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究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实现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课堂提问能有效组织和检查教学。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可以短线即时反馈了解教学双方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学生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新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借以评价教学效果,并对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学生则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获取学习的信息和反馈, 借以发现学习的疑点和弱点,有利于实现自我调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课堂提问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活跃的课堂氛围容易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率,而课堂氛围的形成往往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真实情景,设计出能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以师生平等的理念设计课堂提问,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英语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要以和蔼的态度提问,以尊重的姿态评判学生的回答,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有了积极的情感状态,他们才得以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使用一些委婉的交际用语,如:
  Would you please…?
  May you share …with us?
  What would you like to…?
  这样的提问比生硬的命令式的语气容易使学生心情愉悦。在此基础上,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渐进启发、幽默诙谐的话语,那就越发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增加积极的情感因素。
  二、以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提问的切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保持有效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中没有问题是缺乏求知欲和懒于思考的表现。要发展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就要生成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绩效的关键。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习兴趣,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资源,寻找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启发性且又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其好奇心,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增强提问的效用。在人教版新课标Module1 Unit 4 Earthquake的reading教学课上,教师可以在warming-up环节充分利用5.12汶川地震的信息,如图片、视频等,精心设问:
  What happened in Wenchuan SiChuan Province on May 12, 2008?
  Would you please share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the earthquake with us?
  汶川地震举国震惊,学生比较熟悉,并且都很有感触,以此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分析课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学生发展为课堂提问的目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之一,课堂提问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不能按照教师“教”的思路进行提问,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即: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我们就应该怎么去提问。所设提问要难易适度,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频率和节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适时地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此外,要合理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回答,不要苛求于其回答的正确性。如:在人教版新课标Module1 Unit5 Nelson Mandela的课堂活动中,有这么一段师生对话:
  Teacher: Wang ming! Do you think Nelson Mandela is a great man?
  Wang ming: Yes, I think so.
  Teacher: Well, what contributions did he make to the world, do you know?
  Wang ming: (after a pause) He set a good example of being a great person for all the men in the world!
  Teacher: Wonderful idea! You are such a creative man! (applause)
  这个教师就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对于不准确的回答没有以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予以否定,而注意保护其积极性,并尽可能从其中找出可取之处予以鼓励。
  四、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提问,转变教师角色,加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发展,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陶醉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个别情况下甚至会有自我炫耀的可能,忽视了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答。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提问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前后问题的整体连贯性,并具有散发性思维的引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增加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五、以课堂提问为先导,促进小组合作,扩大课堂活动的参与面
  课堂提问的活动形式不要局限于一问一答,可以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范围讨论。如:人教版新课标Module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教师在reading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wildlife protection?
   Would you share your way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小组观点。这样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把问答的活动面拓展开来,让那些胆怯、内向的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来,避免其单独面对问题时的窘迫和退让。
  六、以课堂提问作为教学反思的着力点,适时进行教师自我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而教师是这场活动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提问的技巧,而适时的反思,是改变和提高的有效过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呈现问题的方式、问题设定的难易层次、问题展示的时机顺序等诸多方面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套路。
  总之,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成功的课堂提问,不仅要符合新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而且也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其他文献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很大的分化,后进生增多、优生减少。数学成绩下降,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上进心减弱;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漠。加强对“差生现象”的研究以促进对差生的教育,是当前我们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差生,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差生时刻困绕教学
期刊
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    一、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
期刊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  一、研读新课标,转变教育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
期刊
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长期以来给学生留下索然无味的感受。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政治教学?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强参与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宽松、和谐
期刊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目标,改进教法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
期刊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就必然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就不得不去思考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性与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进行整合这个问题。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初中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倍受非议。“少慢差费”是语文教学状况的形象描述,“误尽苍生”让广大语文教师无法抬头。虽说这样评价语文教学有失公允,但扪心自问,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又教给学生什么了?无非是应试技巧,无非是架空分析,诸如此类,这难道都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过错?这样说恐怕也过于偏激。客观地说,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喋喋不休地大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意义争论,都影响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期刊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鲁迅的思想博大渊深,其文出神入化。重视鲁迅作品教学,对于提高语文素质有重要的作用。鲁迅所处的时代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鲁迅作品的文言成分较浓,思想意蕴比较隐晦等,因此,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审视这位文豪,为学生开辟一条认识鲁迅的道路。鲁迅作品的高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多次谈到激情在创作中的作用。“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必须去叙述的,决不是使他无动于衷和可以缄口不谈的事物,应该是他不能不说和热爱着的事物”。为了进一步印证激情在创作中的作用,特意找来《世界100位作家谈写作》,从头到尾只找到两位作家直接提到“激情”对他(她)的作用。其中阿根廷小说家阿道夫维奥埃卡扎雷斯说到:“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