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些做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ti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写作没有创新意识、内容贫乏、表达方面落入俗套,以及有抄、编、套的现象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处着手、无材料可写、无从说起感到无助,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的观察积累和教师的要求、指导和评价等密切相关。下面就自己几年来的作文研究,谈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各年段的习作要求
  第一学段里,(小学一二年级)习作教学主要是说话和写话训练。新课标对说话写话要求:1.把话说完整;2.把话说连贯;3.把话说具体;4.把意思说清楚。
  第二学段里,(小学三四年级)习作教学主要训练。1.学会构段(三年级习作训练重点);2.围绕主题;3.连段成篇;4.内容具体;5.语句通顺(四年级写作训练重点)。
  第三学段习作要求:1.自己审题 2.自选材料3.自主构思 4.独立成文,通顺具体;5.真情实感。
  从课标对各年段的习作要求可以了解到“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是要善于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是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基本要求。
  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并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很大,没能做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1.明确各学段观察指导的重点
  第一学段的观察指导,重点是定点定内容,有意的观察。
  第二学段的观察步骤:首先是不定点定内容的观察;其次是定点自选内容进行;三是自主观察。
  第三学段的观察训练要点:
  (1)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观察人物时从外表揣摩内心、从语言判断思想、从行动揣摩意图、从表现了解品质;观察事情要了解到:从场景推想前因后果、从环境联想有关事件、从事情观察人物态度;观察景物时注意:突出景物有形特点、了解静物功能作用、联想景物与人关系。
  (2)重点是自主观察。(强化自主观察意识、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关注观察方法的指引
  (1)观察要有顺序①按方位(上下、左右、远近);②分主次(主要、次要);③看总分(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一般—特殊)。
  (2)观察要看仔细事物凸显的特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点、事物最突显的部分)。
  (3)用心感悟所观察的事物。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写下自己观察事物后获得的启发与感受。只有认真观察,加上用情、用心体验,才能对观察的事物感受深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3.引导学生归类整理生活素材
  在集中归类整理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素材库,方便在习作时能及时运用。
  4.引导学生定期合作交流,相互补充
  在平时,学生是根据各人的觀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各自的观察的,所得的素材是粗疏和片面的。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在引导学生独立、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重视定期组织和开展学生汇报交流素材积累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三、用心上好说话训练课
  依据大纲的要求,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课文阅读配合写段也设计了一些练习:如二下的单元安排了说话写话训练,“春天里的发现”“夸家乡”“奇妙的动物世界”……又如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设计,我的家乡也很美!我也要写家乡的一处景物;风筝——找描写心情的词语交流;灰雀——抄写描写灰雀的句子……教师应认真利用好这些教材,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能很好地训练学生作文中必不可少的说话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
  四、指导学生认真地做好积累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材料
  (1)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在阅读教学中,既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写。每学期给每位学生发一本《语言积累本》,学一篇文章后,要求学生摘抄文中一些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并把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还要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受。通过让学生阅读,养成积累材料的学习习惯,并指导学生学会迁移,这样利于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2)加强课外阅读。有的学校开辟了“20分钟快乐课外阅读课”,教室里设有“图书角”,这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电视和电影做好读书笔记。另外,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日记和书信形式随时记下来。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练笔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很有帮助。
  2.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
  对于农村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在教室前面或后面开辟作文“一语惊人栏”有很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这个展示栏展示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展示一句话,或是一段话,还可以是一篇文章。推荐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自荐,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这样就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作文成功乐趣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作家栏”“班级优秀作文集” “作文点评专栏”等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总之,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累阅读文字资料,还要积累文章体裁、写作表达方法、积累布局谋篇技巧知识等。
  五、强化阅读教学与写作的联系,坚持读写结合
  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文中可供学生进行练习习作的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主要形式有:1.仿写。学习了课文后,师生应总结出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从形式或内容上去模仿。如学了《故乡的杨梅》这课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这三方面去写《我喜爱的荔枝》。通过读写结合,加强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2.续写式。如学习了《穷人》一课,引导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的课文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后,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就让学生续写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会怎么做?它跳出井口后,看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教学完《荷花》后,可以安排这样一次小练笔:假如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些什么?3.图文转换式。教材中不少的课文中配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进行独立观察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4.迁移式。这种形式主要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有的表象,把思维的角度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引导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浅水洼里的鱼》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搞活班队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班队活动开展得越丰富,学生的习作思路就越广。如班级多举行故事会、编儿歌、自我介绍、记者采访活动、辩论赛、文娱表演活动等,然后教师就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2.重视学生生活实践,开展好作文第二课堂
  有经验的教师曾作如下尝试:每天轮流给两位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了训练学生应变的能力,要求学生半个月写一篇专题作文;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黑板报,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热情。通过这些实践,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教师要多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开展一场比赛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又如,训练低年级学生练习说话、写话时,针对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做 “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猜谜语”“丢手帕”等有趣的游戏,然后再引导他们说话和写话。有了生活素材,学生们说起话来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写起话来生动具体、真实感人。另外,平时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农村孩子帮助家里干农活、节日里亲手制作礼物送给老师或亲人朋友等,为学生创造和积累多彩的作文素材。
  七、重视成功激励,多元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病句多,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时,我们教师不能抱怨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只随心所欲地胡乱批改一下,应发扬“择优表扬”的精神,仔细研究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你的字写得端正、漂亮;你记叙的事件很真实感人;你的人物外貌描写很逼真;你的文章中有一句两句写得很精彩。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世上无難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的作文字数比以前写得多了,再努力你的作文也会榜上有名的”等等。这些激励评价若运用得当,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作文批改中,通过高分、提供“发表展示”机会等激励形式也能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如果始终遵循观察生活——善于积累——读写结合——成功激励的方法,作文教学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作文课,无论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难于上青天,学生苦于没有题材写,老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教。我想,作文教学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的成见,我们很难用儿童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习作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镇学校,城镇学校都普遍面临着班额过大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全过程由
第一危害:反复减肥近来华盛顿医学中心的研究显示:多次反复减肥会使人体长期免疫力下降,降低细胞活力和对抗感冒、感染和早期癌细胞的能力。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能促进人体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和储存的激素。胰岛素能作用的靶细胞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及肾细胞
不粘锅轻便、易清洗,很多人喜欢使用。但不粘锅不能烹调肉类食品。这是因为,不粘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氯乙烯,结合强度不高,不能完全覆盖在不粘锅表面,致使部分金属层裸露在外。
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抗酸药,以及他们的复方制剂,主要作用为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缓解胃痛。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体验的生成,可以预设,它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进行实践,充分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由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巧妙引导而生成。心理学告诉我们,独特的体验往往是在独特的环境下诱发内因而生成的,教师主导方式的独特往往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刺激大脑皮层的独特反应,调动起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高超而独特的技巧,打开学生体验的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语,犹如热闹聚会的温情告白,好比画龙需要点睛,对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明的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的“凤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面对新的目标任务,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与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关系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上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
大料、肉桂、花椒、茴香等厚味香料,质地干硬,一次烹调,其味不能充分发挥。比如,大料使用5次后,余味仍存。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可用如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