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因如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设计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他们少有创作热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矫情做作;就是言不由衷、假话连篇。个性没有得到发展,写作水平就很难提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可行之路。笔者经过近年来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和指导学生作文,并取得一定成绩。
  
  一、推荐好书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从一个人笔底流淌出来的文字往往就是他心灵的独白。曾有学生在《我的愿望》中写“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面对高个子同学的欺负就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要是我能长高那该有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和他们斗一斗”,还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有上百万的金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的作文不可谓不真实,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出现思想的滑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但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空洞的大道理,苍白的口号,只会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而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美文,就如同一缕清爽的微风拂过他们的面庞,如同一场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田。因此,我常向他们推荐《意林》、《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刊物,并定期举办读书汇报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操,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成为一个个能感悟生活的鲜活生命。到现在为止,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订有他们自己最喜爱的刊物。
  
  二、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都是要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一片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我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影视,流行音乐,网络,与其让它们“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大胆地引入课堂。从张艺谋的《英雄》到美国大片《特洛伊》,从马加爵的冷酷到任长霞的无私,从周杰伦到S.H.E……这些例子从学生笔底流淌出来,给作文带来了青春与时代的气息。
  
  三、提供舞台,“秀”出自我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才华得到展示。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方舞台,让他们“秀”出自我。
  1.创建班刊。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成立编辑部,发动大家积极写作。老师可将日记和大作文的优秀文章提供给编辑部。班刊人手一册。
  2.写出自己的文集。在每学期期末组织全班学生收集整理该学期所有的文章,或打印或工整地誊写,汇编成自己的文集,并自己命名,写目录,然后依次向全班同学推荐,最后民主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发给奖品并张榜公布。
  3.开展“给编辑的一封信”的活动。编辑,在孩子们的眼里就像明星大腕一样神秘,如果能够收到他们的来信,对孩子们来说是至高的奖励。因此,在每学期期末,我都要组织全班学生修改整理自己这学期最满意的一篇作品打印或誊写,然后再根据自己发现的刊物用稿特点,给该刊物的一位编辑写一封信。每当我扬着手中的来信,叫着某位学生的名字时,只要看见他激动的神情,我就知道他的写作兴趣又将上升一个台阶。到目前为止(初一结束),我班共有10名学生收到了编辑的回信;有3名学生的作品在市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四、诚于嘉许,培养自信心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对一位小学生给予如此高的嘉许,那位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肯定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每次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说实在的,我的打分标准非常低,只要学生稍微在语言表达或字迹上有进步,结构或体裁上有创新,我都会打一个大大的9分。并且在评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切的欣赏,尽量不用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当他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在评语中看到了鼓励和希望时,他们也就找到了自信。下面摘录一则我写的评语:
  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瓜里怎么有那么多富有哲理的语言,空灵的文字。透过这些温暖的字眼,老师仿佛看到了你飞扬的思绪。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老师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现在,我就很骄傲。
  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曾经多次谈到激情在创作中的作用。“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必须去叙述的,决不是使他无动于衷和可以缄口不谈的事物,应该是他不能不说和热爱着的事物”。为了进一步印证激情在创作中的作用,特意找来《世界100位作家谈写作》,从头到尾只找到两位作家直接提到“激情”对他(她)的作用。其中阿根廷小说家阿道夫维奥埃卡扎雷斯说到:“创作
期刊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实现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课堂提问能有效组织和检查教学。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可以短线即时反馈了解教学双方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新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借以评价教学效果,并对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学生
期刊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数学教学应
期刊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然而,在现在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相当一部分学生或不为教师所动、或不为教材所动、或不为同学所动,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静听的“零思维”状态:课堂上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体验,同学朗读、表演、合作等等一切都似乎与他们无关,没有思维的意识与努力,事实上他们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奴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进程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标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如何用精、用巧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高度、角度、尺度。  关键词:高度 角度 尺度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
期刊
内容摘要:恰当的学习情景可以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正确认识生物知识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多重作用,并学会合理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起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生物的志向。  关键词:生物 情境 探究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探究、建构的“学习情景”是现代教
期刊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艺术性课堂的保证    1、教学方式。通过
期刊
高中英语词汇量大,阅读材料篇幅长,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多,由于很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又得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起初是勉强跟上,慢慢的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最后到放弃学英语。所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使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英语感兴趣呢?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
期刊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由于高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刊
常听语文老师这样讲:“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教,花费时间和气力多,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调查,发现:尽管每次习作前老师都要做大量的辅导,但大多数学生写前根本不列提纲,把一次性写成的草稿原模原样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根本不做修改;有些甚至连草稿都不写,直接在作文本上完成。写完后,大多数学生不愿再细看细改就交了。至于作文能不能“过关”,等老师批改后看一下自己作文本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