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不忧尤不惧,才是成功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诸多医药职场小说火爆出版之时,讴歌却“只闻其书,不见其人”:当大众把“医学人文作家”的桂冠授予她时,她却希望别人对她直呼其名,一如她当年写医事时的气质一样,本真、质朴;当大家都对她细腻的情感和笔触赞赏时,她却直言:不忧不惧,才是成功。
  
   道听途说偶然一瞥:
  “协和精神”改变命运
  
  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无比痴迷和热爱,那么他必定会在这条路上点亮属于自己的光芒。这句话用在讴歌身上太适合不过了。八年的医学教育和三年赴美从事医学基础研究的经历,让她从医学初学者成长为一名在医学上有独立思考和见解的专家。既非出自医药世家,亦非童年理想,选择学医只缘于一个当时足以震颤她心灵的故事。
  当年,在高考前夕,讴歌本填报:了北京大学。
  “你看过一部关于林巧稚医生职业经历的纪录片吗?”一句来自讴歌朋友的看似太寻常不过的话改变了她的决定。“林巧稚是老协和毕业的妇产科医生,习于协和,工于协和,卒于协和。她终身未婚,却被尊为万婴之母。”讴歌被好友描述的林巧稚的故事彻底感动了,“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一个西医领域的人名,也是第一次聽说协和。确切地说,是被林巧稚的生活方式中所包含的自省、专注和慈悲感动了。”
  这也许是上天注定,就因为一部纪录片中的林巧雅,讴歌在临交志愿之前改变了初衷,把未来交给一个从未设想过的医学领域。回想起当时的决定,她感觉学医完全是偶然,还有些理想化,协和医科大学那张普普通通的招生简章却从此牵住了她的手。
  
  “神秘”的解剖课:
  专属初学者的挑战
  
  带着朋友对林巧稚纪录片的描述以及想当然的对协和生活的憧憬,讴歌走进了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庄重古朴,给作为未来医生的她以归宿感和使命感。年轻的讴歌时不时地想象着林巧稚医生在医院中穿梭的身影,但想从对医学一无所知的此岸到达炉火纯青的彼岸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教室、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子就此拉开了帷幕,辛苦的医学之路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在大多数人忙着谈恋爱、逛街、看电影时,讴歌却把最美好的八年青春时光投身于看似冰冷的医学苦旅之中。
  “坚持,对我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并不难。虽然中途也想过放弃,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能让年轻人再选择的可能性不多,而且,我毕竟想给自己一个八年的完结,不管自己经历的协和八年是否还是从前我景仰的那八年。而且事实也证明,在这八年中,医学教育确实也给了我不少思维上的财富。”
  这八年中,让讴歌印象最深的是解剖课,这不仅是对心灵和勇气的挑战,也是做医生必修的一课和学习医学必须要跨越的障碍。“这是从医学预科结束后进入真正医科学习的第一个重头戏,一开始上解剖课当然会有恐惧感,或者说在未真正走进解剖课堂前,这恐惧更甚,因为你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恐惧会更多。”
  “明天是未知的,难以想象我面对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会不会畏惧得跑掉?”当讴歌和她的同学还在为第一次上解剖课发愁时,她们所谓的恐怖已逐步逼近心理极限。当解剖室的门第一次在他们面前打开时,之前一切假想的恐惧感都被学习和考试的繁重压力化为乌有,那些平时看起来养尊处优的女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趴在尸体上看结构,讴歌对她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之后,进解剖室几乎成了讴歌每日的必修课,在期末备考阶段,她经常在晚上摸黑到解剖室复习备考。“协和用的解剖教材是英文版,上下集两本解剖课本垒起来有一寸高。有的解剖名词晦涩难懂,一个名词总长度竟有一寸长。每天上完解剖课,晚上自修课时就是看解剖课本,旁边再放本很厚的解剖图谱,然后在脑子里假想一具人体的具体结构。”
  讴歌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文章《第一位病人》中,就生动重现了在解剖室里的学习情景。学习医学的过程是无趣、枯燥的,一环接一环,没有喘息的时间。半年魔鬼式解剖训练的折磨,考验了讴歌的耐力和韧性,为之后更加严酷的学习和研究之路铸就了坚实的心理基础。那时的小小畏惧和之后习以为常的面对,对于现在的讴歌来说既是她的成长历程,也为她练就“不忧不惧”埋下了伏笔。
  
  目光炯炯VS温情脉脉:
  准医生的冰火两重天
  
  在协和的八年中,作为准医生的讴歌有过实习的机会,这让她收获了医学知识之外的两种不同感受。女教授严苛的眼神和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让她读懂了医生的使命感,女病人在日记里的娓娓道来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医生和病人之间某种妙不可言的联系。
  “在手术台上,正当头脑开始不听使唤而放松精神时,手背却遭到狠狠的一击,这让我至今难忘。”在妇产科的一次实习,讴歌跟着一位有着“妇产科的开刀铁人”称号的女教授上手术台。作为实习生的她只负责拉钩,即帮助主刀医生扩大手术视野。“我那天从早上到下午,一共做了三台手术,中间没有吃饭和休息。到做最后一台手术时,我已经开始感到有些困了,拉钩时手稍微松了一下,女教授就用止血钳狠狠地打了一下我的手背我才回过神来。”讴歌对当时那位女教授做手术时的状态记忆犹新:六十多岁的开刀女铁人精力永远旺盛,做了一天的手术,依然目光炯炯。
  “医生,你的笑容和言语温暖了我的心。”这是讴歌的一位女病人在日记里记录的她对讴歌的回忆,这让讴歌第一次感受到了医生不仅能治疗病人身体上的病痛,也能温暖他们的内心。“我当时在东高地一家航天部的医院实习做阑尾手术,每天的工作就是守在楼道里等来就诊的阑尾炎病人。我给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做阑尾手术,手术结束后我每天都会去给她换药,直到拆线。”
  事实上,给女孩做手术时并不顺利,讴歌在手术中途被手术室的护士叫出去训斥了一通,说她刷手消毒不彻底,后来又重刷了一遍才上台。虽然被骂后心里很郁闷,但和女孩的相处却让她找回了信心。
  现在偶然想起那个令她最难忘的实习经历和最难忘的病人,讴歌觉得那是通往不惧不忧道路上的必经考验。犀利的女教授让她记住了医生的职业关乎性命,应打上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不要被任何外界因素所影响,要时刻保持清醒,这让她往“不惧”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女病人手术中出现的小插曲让她铭记了职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因小事而影响工作情绪,这让她在“不忧”上又多了一分感悟。
  
  新鲜和常态的并存:
  实验室中的博士后
  
  在完成八年制医学教育之后,讴歌本该顺理成章地做一名白衣天使,但是她却选择了出国。
  讴歌表示,自己在学生时代并未做出一个周详的职业规划,上世纪90年代,医学院学生毕业后无非是当医生、进公司或者出国。“我是不太相信规划的。顺其自然,有时就是常态。”
  从协和毕业后,讴歌并不打算到国外攻读更高的学位,而是报了协和 的ICU并顺利通过。本想在国内大展拳脚的她从朋友那得知,到国外并非只有读书,还可以申请实验室的博士后,是工作职位。于是,怀揣着对新工作的向往和对欧美音乐的热爱,讴歌踏上了新的旅程。
  在国外工作的日子是动静相宜的,白天在实验室做最基本的流程,看起来很枯燥,但晚上去听Live时,所有的情感都能在各种音乐的调动下得到释放。讴歌坦言,美国大多数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室,其实都是类似的课题。往往外人看来很尖端,其实分解到每一天,也就是一些基本的操作流程。做这一行的人手上都有一本厚厚的宝书,上面是每一种实验的操作方法。虽然白天的工作看上去是机械的,这时的讴歌是现实主义者,但当晚上Live的各式音乐响起时,她又变成了浪漫主义者。
  经历了在国外实验室的三年工作,讴歌看到,国外的研究资金支持丰富,氛围更浓厚,而且高手林立。相比之下,国内的药物临床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讴歌来说,她感觉很难从医学研究工作中得到新的启发,这也让她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
  
  左手现实右手理想:
  准作家起跑进行时
  
  为了生存,讴歌选择了在外企工作。“所谓生存不是指要争名夺利,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财务独立,在社会保有人格的完整和尊严。”
  从上班那一刻起,就如同上了发条一般:频繁地收发邮件、做无数幻灯片、与同事开会,每隔几日便要出差……现在在跨国制药公司工作的讴歌,和大多数白领一样不自觉地成了工作狂,虽然放弃了医生的理想,但还在与医学相关的道路上前行。正如她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的强大,表面上可以妥协,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服从内心。
  未来,讴歌还可能转向教学,成为讴歌老师,迎接和学生们在知识上的思维碰撞。
  “如果经济独立的话,我可能更喜欢教学。”讴歌告诉记者,教学是以本性相见,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他人,不求引导,但求啟发和碰撞。而在公司,你能真切体会到你是一个“社会人”,以社会化的身份进入这种商业文化和组织文化。讴歌认为,不少职场小说渲染的勾心斗角或是商战,太片面化,职场其实也有真知。
  斯蒂芬金说,作者要有一扇自己可以随时关上的门。对讴歌来说,每天下班回家后打开电脑写一会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每当闲下来,讴歌就会打开电脑,习惯性地打开Word。当别人看电视、打麻将、串门子、聊天时,讴歌则在脑海里天马行空地笔耕。讴歌直言,自己从医学研究者到作家的转换根本不需要过渡,写作的欲望一直蠢蠢欲动,现在是该把内心积蓄的思想外化的时候了。
  讴歌从小爱好文学,高中就参加过文学社,还办过油印小报,也发表过文章,这种纯粹的热爱让她享受到文字带来的非同寻常的乐趣。现在,这种纯粹性在作为作家的讴歌身上愈发凸显。她不需迎合别人,不需为了生存而写作,可以自由、自我地挥洒,不在乎外在的评判。
  
  破解医患关系密码:
  医学人文作家的挑战
  
  “此书无需进书店,摆在医院门口即可,不推销也像长了翅膀。人们对求医有太多的感想,太多的畏惧,在走进医院前,先看看这位专业人士的建议吧。它打中要害!”如果你看见这样的书评跃然于封面之上,而且正苦恼于看病就医,你一定会不假思索把它收入囊中。2006年,讴歌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著作《医事——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众多医学和文化界名人都为她倾情推荐,可见讴歌所写的事并非只是对医学职场的简单描述,而是关乎大众就医的隐情和智慧所在。
  作为中国第一个试水于医患关系的作家,在此书出版前,讴歌虽想过涉及如此敏感的话题可能会受到多方的质疑,但若不接受广大读者的检验,此前的一切都是空想。“我想之前的紧张和敏感,都是流于表面的一些情绪或抱怨,都没有深入到真相。我可以写出真相,起码也能接近真相。”就这样,讴歌冒着做“实验品”的危险,迈出了创作的第一步。作为半路出家的非职业作家,讴歌把学习医学的收获用于写作。“学习医学赋予了我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思维方法,多维而直击本质,站的角度和层面更高,可以脱离日常的小情小绪。”
  之后,讴歌的《协和医事》在出版界掀起了“医学人文潮”,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作为协和人的讴歌读了很多关于老协和的历史和故事,几次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读者认为协和已今非昔比,也有人认为当下社会浮躁,精神信仰早已灰飞烟灭。但在讴歌与协和人接触的过程中,很多老协和身上的“协和精神”还在熠熠生辉。“比如我的导师、眼科教授胡天圣,就是老协和,很平易近人也很风趣,永远是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让我近距离感受了一下当年景仰的老协和生活方式。这些老协和还在为年轻一辈的协和人营造氛围,而《协和医事》正是给这种气氛以微薄的支撑。”
  “我其实是在回答自己心底的一种协和情结,是十七岁的我用碳素钢笔修改志愿时,曾经渴望接近的内省、专注和慈悲:是对医学实质的仰望,对有传承的大学精神的期待。我曾经渴望被激发起内心的热忱,希望那热忱最终自律而专注地汇成一股创造力,点火升天,悬壶济世。”
  有人说讴歌是奇女子,的确,在经历了如此多学习工作的变迁之后,现在的她已没有什么不能应付的压力了。正如她所说的,“我几乎已经不再去向往什么工作和生活方式了,因为每种你向往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真正到来之际,你仍然会有苦恼。”讴歌的每次优雅转身不是走在通往巅峰的路上,就是已经站在了巅峰之上,而她却不以为然。“我经历上反映的,都不过是一路顺手敛来的一些名号而已。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成功的人,但成功是什么,我想如果是自己跟自己对话,不忧不惧,才是成功。所以,如果有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成功,那将是我可以修炼到不忧不惧的状态之时。”
其他文献
被访嘉宾:金鹤,海辉软件CHO    海辉软件是一个IT外包行业,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或者说对企业的实际发展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像我们这样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其实最重要的是人,人的重要性比任何一个行业都强。90后已经登上这个舞台了,2011年、2012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孩子,他们的个性比较张扬,有人说他们没有信仰。所以如何对待90后的员工,如何为他们建立企业的归属感、
阳光下  农家姑娘秋风中伫立  樱桃香唇上的石榴汁兒闪着光亮  心中有多少颗石榴籽  姑娘就有多少心事  秋风瑟瑟  弯月似刀  切开的石榴  总有泪水溢出
每年公考报考,总会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有的职位几千人争夺,有的职位门口罗雀,还出现因报考人数少,河南最牛考生18分进面试的新闻。其实冷热无定论,最关键的还是根据自己的竞争力、职业诉求选择匹配度最高的岗位。    热门地区关键词    一、二线——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文环境优质的地区和城市从来都是公务员报考的热门所在,这些地方的公考也以竞争激烈、难度大、要求高著称。  201 O年下半年,
虽然收入在增长,但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不安全?在韩国,人们对于财富的传统观念与安排与中国有着很多类似之处,该国最著名的财富管理师高得诚在他的畅销书《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2》中告诉我们——财务上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得摆脱债务,债务是影响你生活质量的最大杀手,必须克制自己欠债也要消费的欲望。    【当事人】  崔小天,在一家大型私企任职,30多岁。生长于一个经济不太宽裕的家庭,年薪虽不算少,但是三分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总理的话不仅赢得了2000多位人大代表雷鸣般的掌声,更赢得了亿万人民心灵的共鸣。  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就必须让大家有业就,有钱挣,无后忧。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这三大热题关注有加,纷纷建言献策。    就业    关键词:转变方式 /就业合同/岗位“匹配”    就业,不仅意味着自我生存,更是实现理想、体现价值、谋求发展的途径,是
重要的是第一步    公司需要一名部门经理,为了竞争这个职位,许多有志者参与角逐,最终剩下两名候选者:甲和乙。  这次决定性的考试安排在总裁家里,一些“考官”也来了,但气氛完全不像考试,而像是参加一次丰盛的晚宴。甲和乙有点奇怪,盼望尽快用完饭,好看到考题。中途电话铃响,总裁走进里屋接听。回来后,脸色有点沉重。大家惊问何事,总裁说:“上海分公司那边出了乱子,好好的一车皮货,运到客户手里,竟然成了破烂
“拒绝舞弊,诚信参考”,2011年4月7日,由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诚信考试宣传教育年”活动在长沙正式启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范勇,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彭崇谷,省公安厅副厅长胡旭曦,省经信委副主任钟志慧,省工商局副局长寇勇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湖南在全国率先启动“诚信考试宣传教育活动”,旨在从源头
“房奴”自2006年产生以来,带着近乎赤裸的残忍真真切切地演绎在大都市的舞台,同时也聚焦成为现今职场人士的热点话题之一。2009年的一部《蜗居》,给多少都市职场一族带来了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而“房贷”带来的不仅是生活压力,甚至是职业生涯中可怕的梦魇。    三个房奴的故事    质检员李先生:割舍专业,职业中的被选择者    质检员李先生就职于一家制造型企业,刚毕业不久就贷款买了房。2008年一场
2009之后的2010年显得尤为与众不同,后危机时代让一切都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希望。对于刚刚落幕的2009,对于新鲜到来的2010,每个职场人都在心里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与期盼。  《职业》杂志与搜狐职场联合推出的“我的‘2009’和‘2010’职场生活调查”显示,45%的网友部分实现了自己2009年的目标,36%的人最希望今年在薪酬方面有所突破,有超过五成的人认为2010年的职场将会摆脱金融危机的
韩世辉,技术支持工程师  “这个行业有两个主题词,一个词是学习,另一个词是挑战”    2008年,夏,吉林省通榆县,一个在火车站名里找不到的地方。  风场上,一道技术难题的出现,让韩世辉和他的同事们内心里正承受着又一次磨砺。  这个型号的风车叶片一片就有十多吨重、三十多米长,要把这些大家伙吊上数十米高的风车顶,需要动用两辆大型吊车。先不说费用至少需要50万到70万元,就说场地面积以及沙土环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