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由之笔 抒自然之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能够提升高中写作教学的效率,便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写作教学的目标采取个陛化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掌握独特的写作技巧。
  一、指导学生用自由之笔。让作文立意高、深、远
  作文立意即是合理的确定写作主题。作文立意是否能够达到高、深、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要让学生的作文立意新颖,需要对学生的写作立意进行科学的指导。其中,首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用心观察生活,对社会中所看到的各种现象予以深入思考和探讨,同时能够从相同的材料中分析出各种不同的主题,让自己在写作时表达的观点不落俗套。其次,对待一种相同的事物,我们应当让学生从不同的出发角度,坚持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这样能够让作文的立意更高、深、远。
  例如,在让学生描写杨柳时,很多学生都会赞美杨柳强大的生命力,随手取一段杨柳树枝,插入土中便能够成活,即便是被人所砍伐,也常常会在树桩旁边冒出新的枝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要求学生使用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如讽刺杨柳的随风飘摇、立场不坚定。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往往能够表述出不同的主体,让作文更具有新意。
  二、组织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
  部分高中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作文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缺少写作素材,所以要促进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应当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但因为目前部分中学校阅读材料的缺乏,高中学生阅读习惯较差,所以我们可让学生每天抽出半小时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来阅读。例如,要求学生阅读和摘抄描写夏天的优美词句,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整理,有的学生摘抄的是描写夏天的动物的,有的摘抄的是描写夏天的植物的,有的摘抄的是描写夏天的景色的。另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仿写。
  例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空间顺序来介绍一次自己的游记,写作时确保条理主次清晰,如此便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的连接起来。借助于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三、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细节,以抒自然之情
  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品读文本中的细节之处。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突出个性化,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细节,认真观察教材中的文本细节描写技巧,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描写荷叶、荷花、荷香和荷波等形容词,如荷叶——圆形舒展;荷花——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妍媚多姿;荷香——若有若无、轻淡飘渺;荷波(荷叶)——凝碧。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分析这些形容词主要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当学生在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懂得写景散文和抒情散文的表达技巧时,老师则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自由之笔来描寫自己身边优美的景色,让学生学会去观察细节和捕捉细节,以便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自然之情抒发出来。
  四、从生活出发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真情
  语文写作源于生活,高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从小便耳濡目染,十分熟悉。我们仔细想一想,高中学生的生活是十分充实的,有各种难忘的经历和有趣的见闻。其中,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体验和感受、人民群众的勤劳和善良品质、优美而自然的景色都是写作时的好材料。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学会更好的观察生活,告诉他们观察并非是单纯的看一看、听一听,更关键的在于多思考、多提问,从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对寻找到生活中的闪光点应当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唯有借助于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够真正写出优美动人的作文。
  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篇课文时,老师则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来写作自己与自己父母离别的情景。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进行写作,能够让学生逐步学会留心身边的人物和事物,丰富作文写作素材和情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写作教学方法,突出指导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让学生能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写作技巧和独特的写作方法,学会用自由之笔来书法自然之情,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本真是什么?教育应该富有一种文化影响力,不仅能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能影响学生的明天。也就是说,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在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关注到了教学的本真。核心素养内涵非常丰富,本人特别关注到其中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方面,联想到现在作文教学中为了高分而墨守成规的僵化教学,在此以记叙文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写作时常常抱怨没有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于是胡编乱造、百度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老师当务之急是要教他们如何选材。有人说自由写作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但自由并不是放任,必须加强作文写作指导。现就自由写作之——选材,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选材要积极向上,贴近生活  所选材料应积极向上,有生活气息。如打球、骑车、游泳、登山运动类的;看书、下棋、学琴学习类的;邻里之间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透过“纸上的话”看到“纸的背面”的过程,只有在课文的美点、细节、矛盾、留白等关键处不断咂摸、品味,才能让“纸的背面”凸显出来;也只有这样的反复咀嚼、揣摩,才能发现自我精神的倒影,品出语文的味道。  一、于美妙处驻足,品出字里行间的芬芳味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课堂教学成功、有效。  怎样用一个标准去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判断的标准是:教学后学生能理解课本内容,能掌握知识要点,并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要想学的有效,就要教的有效,这就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了。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而小学德育教育,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的人。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中,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切入点,抓住时机,多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会呈现出别样的魅力,我们的学生也会真正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记得,我曾经上过一篇叫《去年的树》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
韩愈在《师说》中感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苏教版的教材将“师道”解释为“从师学习的道理”,整句话可以理解为“从师学习的道理已经很久都不流传了”。笔者对此颇为疑惑,难道在科举制度已经成熟的唐代,读书人都不愿从师,甚至耻于从师了吗?  要判断“师道不传”的真伪,我以为首先要关注的是韩愈创作《师说》的时代背景。  韩愈于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第二年春(802年)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开始他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任何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和心理的积累基础上建立的,即只有当外部信息与阅读主体的已有心理图式相通时,才能构建起新的知识。因此,要使教学得到最大的效益,就要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判断一个教学设计是否优秀要看其是否做到下面三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恰当、教学方法合理。  一、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思路就是课前对
“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发生在读者、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理解与对话交流活动,是读者积极主动接受与参与建构的活动。基于这一认识,教学文本解读是发生在“读者、作品、教材编者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建构活动。既然是师生共同参与,那么,文本解读就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文本解读中来,让文本的内涵与价值真正在学生层面体现出来。笔者对此作了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正在被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所影响甚至取代。但是旧的传统的事物不能全盘否定,新的流行的事物也不能一味的全部接受。因此,在教学手段上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喜欢新的,就把传统的全部丢掉。  所谓的“传统教学手段”,我的理解就是“一师、一板、一嗓”,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一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有情感美、语言美、情境美等等,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对学生的情操和人格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情境教学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活动为途径,以生活为源泉。课堂上创设有“语文味”的情境,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审美的情趣。  《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质兼