为当地的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摘 要]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和听课中的所思所想,对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典型的数学知识,科学地展现其形成过程;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要呈现数学的普遍性特征,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关键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编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10-02  课程改
校园文化建设关乎着一个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关乎着学校的品牌建设,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另外,教育领域非常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也应当紧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素质和修养,也是一个人将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摘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统计”总复习教学中,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得到发展,这就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64-02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故事,可以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感悟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拓宽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把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用故事引领学生聆听、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建模,让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关键词]故事;数学应用;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
[摘 要]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中,运用“数学步道”原理中的点数、目测、估算、分解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可以把抽象的公式教学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不仅放缓了教学坡度,而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门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和探究创新意识,为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教学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数学步道;模型思想;圆的面积;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三次教学“植树问题”后得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把自己变成“一泉活水”,常教常新,越教越活。  [关键词]植树问题;了解学情;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