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也应重视生命教育,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意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珍惜和尊重生命,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2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要实现这样艰巨的任务,就必须把关注生命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让教育教学充分对生命敞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也应重视生命教育,意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珍惜和尊重生命,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青少年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上体现生命的完整性
  生命本身是完整的,它不仅包含智力,而且包含情感、意志等;同时,生命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是渴望幸福而又避免不快的。所以,教学不仅应该促进学生认识的自由发展,而且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的自由发展。饱含生命教育的教学并非不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它是把学生的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放到与认知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珍惜情感、意志等发展以独立的价值。把学生看成真正的人,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简言之,体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
  二、教学过程中尊重生命的亲在性
  生命具有亲和性,即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个性的,因此,教学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体性和多样性,而唯一的途径是教学具有生成性。
  生命教育的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使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融入课堂,从而获得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由此产生满足或其他生命感受。总之,产生心灵的震撼时,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学的生成性也要求教师生命体验的融入,即要求教师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摆脱了课程设计者和目标执行者的角色,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潜知潜能的多向发散,学生则以生命体验的融入而激活课程内容和知识内容,并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保持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尊重生命的亲在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落实生命教育
  在讲“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进行生命认识教育。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内容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生命认识教育,强调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还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
  利用化学史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仅是几毫克的差别。别人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分离测量,最后发现稀有气体。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理想教育。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化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珍惜和尊重生命。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育学生安全实验的关键是按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前搞好预习,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胆大心细,认真观察现象,探究思考。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并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下列情况常常引起实验事故:1. 违反操作规定。例如气体点燃前未验纯。2. 用药过量。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如钾、钠与水的反应。3. 药品混入杂质。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混入了杂质,造成爆炸事故。4. 实验室空气不流通。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气体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
  只要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以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飽含生命教育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师生的生命交融,学生获得的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有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幸福,化学教学所闪动的不仅仅是科学的光芒,也是人性的魅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泮水中学 5631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有效是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探索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明确性、激趣性、探索性和层次性等方面作一探索。  关键词:提问;启发性;明确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24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
摘要:现阶段的综合素质教学及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技能,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急需探索出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教育环境的教学方式。为了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式,笔者针对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进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展开研究,阐述了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
在物理高考中,物体在匀强电场内做圆周运动是一个考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找到等效最高点的位置,物体在匀强电场中能不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就看它能不能过等效最高点,也就是物体在等效最高点的速度满足某一值时,才能通过最高点.我们知道小球在细线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速度最小,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利用速度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判断物体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
【摘 要】 英语阅读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加以重视。本文就英语阅读教学中几个步骤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 阅读 提升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知活动,它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有些学生认为看到文章逐字念下去,能看懂词汇就是阅读,其实不然,说出词汇意义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包含着预测、综合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语文是高中重要的学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然后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能够用来听雨声而被记入诗词的植物,好的是芭蕉和残荷.rn残荷听雨, 是夏末秋将至,天气转凉,多的是一分萧瑟凄凉. 而芭蕉叶大,舒卷有致,承接的是春夏之雨, 落上去的是自然界的
期刊
课堂引入在一节课中所占时间较短,却是必不可少、及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因此,引入环节若能设计巧妙、引人入胜,就能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4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教
Since China joined the WTO,various activities li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s one of the usu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